2016年7月20日清晨,湘城桃源县县长办公室的智能终端发出急促的提示音。县长张明山匆忙放下手中的豆浆,盯着屏幕上的到账信息——25亿元的巨额款项,汇款方赫然标注着“星宁集团沈知意”。他的手微微颤抖,立刻拨通了石门县县长周莉的量子通讯:“老周!沈知意女士的资金到账了!咱们这下真要干出个大产业了!”
消息如同惊雷般在两个县城炸开。县政府大楼前,闻讯赶来的群众将公告栏围得水泄不通。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项目规划:“星宁集团拟投资25亿元,在桃源、石门两县建设有机槟榔食品生产基地,预计提供3000个就业岗位,涵盖科研、生产、管理等全链条……”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卖早餐的刘婶抹着眼泪说:“我家儿子大学毕业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下终于有盼头了!”
当天下午,星宁集团的先遣团队便抵达湘城。在县政府召开的项目启动会上,集团副总裁李铭通过全息投影展示了详细的规划方案:“我们将采用全球最先进的量子生物发酵技术,把传统槟榔升级为有机健康食品。基地不仅生产有机槟榔,还会拓展零食、牛奶等产品线,打造综合性食品产业集群。”他轻点桌面,3d模型中,现代化的厂房、智能仓储中心和生态种植园依次浮现,“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为两县带来超10亿元税收。”
“但这不仅仅是建个工厂。”李铭目光坚定,“星宁会派出专业团队,为当地培养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我们要让湘城成为中部地区的食品科技高地!”
接下来的一个月,两个县城仿佛按下了“快进键”。荒芜的城郊土地上,智能施工机器人昼夜不停地工作,3d打印技术让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招聘中心,前来应聘的人群排起了长队。28岁的返乡青年陈俊原本在沿海电子厂打工,他握着报名表激动地说:“以前总觉得家乡没机会,现在能在家门口参与这么高端的项目,我一定要试试技术员岗位!”
星宁集团的培训计划同步启动。在临时搭建的智能培训中心,数十台全息教学设备同时运行。食品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们跟着星宁的专家学习量子发酵技术,普通工人则在VR模拟车间练习操作智能设备。“大家看,这个传感器能实时监测槟榔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技术总监王博士的虚拟影像在教室中游走,“我们要把每一颗槟榔都变成健康科技产品。”
与此同时,当地的槟榔种植户也迎来了转机。星宁集团免费提供有机种苗和智能种植系统,技术员手把手教他们使用无人机施肥、AI病虫害监测设备。桃源县的种植大户张建国看着自家果园里崭新的智能滴灌装置,笑得合不拢嘴:“以前种槟榔靠天吃饭,现在有了这些高科技,产量和品质都能翻番!”
2016年9月,第一座厂房竣工。在投产仪式上,沈知意通过量子通讯发表讲话:“湘城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而星宁有技术和市场。我们的合作,不仅要创造财富,更要打造一个‘产业惠民’的样本。”随着她按下启动键,智能生产线上,一颗颗经过量子技术处理的有机槟榔缓缓成型,包装上“湘城智造”的标识格外醒目。
基地的效益远超预期。三个月后,首批有机槟榔产品上市,凭借“养生槟榔”的创新概念和星宁的品牌影响力,迅速占领全国高端市场。零食生产线推出的益生菌槟榔软糖、槟榔味坚果等新品,更是成为网红爆款。与此同时,牛奶厂也正式投产,采用当地牧场的优质奶源,生产出添加槟榔提取物的功能性牛奶,健康又独特的口感备受消费者青睐。
在税收方面,仅仅半年时间,两个县城的财政收入便实现了翻倍增长。更令人欣喜的是,人才回流效应显着。原本在一线城市打拼的湘城籍高学历人才纷纷返乡,在星宁基地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石门县的青年企业家李薇带着团队入驻基地的创业孵化中心,开发出槟榔文创产品,将湘城的槟榔文化推向全国。
“这哪里是建了个工厂,分明是造了座‘财富引擎’!”周莉县长在年度工作总结会上感慨道。如今的湘城,道路宽敞整洁,新建的科技园区灯火通明,居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位女富豪的一个决定——用产业的力量,为小城注入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