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毛?”
“电影放映员?”
“这人工作倒是有意思。”
城里的国营工厂,光一个车间的工人,就有好几百人,
七八个车间,那就是几千人。
几千个工人在车间里热火朝天地干活,这每天吃喝,就是一大笔开支。
采购员乡下的粮食和肉收不上来,食堂也就清汤寡水,工人们饿着腮帮子都瘪下去了,
这哪儿行!
人是铁饭是钢,工人们吃饱饭,才有力气干活!
但一天24个小时,抛去晚上睡觉时间,工人们八点多上班,下午四五点就下班了。
在筒子楼里的过道烧了晚饭,一家子吃完饭后,就出去溜达。
筒子楼是个大集体,一个10平方米单间住着一家人,工人带上爱人,还有孩子,一家最少四五口人,最多七八口人。
像这样的单间,一栋筒子楼有上百个。
而这样的筒子楼,一个国营工厂就有好几栋。
溜达的地儿就那么大,总不能几百个工人,晚上一吃完饭,就带着爱人和孩子,上街上溜达吧?
黑压压一堆人头,跟赶大集似的。
这年头,娱乐设施太少,除了溜达,就是帮个小马扎,坐单元门口和筒子楼的邻居们唠嗑。
所以,就有了许大毛这样的电影放映员。
电影放映员,就是给工人们放露天电影。
像许大毛这样的放映员,属于工厂的宣发部,一般就一个会放电影的老师傅,带几个学徒。
学徒们按班次出勤,有的负责下乡放电影,帮工厂宣传,顺带收收鸡蛋和蔬菜,捞点油水。
有的就在筒子楼前面的大院里,支个大幕布,架上放映机,往放映机放胶带,音响一开,电影就开始了。
到时候,筒子楼里的工人家属,都会从家里搬个小马扎,拉着孩子到院子里看露天电影。
电影是黑白色的,有剧情片也有纪录片,比如老舍同名小说《我这一辈子》《武训传》。
最有名的还是《白毛女》《董存瑞》《上甘岭》。
去年夏天,城里就有放映员骑着二八大杠下乡,给双水村男女老少放电影。
放的就是——《白毛女》。
双水村离城里30多公里,路不好走,交通不太方便,下乡的放映员嫌弃路远,不怎么喜欢来。
运气好,一年有一次。
运气不好,两三年才有一次。
放映员一般都夏天才来村子。
李浪打定主意,回头那放映员许大毛来了,问他最近有什么电影,回头等冬天过完,天气暖和,就在院子里支个大幕布,放个放映机,请白洁姐过来看电影。
许大毛要是嫌弃远不愿意,那就加钱!
有钱能使鬼推磨,钱到位,什么都好说!
到明天春天还有好几个月呢,李浪有的是时间打猎挣钱。
“再过半个月就要过年了,得准备年货了……”李浪踩着积雪,往家里走。
一进院子,他把黑龙的狗链子解开,
“黑龙,你去给白洁姐看大门,明早饭点我喊你。”
白洁姐这几天经常来给李浪收拾家务,洗衣做饭,黑龙和她混得很熟了。
黑龙记得她身上的气味,知道她家在哪。
黑龙“汪汪汪”叫了两声,跑出了院子。
“有黑龙看家护院,白洁姐那边就没问题了。”
李浪对黑龙这头契丹猎犬很放心,山上的几百斤野猪,黑龙都能斗一斗,更何况人?
黑龙除了凶猛,警惕性也强,一旦有生人,就会及时预警,
李浪家离白洁姐家不远,黑龙一叫,他就能听到,万一有事,也能尽快赶过去。
门是开的,李浪推门而入,进了自己院子。
木屋里,昏黄的灯光从门隙里漏出来。
去白洁姐家一场,已经过去了小半天工夫,估摸着有六个小时,
现在是十点了,再过两小时就到午夜了。
冬天天黑着早,往常这个点,老爹早就带着二妹三妹上火坑睡觉了。
李浪推门而入。
“爹,都这个点了,你怎么还没睡?”
拍掉肩膀上的雪屑,李浪正要脱下袄子,把它挂起来。
“小浪,你回来了。”
李大海一看到儿子,就站了起来。
“你吃个饭怎么回来这么晚,童老师她俩等你一晚上了。”
李浪这时才注意到,屋里除了老爹外,还有两个女人。
其中一个他认识,是上次打过照面的女知青——童玉书。
就是那个教二妹三妹识字的知青办童老师。
另一个……
李浪朝另一个女人看去,她个子要比童于书高半个头,身上裹着一件貂皮大衣,头发微卷,和挂历上的女明星很像。
她五官很精致,丹凤眼,柳叶眉,狐狸脸,樱桃小嘴上还涂抹着脂粉,脸颊有点发白,没有血色,身子骨很瘦,仿佛风一吹就倒,看上去营养不良。
和童玉书身上的文艺秀气不同,眼前的女人装扮精致又时髦,在这个小山村比较前卫,一颦一笑,尽显妩媚。
隔着两米多的距离,李浪还能闻到这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雪花膏芳香。
很香很香,有点儿醉人。
这女人,一看就是从城里来的,而且还是大城市!
李浪一瞬间,就猜到女人跟脚,
而且已经猜到这女人是谁了……
“李队长,你终于回来了。”童玉书一看到李浪,眼睛发亮,欣喜道。
(叮!童玉书“好感值”+150!)
(叮!童玉书“好感值”+150!)
嗯?
这小妮子喜欢我?
李浪有点惊讶。
他和这女知青同志,就只见了一面,对方就中意了自己?
什么鬼啊!
城里来的女知青……这么不矜持吗?
(叮!吕安娜“好感值”+300!)
(叮!吕安娜“好感值”+300!)
不是?
怎么又来一个?
城里的女知青都这么开放吗?
李浪朝童玉书旁边那女人看去,
那女人见李浪望过来,红唇微动,笑靥如花。
一声吴侬软语缓缓吐出:
“李队长,你好。”
“我叫吕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