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别小瞧了这样的泄密事件。
别的不说,外国公司注册了专利,那么你公司之前在这方面技术上的资金投入、时间投入、人力投入都等于白费了。
更要命的就是人家外国公司捏住了你的喉管,掌握了你的机密!
你以后就算是想要绕开专利,恐怕就算是花费数十倍的资金,都未必能行。
而等你绕开这项专利之后,时间也过去了,你的技术也落后于时代,也不值钱了。
也正是如此,让赵小侯后背不由得冒出了一身冷汗。
有一说一,他之前对实验室的保密工作是不怎么重视的,实验室的人进进出出,也没人签订保密协议。
因而如果有人偷了实验室的成果出去,那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因而他方才急匆匆的在网上找了一些保密条例,等到了实验室就宣布了。
之后就是实验室所有人员签订保密协议。
为此,赵小侯还特意让王星月给每人每个月加了一笔保密补贴。
想要马奔跑,也得让人家吃草啊。
这笔保密补贴不多,也就每个月2000元。
但对于实验室众人来说,也是一笔意外的收获,因而他们对于签订保密协议也就没有了潜在的抵触。
等实验室全部人员都签订了保密协议之后,赵小侯就亲自率队开始了新一轮的实验。
用催化裂解法制备锗碳纳米管。
毫无疑问,虽然赵小侯已经用科研自由点获得了相关制备方法。
但想要真正制备出锗碳纳米管,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除非赵小侯消耗更多的科研自由点,将后续的一些知识点直接点出来。
这一轮实验前前后后用了两个月时间。
那五台催化裂解器几乎每天24小时运转着,将大量原材料变成一桶桶实验废料。
没法,制备锗碳纳米管本来就是材料学上的新开创,之前是没有人这么做过。
赵小侯作为先行者,就要尝试很多错误和失败。
就这么两个月时间,实验室的花费就超过了200万。
这还是赵小侯之前消耗科研自由点的结果。
否则的话,就算是投入更多金钱,更多时间,或许都只能够收获失败,甚至于连锗碳纳米管的概念都不知道。
两个月之后一周,实验室里终于传来了欢呼声。
在实验室众人的努力下,在赵小侯的坚持之下,第一批锗碳纳米管终于制备出来了。
有一说一,这里面包含了大家太多的辛酸和心血。
当然,还是赵小侯的功劳最大。
除了资金投入之外,赵小侯对于催化剂的更换,最终才使得这批锗碳纳米管成功被制备出来。
当然,对于整个项目来说,这也就仅仅只是进入正轨罢了。
经过对这批锗碳纳米管的筛选和测试,这批锗碳纳米管并没有达到赵小侯的性能要求,其半导体属性不达标。
不过话说回来,这已经是二维碳材料在半导体方面的突破了。
光这,写篇论文,投到《自然》去,都能够轻松过审的。
但这样的话,无疑就是将青涩的果实提前采摘下来,而其余学者看到这篇论文之后,就会激发他们的灵感,使得他们后续研制出真正具有半导体属性的锗碳纳米管来!
到那个时候,赵小侯也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轻松摘下诺贝尔物理奖项的桂冠!
这样的话,他估计会被气死。
因而,赵小侯在这次实验结束后,不但召开了实验室全体大会,也召开了全公司大会,总之就一条,强调保密的重要性,要求钱本伟在全公司上下严格执行保密条例!
如果不是他考虑到学术成果还没有出来的话,估计都想要去外面请一批高级保安来把守公司内外了。
当然,那样的话,就太显眼了一些,反倒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目光注视。
第一批锗碳纳米管不合格,没关系,只要能够配置出第一批,总结经验和数据之后,配置出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乃至于无数批都是很简单的事情罢了。
唯一需要的就是时间和金钱。
实际上,一周之后,第六批锗碳纳米管配置出来之后,经过筛选和测试,赵小侯就十分惊喜的发现,这批锗碳纳米管里面有一部分不但尺寸合适,并且半导体属性很优异。
半导体材料的几个性能指标里,最重要的就是载流子迁移率。
锗碳纳米管的载流子迁移率达到了惊人的cm2\/(V·s)。
而单纯的碳纳米管,其载流子迁移率则只有cm2\/(V·s)。
硅材料芯片的载流子迁移率只有1350cm2\/(V·s)。
太阳能发电板空穴的载流子迁移率仅为480cm2\/(V·s)。
光从以上几个数据就可以清晰看出,锗碳纳米管的半导体性能有多么强了。
是硅芯片的222倍以上!
并且比单纯的碳纳米管的性能也要强上不少。
最关键的就是碳纳米管很难实现半导体的局部通断电能力,它只能全部通电,或者全部断电,就好似一根性能优越的铜电线。
没办法实现硅芯片里无数晶体管里的与逻辑和或逻辑,非逻辑能力。
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碳芯片想要研制出来的难度就在这里。
但这锗碳纳米管就不一样了,其可以在外部电场的影响下实现这一点。
可以这么说,这一批锗碳纳米管研制出来之后,就等于整个项目走出了第一步,算是阶段性的胜利。
因而当晚,赵小侯就带着实验室众人直奔2号小校门外的一家海鲜酒楼,痛痛快快的吃了一顿大餐,以示庆祝。
不得不说,赵小侯算是无师自通,将人心掌握明白了。
不管这些人是不是真心愿意在实验室里继续干下去,但有点成果,就带着大家大吃大喝,还时不时发点奖金的boSS,肯定是受人喜欢的。
这次的成功的确算是个小胜利了。
赵小侯和大家吃喝一番,回到宿舍之后,就花费了半个小时,撰写了一篇论文。
当然,这篇论文,赵小侯并不打算立即发表出去就是了。
毕竟这也算得上是材料学术界里程碑式的学术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