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个时候,他又将保留下来的18条机械臂全部重新检测了一遍,挑选出精度最高的两条,剩下的机械臂又全部销毁。
这制造机械臂,他前前后后用了一个月时间。
期间第二批宇航员在抵达月球之后,小心翼翼的入驻了月球基地。
他们在入驻月球基地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个月球基地完善并运转起来。
这个时候,他们刚刚将安装好的小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正式点火。
由于有了源源不断的电力支撑,原本只能够依靠库存物资保证人类生存的月球基地随即就开启了整套维生系统。
这套维生系统乃是月球基地的重中之重。
其中包括了恒温系统,藻类循环氧系统,水循环系统等等。
这里面的藻类循环氧系统就是赵小侯得到残缺的藻类基因设计图之后生出的念头。
在最初的时候,他在月球基地的设定里,是准备建造一座多层绿色植物园来进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过程。
但得到藻类基因设计图之后,他就改变了想法。
他对藻类进行了一些了解。
相对于绿色植物而言,在同样体积的情况之下,藻类能够产生的氧气要远远超过那些高大的绿色植物。
要知道,蓝星上90%的氧气都是海洋里的藻类产生的。
毕竟陆地上那些绿色植物仅仅只是一层,而海洋里的藻类则是广泛生存在0-1000米的海水之中。
虽说海平面以下200米是阳光充足的,但海水深度1000米以上,也是有微弱阳光的。
这些阳光能够让藻类转换二氧化碳为氧气。
为此,那个月球基地里的藻类氧循环系统所在的房间足足有30米宽20米长,高10米,占据了月球基地6分之一的面积,里面装着6000吨富含藻类的海水。
实际上有几艘太空采集船都是专门运输这些海水的。
这6000吨海水里大概有15吨-20吨的藻类,在强效阳光灯的不间断照耀之下,每年能够产出30吨-40吨氧气。
而每个人类每年消耗氧气0.273吨。
也就是说,这个藻类循环系统每年能够支撑110人到150人的氧气所需。
而赵小侯的登月计划的前期,月球基地的宇航员大概会维持在30人左右。
也就是说,这个藻类氧循环系统暂时完全够用了。
如果月球基地之后扩建,增加常驻宇航员的数量,那么藻类养循环系统再扩建也不迟。
了解到月球基地开始正常运转之后,赵小侯也没有急着开启下一步的小行星带采矿计划。
毕竟就目前而言,正式宇航员的数量还不太够。
一共有21人。
那些预备宇航员虽说都开始陆陆续续登上太空端,前往月球。
但实际上他们都尚未毕业,并没有得到宇航员教官们的认可。
赵小侯也没有急着让他们去采矿。
毕竟小行星带的情况太复杂了,一个不小心出现事故就麻烦了。
还是让他们在太空端和月球基地多培训一段时间比较好。
至少要让他们熟悉太空环境,对太空环境不再恐惧害怕才行。
实际上就这段时间,登上太空电梯太空端的预备宇航员已经高达300多人。
但这个过程里也有二十多名预备宇航员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的预备宇航员不适合这种太空环境,患上了太空幽闭症。
有的预备宇航员则是性格太过于毛躁,屡教不改,在操作设备的时候多次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错误。
像这些预备宇航员被1号智能AI评判为不适合太空工作。
因而他们都被遣返回了地表。
当然,即便是如此,他们也没有被直接开除,而是转为了地面工作人员。
毕竟哪怕是现在的宇航员训练中心,也是急缺大量熟悉设备的工作人员。
没办法,在增加的训练设备过多,预备宇航员过多的情况之下,总会导致一些问题出现。
据钱本伟估计,整个宇航员训练中心到后面需要的工作人员大概为3000人。
但现在只有600人。
虽然有很多设备都是智能操作的,但并不是就不需要工作人员了。
赵小侯也不可能将宇航员训练中心搞成智能实验室一样的全智能体系。
什么食堂,什么后勤部门都是1号智能AI去掌控,那不可能。
毕竟1号智能AI暂时还是在一定层面上保密的。
再说了,什么都让1号智能AI去做的话,会减少很多就业岗位的。
总之一条,以后被淘汰的预备宇航员都会转入到训练中心工作。
并且这些被淘汰的预备宇航员也不一定就说永远没法上太空了。
到了一些急需宇航员的关头,赵小侯也不会介意启用他们的。
当然,这肯定是自愿的原则。
至于淘汰的预备宇航员可能会很少。
那不可能。
要知道现在预备宇航员招收这一块工作已经交到了刚刚组建起来的太空探索公司手上。
并且招收预备宇航员的标准现在也不高。
就如同之前所说的那样,高中毕业生,身体健康,视力正常,智商正常的话,都是能够过前面几道筛选的。
实际上后面几道筛选之所以会刷下那么多人,主要是招收预备宇航员的名额总归是有限的。
而报名的人数一直以来都是很多的。
当然,这一切,赵小侯都交给了钱本伟去负责。
毕竟钱本伟现在不但是太空电梯公司的总裁还是太空探索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裁。
因而钱本伟现在的地位就更高了,但手上的工作也更多了。
他现在还寻思着从小侯科技公司里挖几个人去帮他呢。
没法,虽然以前他感觉在小侯科技公司当总裁的时候很累很忙,但和现在一比,他反倒很怀念在小侯科技公司的时候了。
那个时候太清闲了。
每天也就上午忙一点,将文件签署下去,就没什么大事了,最多也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去外地的几个子公司视察一下情况。
和现在根本没法比。
太空电梯公司一大堆事务需要他决断,太空探索公司初创更是一堆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