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登陆火星的喜悦和激动并未持续太久,严酷的现实很快就摆在了第一批“新华夏”基地的开拓者面前。
火星,终究不是地球。
这里没有浓厚的大气层提供保护,没有充沛的液态水,更没有温和的气候。
开拓者们面临的第一项重大考验,就是火星上令人闻风丧胆的全球性沙尘暴。
这一天,基地 AI“祝融”发出了最高级别的气象预警。
“警报!检测到强沙尘暴正在快速接近基地!预计风速将超过每秒 150 米,能见度低于 1 米!沙尘浓度将达到危险级别!”
刺耳的警报声响彻整个“新华夏”基地。
正在基地外进行地质勘探的几名队员,立刻在 AI 的指引下,驾驶着火星车以最快速度返回。
几乎就在他们进入气闸舱的同一时间,天色骤然暗了下来。铺天盖地的、如同血色浓雾般的沙尘,瞬间吞没了整个世界!
轰——!呜——!
狂风裹挟着沙砾,如同无数恶魔在基地穹顶外咆哮、撞击!发出令人心悸的恐怖声响。
基地内部,虽然依旧灯火通明,但气氛却陡然紧张起来。
所有外部活动全部停止。基地的外层装甲闸门全部关闭,并启动了电磁防护,以抵御细小沙尘的渗透和静电积累。
“‘祝融’,基地结构强度如何?能源供应能否保证?” 指令长通过内部通讯,沉声询问 AI。
“报告指令长,基地主体结构稳定,可承受当前风压。已切换至内部循环模式,关闭非必要外部传感器。能源系统已启动应急预案,优先保障生命维持系统和核心科研设备供电。目前能源储备可支撑基地在完全封闭状态下运行 720 小时。” “祝融”冷静地汇报着各项数据。
虽然有 AI 作为坚强的后盾,但身处异星、被狂暴的沙尘暴围困,开拓者们心中还是不免生出紧张和压抑的情绪。
透过舷窗,外面是一片混沌的暗红色,如同世界末日。狂风的呼啸声仿佛能穿透厚厚的合金外壳,刺激着每个人的耳膜。
“大家保持冷静,相信‘祝融’,相信我们的基地。” 指令长安慰着队员们,“按照预案,进行设备检查和数据整理工作。”
在 AI 的统筹下,基地内部的各项工作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分析着沙尘样本;工程师们检查着生命维持系统的运行参数;生态舱内的 AI 机器人,则继续照料着那些珍贵的、代表着希望的绿色植物。
除了沙尘暴这种突发的极端天气,资源的匮乏,也是火星生存的常态化挑战。
水、氧气、食物……虽然基地拥有先进的循环再生系统,但任何一点微小的故障或浪费,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AI“祝融”在这里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大管家”角色。
它实时监测着每一个资源循环环节,精确计算着每个人的资源消耗配额,优化生态舱的种植效率,甚至能根据队员的生理数据,调整营养液的配比,确保在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同时,维持队员的身体健康。
“祝融,三号水循环单元出现轻微泄漏,请求机器人进行检修。” “收到,已派遣 R-7 维修机器人前往处理。” “生态舱 b 区,一号培养架光照参数异常,请检查。” “正在调整,光照参数已恢复正常。”
类似的对话,每天都在基地内部上演。
可以说,没有 AI 的全方位管理和支持,人类在火星上的生存将寸步难行。
这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沙尘暴,持续了整整十五天。
当“祝融”宣布警报解除,外部能见度恢复时,开拓者们走出基地,看着外面既熟悉又陌生的红色世界,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虽然经历了考验,但他们成功地挺了过来!
这次沙尘暴,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火星生存的艰难,以及……AI 对于他们这群开拓者而言,是何等重要的守护者和伙伴。
挑战无处不在,但人类的脚步不会停止。
在这片荒凉的红色星球上,在 AI 的辅助下,人类文明的火种,正顽强地燃烧着,努力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