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昔的悠悠岁月里,李家庄仿若一幅独具风情的乡村画卷,男人们的身影在这幅画卷中勾勒出别样的线条。除却那些凭借学识与机遇,在外头觅得体面工作,得以在城市的繁华中站稳脚跟的人,村庄里绝大多数的男人们,都如同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纷纷涌向了西坡。西坡,那片看似普通却又暗藏乾坤的土地,已然成为了他们追逐财富梦想的热土。
铁山河矿,宛如一颗闪耀在工业版图上的璀璨明珠,它是县城钢铁厂得以蓬勃运转的命脉所在。而西坡所蕴藏的矿石,恰似沉睡在地下的巨额宝藏,其含量之丰富,品质之优良,足以让方圆百里之内的人们,无论是村庄里的农户,还是城镇中的商贾,皆为之眼红心动。站在铁山之巅俯瞰,钢厂的采矿区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繁忙的乐章,运输矿石的车辆来回穿梭,扬起的尘土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河矿的工人们,遵循着那古老而有序的三八制,每日晨曦微露时便迎着朝露出发,暮色沉沉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归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
李家庄的男人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各自在西坡那广袤的土地上寻觅着属于自己的矿口。尽管彼时矿石的价格并不高昂,在市场的浪潮中显得有些波澜不惊,但相较于那些在工厂里按时按点上班,拿着固定工资的工人而言,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在这矿山之中收获的收入却要高出许多。
因此,在那些年,李家庄的男人们,尤其是那些投身于矿业的人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个都摇身一变,成了令人瞩目的万元户。他们的腰包日渐鼓胀,走路的姿态也变得神气活现起来。在他们眼中,那些拿着固定工资的工作人员,每日按部就班,生活平淡如水,根本不懂生活的艰辛,更不明白如何去拼搏,去闯荡,去争取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而李贺的小叔,在这一众万元户中,更是出类拔萃,堪称佼佼者。
小叔李砖家与大伯李红家仅一墙之隔,然而,这一墙之隔却仿佛隔开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两家的境遇大相径庭。小叔凭借搞矿挣到了丰厚的财富,他满心欢喜,旋即便对自家的房子进行了彻底的翻新。一栋气派非凡的小楼拔地而起,在村庄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不仅如此,小叔还一鼓作气,买回了全村第一台电视机。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娱乐活动稀缺的年代,这台电视机的到来,无疑在李家庄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成为了村里的焦点事件。亲戚朋友听闻此事,皆羡慕不已,一时间,小叔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大家纷纷前来参观学习,眼中满是惊叹与向往。
每天晚上,尤其是在七八点钟这个黄金时段,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轻柔地覆盖了整个村庄。邻居街坊们便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纷纷从自家搬出小板凳,迈着轻快的步伐,朝着小叔家的小院汇聚而来。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目光紧紧地盯着那方小小的屏幕,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仿佛在等待着一场盛大的演出开场。
那段时间,一部名为《武则天》的电视连续剧风靡一时,如同一场席卷而来的文化风暴,席卷了李家庄的每一个角落。剧中的武则天,由演员演绎得淋漓尽致,她的妩媚动人,一颦一笑皆能拨动观众的心弦;剧情更是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与惊喜,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大唐盛世;而剧中的配乐,哀婉惊魂,如泣如诉,仿佛是从历史的深处传来的低吟,将剧情的氛围烘托得恰到好处。这一切,无不深深地吸引和震撼着每一个在电视机前观看的人们。
“切莫说人之初是善是恶是善还是恶,有谁落地笑呵呵有谁落地有谁落地笑呵呵。别说人难做别说人好做,好做难做好做难做都得做。做得人上人滋味又如何,回头看是善是恶还是前路会迷惑。别说人难做别说人好做,好做难做好做难做都得做。做得人上人滋味又如何,回头看是善是恶自有人评说……”那粗犷豪迈的音乐,那苍凉厚重的声腔,仿佛是对剧情跌宕起伏的一种深刻诠释,又像是对人生百态的一种深沉感慨。在这沉浸式的氛围中,母亲静静地仰望那灿烂的星空,脚踩着那磕磕绊绊的小道,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那些艰苦的岁月。往昔那些艰难的劳作场景,如同一幅幅画面,在她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她的心中,涌起了一种与生俱来的痛楚,那是一种想哭又想笑的复杂感觉,是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相互交织的情感。这种感觉,如同无形的雾气,弥漫在宁静安详的小院里,弥漫在那冰凉的被窝中。而母亲,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坚韧与期待,期待着明天的太阳,能够更加灿烂,更加温暖,能够驱散生活中的阴霾,带来新的希望。
在遥远而又清晰的记忆中,李贺的父亲宛如村子里的一股清新脱俗的清流。他与那些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被岁月的风霜刻满皱纹的农夫截然不同。他身上散发着知识分子特有的儒雅气质,眼神中透着睿智的光芒。然而,命运却总是喜欢捉弄人,生活的重担无情地压来,他不得不忍痛放下手中的笔杆子,转而拿起锄头,从此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些年,李贺的母亲无疑是家里的顶梁柱。她的身躯瘦弱,仿佛一阵风便能将她吹倒,但她却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承载着整个家庭的重量。她就像那株在风雨中摇曳却始终不肯倒下的老柳树,无论生活的风暴如何猛烈,她都坚守着自己的位置,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她带着病痛,却依然毫不犹豫地坚持在田间劳作。每一滴汗水从她的额头滑落,滴入泥土之中,仿佛都能听见土地发出的轻微回应,那是对她坚韧不拔精神的无声赞美。
家里的日子,起初过得紧巴巴的,就像一根被紧紧勒住的绳子,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但随着时间的车轮缓缓转动,在父母的辛勤劳作与不懈努力下,情况逐渐出现了好转。从最初只能以粗粮果腹,到后来餐桌上渐渐出现了白馍的身影,李贺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在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提高。这背后,是父母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他们用汗水与心血浇灌出的成果。
父亲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逐渐找到了新的自我。他不再仅仅是那个只会在书桌前舞文弄墨的文化人,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精通农活、能吃苦耐劳的劳动者。他和母亲一起,在田间地头忙碌穿梭。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他们勤劳的身影;夜晚,月光如水,他们的身影在月色下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温情与力量的美丽画卷。他们的努力,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家庭前行的道路,也赢得了街坊邻居的认可与赞誉。甚至那些世代务农,在土地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人,都不禁对他们的农活手艺竖起了大拇指。在农闲时分,他们也从不曾有过丝毫懈怠,而是积极地开荒种地。那些被别人视为不毛之地,毫无生机的地方,在他们的精心打理下,逐渐变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在那个遥远而宁静的乡村,夕阳如血,将天边染成了一片绚烂的红色。那如诗如画的余晖,洒在那片父亲辛勤耕耘的土地上。李贺,那个瘦弱的少年,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父亲那双布满老茧、磨破流血的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疼痛。他的眼眶瞬间湿润,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终于忍不住哭着对父亲说:“爸,手都磨烂了,流血了,你歇歇吧!”父亲抬起头,看着满脸心疼的儿子,脸上露出了一抹温暖的笑容,那笑容中满是坚韧与无畏。他轻声说道:“这点伤算啥,轻伤不下火线。”那语气,仿佛在诉说着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又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那股强大的力量。
在李贺的泪光中,父亲的双手从未停下。它们灵活地搏拉着小石头,小心翼翼地摸索着给巨石垫搏着,仿佛在与土地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夕阳西下,四射的余晖将对面的山坡映得通红,仿佛是一幅绚丽的油画。山林间,小旭旭欢快地呼叫着兄弟姊妹,它们都纷纷去蓄窝了。那天,父亲和李贺一直干到天色渐暗,几乎看不着活了,父亲才扛起一捆修砍的葡梢,李贺则背着镢头铁锹。父亲伸出那只布满伤痕的手,牵着李贺的小手,两人小心翼翼地沿着山坡往上走,来到山路上。此时,夜幕已经完全降临,星星在夜空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如同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们。在星星眨眼的陪伴下,他们踏上了回家的路。
上脉不远处,母亲悠长的呼唤声传来:“贺娃,当家的,天黑了,快回来吃饭了。”那呼唤声,悠长而充满母爱柔性的呼唤,仿佛是一首轻柔的摇篮曲,美妙动听,又像灶窝里琵琶捉响的火苗,生机勃勃,沸腾着锅里滚烫滚烫的日子。那声音,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轻轻拂过他们的心田,让他们在疲惫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安心。
日子一天天好过了,这一切皆是在对小土沟的持续劳作中逐步完成的。经过几年如一日的精心经营,小土沟从沟底到上路,已然拥有了三块巴掌大的自留地。在这片土地上,父母种上了红薯,红薯的藤蔓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种上了芝麻,芝麻开花节节高,象征着生活也如同芝麻一般,越来越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每年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都能迎来小丰收。那一颗颗饱满的果实,那一片片金黄的谷穗,都是他们用汗水浇灌出的幸福和美好,每一次收获,都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
那些岁月,如同一首悠扬而深情的田园诗,细腻地记录着他们的辛勤与汗水,也静静地见证着他们的幸福与美好。父亲的那双手,磨破、流血,却始终未曾停下,它们是家庭得以稳固的坚强支柱,是生活充满希望的耀眼曙光。而母亲的那声呼唤,悠长而充满爱意,它是家的温暖港湾,是心灵得以慰藉的宁静角落。
在这个广袤的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力量,莫过于父母的爱。它如同一束明亮而炽热的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无论前方是荆棘密布,还是风雨交加,都能让我们在黑暗中坚定前行,永不迷失方向。李贺深深地懂得,父亲的那双手,母亲的那声呼唤,是他们给予自己最深沉、最真挚的爱。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去加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李贺在岁月的磨砺中逐渐长大了。他继承了父亲的勤劳与坚韧,用自己的双手,继续耕耘在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而小土沟,也在他们一代又一代的辛勤劳作下,变得越发繁荣昌盛。那些日子,虽然充满了艰辛,但却因为有了希望和幸福的点缀,变得熠熠生辉。因为,他们深知,只要双手不停,希望的种子就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幸福的果实就会挂满枝头,触手可及。
正是父母的辛勤劳动,才有了李贺今天的幸福生活。他的心中,满是对父母的感激与敬佩之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岁月的长河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他们的故事,就像那首古老而经典的民谣,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