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六年八月,德州平原的金穗沉甸甸地低垂,朱厚照捏着加急军报,「刘六刘七复犯德州」的朱批下,「流民附贼者复增」的字迹被案头茶盏水汽洇开。窗外谷穗沉甸,却难掩远处烽烟——距上次德州之战仅两月,贼军竟卷土重来。「张忠,」他敲了敲《匠户屯田续策》竹简,「传旨:命山东屯田匠户携「劝农炮弹」驰援,此次需将代耕架改作「火铳拒马」,务必在秋收前定乱。」
辰时的德州城郊新营,青禾踩着代耕架调整「火铳拒马」角度,九月即将收割的粟米地已被踩出条条垄沟。「按巧妃娘娘新绘的《耕战图》,」她扯动腰间「工」字哨绳,「代耕架斜插成四十五度,犁头朝敌,铳手躲在架后装填——贼骑冲过来时,正好撞在铁犁上。」匠人弟子们将「屯田火铳」架在拒马缺口,枪管稻穗纹在晨露中泛着冷光,扳机护圈的「禾」字微刻已被磨得发亮。此次驰援的屯田匠户已增至千人,每人配备改良「神锐铳」——牛二虎的「三炼三淬」精铁枪管经青禾「缩膛省药」改良,装填时间较前缩短近半,虽射程降至一百五十步,却可在近距离形成密集火网。
巳时,贼军扬尘而至。刘六望着明军阵中闪烁的铁犁头,勒马对刘七冷笑道:「上次着了道,这次咱先轰开他们的铁架子!」三千贼骑分两翼包抄,前排骑兵竟推着偷来的「明瞳炮」——炮身刻着模糊的「十」字废铜标记,显然是用刘瑾走私的劣质铜料铸制。身旁谋士欲言又止:「大帅,这炮身泛青,怕是含铅……」刘七却挥手打断:「管他铅铜,能响就行!」「放!」刘六的令旗未落,明军阵中先飞出五枚「劝农炮弹」。八月的热风裹着硫磺味扑面而来,炮弹在贼军阵前炸开,裹着石灰粉的粟米秸秆碎末如烟雾腾起,惊得战马连连倒退。这法子仿自《天工开物·燔石》「石灰吸湿」之理,石灰粉遇水汽增重下沉,竟在低空形成烟雾屏障。「快补填铅弹!」青禾在拒马后大喊,屯田匠户掀开拒马底部暗格,露出预先装填好的「神锐铳」。青禾吹响徵调哨音,千支火铳同时击发,改良后的螺旋纹膛线让铅弹如暴雨般穿透贼军前排的藤牌——这些枪管皆经牛二虎「听声验铜」筛选,含铅量极低,哑火者十无一二。刘六看着自家火炮哑火率过半,这才惊觉手中火铳枪管已出现裂纹,却不知是劣质铜料含铅过高所致。
未时,短兵绞杀间,刘七率轻骑突破左翼,却见明军拒马突然翻转,代耕架的铁犁头竟变成锋利的反钩。「这是「铁锚拒马」!」他的坐骑被钩住马腿,栽倒前看见明军火铳手从拒马后方站起,扳机护圈上的「禾」字在阳光下闪着松烟墨的幽光——那是青禾用「绣纹验铁法」标记的合格兵器。青禾猫腰穿过拒马间隙,手中「绣纹验铁锤」敲响缴获的「十」字废铜炮管,锤音暗哑如破盆,她果断挥手:「含铅超八成,登记造册,装车运往京城尚工局!」匠人弟子们将硫磺包临时封存炮膛,退至二十步外监护——这些劣质铜料需经京城「五炼去铅法」统一处理,严禁就地私炼。刘七被押解时仍不服气:「凭啥你们的火器就不炸?」青禾冷笑:「真铜需三炼三淬,铅砂过五成,遇热必炸。」刘七虽不知「三炼三淬」为何物,却从青禾的语气中听出匠作之精,悔恨自家轻信劣质兵器。
申时,王守仁的「车营」从粟米地杀出,战车所载「明瞳炮」已换上青禾改良的锚形准星。炮手用琉璃明瞳镜锁定贼军火药车,镜中清晰映出炮管内壁的「工」字火漆印——那是尚工局用松烟墨与铜液共铸的防伪标识。「心宿主火,击其辎重!」随着令下,炮弹精准命中目标,殉爆的火光中,「十」字废铜火铳再次成为催命符。刘六望着漫天火光,忽觉腰间一震——他的「十」字废铜火铳竟自行炸膛,铅砂划破小腹。剧痛中他想起曾听匠人议论「牛二虎验铜如神」,却从未放在心上,此刻方知劣质铜料的致命隐患。而明军火铳手此刻正用松烟墨块擦拭枪管,那墨块里掺着的硫磺,正是牛二虎「急验墨」的改良配方,既能防蚀,又能在关键时刻让劣质铜显形。刘六至死不知,明军火器的精良源于匠人对铜料的苛求,而他的无知终将付出生命代价。
酉时的战场清点中,青禾站在缴获的「十」字废铜堆前,以牛二虎「石灰验铅术」逐一筛查:撒出生石灰后,绝大多数废铜表面迅速结块——这些曾被刘瑾伪装成「正品斑铜」的劣质铜料,含铅竟超七成。「全部造册,」她对匠人弟子道,「即日起由神机营护送回京城尚工局,按《匠作废铜回收令》登记熔铸。」远处,王守仁押着被俘的刘七走来,其腰间火铳刻着模糊的铁锚纹——那是贼军仿造的铁锚会标识。「铁锚非形似,」青禾冷笑,「真锚纹的锚爪间距,必合《九章算术》的「方五斜七」之率。」刘七盯着青禾腰间的验铜锤,忽然想起兄长临终前的惊吼,这才明白为何明军火器「百发百中」,而自家兵器却如废铁——原来匠人验铜的每一锤、每一道墨线,都是生死攸关的匠心。
戌时的捷报再传至乾清宫,朱厚照展开新绘的《德州耕战图》,图中代耕架与火铳拒马交织成网,粟米地中点缀着爆炸后的焦痕。张忠捧着尚工局战报:「陛下,此次火铳哑火率不足一成,牛师傅的「掌纹验铜法」果然神准。废铜已按《匠户管制条例》全数运回京城,交由铁锚会统一炼造。」他望着图中青禾改良的「铁锚拒马」,忽然想起王巧儿的密信:「工器之利,在精亦在统。」提笔在战报批道:「着尚工局立「废铜归京」铁律,火器匠户仍隶军籍,非诏不得私铸。」窗外暮色四合,远处尚工局的烟囱又腾起青烟——那是京城熔炉在等待德州运回的废铜,即将重铸为守护疆土的精铁。
王巧儿在永春斋轻抚女儿朱瑢的胎记,听着宫人念诵捷报。案头的「海船应力图」已绘至第七稿,锚形齿轮与代耕架的传动原理竟相通——或许不久后,大明的宝船也能像代耕架一样,在江海间犁出属于匠人的航路。八月空气湿度大,青禾早命匠人在火铳枪管内涂「松脂-蜂蜡」混合层,比例七比三,既防生锈又润滑膛线,经实测哑火率较前大减。而那些缴获的废铜,正沿着运河向京城疾驰,它们终将在尚工局的熔炉中获得新生,如同大明的火器匠人,在统一管制下锻打出更锋利的守护之器——而刘六刘七之流,因不知匠作之精、工器之要,终湮没于历史的烽烟,只留下劣质铜料铸成的教训,刻在大明的火器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