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后,皇宫大殿中文武百官齐聚。
皇帝刘宏坐在龙椅上,神色极其深邃看向在场的一众大臣。
不知道皇帝为何会是这般表情的大臣们在心底细思。
只有袁逢心中无底。
韩悝被皇帝处死的事情,他已经从宫中收买的宦官那里听闻。
他不知道皇帝有没有追查到他头上来。
毕竟他之前可是给韩悝送过许多宝物。
稍微一打探便能够发现一些猫腻。
不过,他已经准备好妥当的说辞。
把自己全部摘出去。
“想必各位已经听闻。”
皇帝刘宏开口道:
“后将军袁彬袁俊甫一战击败青州黄巾。”
“现在正在带领手下将士继续追击黄巾残部。”
“用不了半月时间,被黄巾贼寇搞乱的青州便能够恢复如初。”
皇帝诉说出的消息,已经被有心的大臣获取。
即使一些消息不算太灵通的大臣,听到皇帝如此严肃诉说之后,也窥探出其中必然有什么深邃的原因。
否则,之前后将军战胜冀州黄巾的时候,皇帝可不是现在这般模样。
当时来自皇帝的兴奋,现在还深深烙印在每个大臣的脑海中,让他们依旧清晰记得。
“不过!!”
皇帝刘宏突然提高音量。
震颤在场的所有大臣。
“后将军在前线征战,后面却有人构陷!”
话语一出,百官皆惊!
所有人深刻感受到来自皇帝的愤怒。
那丝毫没有任何掩饰的怒气,在大殿中经过独特的空间结构,放大到更加恢宏。
使得文武百官能够更为清晰感受到来自皇帝内心的怒火。
袁逢心底一颤。
他从未想到,皇帝对袁彬的信任居然达到如此程度。
让他的所有筹谋全部落空。
怎么可能呢?
他在心底连连疑问。
为何皇帝对连战连胜的袁彬没有任何猜忌?
这不符合历史规律啊?
来自帝王的深邃心思呢?
帝王的心术和平衡之术呢?
各种各样的疑问从他心底不断升起。
让袁逢情绪无法平静。
皇帝刘宏观察大臣们噤若寒蝉的表现,他极为满意。
良久,他继续说道:
“从现在开始!”
“朕宣布!”
“但凡再有人胆敢妄议后将军袁彬,直接革职查办!”
“严重者下狱处斩!”
洪亮的话语声在大殿中回荡开来,震颤所有大臣的感官。
来自皇帝的表态,让所有大臣再次深刻感受到皇帝对袁彬的信任。
简直前所未有!
“蹇硕!”
端坐于龙椅上的皇帝刘宏朗声下令道:
“把后将军关于青州祭祀乱象的信件递与大臣传阅!”
皇帝的话语如同一道惊雷落在文武百官之中。
所有人陡然间明白,原来不止有人构陷后将军这么简单!
看来皇帝的怒火与青州方面发生的事情极为密切!
一些出身青州的大臣心底乱颤。
他们自然知道青州是个什么模样。
而且,他们家族在青州那面也有一些相关的事情。
否则他们如何在洛阳城中过得这般滋润?
文武百官多有不同想法。
所有人心底都在飞速构思。
到底如何表达自己的忠心,以及对这件事情应该发表什么样的说辞。
袁彬给他们带来一道极其难解的题。
大将军何进最先拿到信件,一目十行看去的他没有任何表情。
青州发生的事情对于他这个不是青州人的外戚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也不会产生任何利益瓜葛。
他向下传递。
三公看过之后,表情各种不同。
司徒袁槐把信件递给站在一旁的执金吾。
他自己则低头沉思。
有些想不明白袁彬的安排。
如此为民的行为举止,难道真的不怕被皇帝猜忌吗?
又或是袁彬有他不知道的信息?
从而安排这样的举动?
对于袁彬的智谋深有感触的他觉得,一定是这样!
其中必然有什么隐秘的地方!
袁槐丝毫不担心袁彬的所作所为。
只想如何能够给对方予以帮助,才是他最想做的。
执金吾袁逢接过信件低头仔细查看。
精光在他的眼中不断闪现。
原本对皇帝想法有些顾忌的他,从另外一个方向找到进攻袁彬的机会。
袁彬现在的所作所为,必然会触动到青州氏族以及官员的根本利益。
祭祀乱象他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想来无非就是敛财。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他决定在下朝后便立刻把这道消息派人传递到青州。
让那面的氏族尽早得知。
使得青州的氏族自己想办法对付袁彬。
他则可以抽身事外。
袁逢越想越激动。
那袁彬还是过于年轻。
居然会为这种毫不相干的事情和穷苦百姓出头。
在他这个高官看来,实在有些过于鲁莽。
不过,正因为对方如此行事,才会给他提供一个绝佳机会。
袁逢把手中信件向下传递。
时间不长,大殿上的官员全部看过。
来自青州的官员瑟瑟发抖。
他们生怕皇帝会过问。
都在心底思索,该如何应对。
青州的事情由来已久,他们不可能一问三不知。
良久,留给大臣足够时间的皇帝刘宏开口道:
“传朕旨意!”
“后将军袁彬全权处置青州祭祀乱象之事!”
“但凡发现祭祀乱象中参与之人的罪证,皆以重罪处罚!”
“无论是谁,无论什么地位,袁彬都有处置的权利!”
话语一出,朝堂皆震!
所有大臣全部充分感受到皇帝给予袁彬的权力有多么重大!
任何人!
无论什么地位!
都可以处置!
加上袁彬现在本就拥有的军权,可以说在青州那个地界上,想办谁便可以办谁!
大臣们深刻感受到来自皇帝的决心。
袁逢暗中查看。
他用余光看到那些出身青州的大臣面色微变。
虽然并不明显,但却无法从他这个老手眼中躲避。
也许不用他出手太多,青州的大臣和官员以及豪族便会自行出手。
他只需要推波助澜,必然会在青州那面给那个泰山袁家的小子制造许多麻烦。
唉!
他在心底叹气。
虽然对那个袁家小子不满,但对方带兵的能力却让他极为嫉妒。
想到自己的儿子袁绍被派遣前往辽东苦寒之地,他心底便更加酸涩。
如果没有冀州大败,现在的袁绍必然不会流落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