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点点头,指了指买来的水。
“家里用的都是沉淀后的水,小孩子娇气一些,喝奶喝水我都给买的矿泉水。”
“这样的话,生活开销又多了不少吧?你现在家里都靠什么生活?”
“家里有点地,闲的时候我就上山挖点药材,勉强也够过日子了。”
“唉……”
云峰叹了口气,他很想帮助对方,可李丽性格执拗,也可能觉得对三叔有些亏欠,根本不接受他提供的任何帮助。
屋子里陷入了沉默,就在这时候,外面有人喊了一句,说的是傈僳语。
李丽应了一声,立马出去了。
型男好奇的凑过来询问。
“峰哥,这女的谁啊?你们好像挺熟悉的?”
云峰这时候哪有心情给他解释这个,翻了个白眼,趴到窗户上偷偷朝外看。
篱笆墙外,此刻围了不少人,李丽不知道解释着什么,表情似乎有些焦急,很快,她带着这些人朝里面来了。
推开房门,一个中年男人朝屋子里看了看,说了一句傈僳语,李丽忙和云峰解释。
“这是我们六排里村委会的,说是来看看你们。”
“看看我们?”
云峰狐疑的嘀咕了一句,结果这人又说起了别扭的普通话。
“你们是李丽的朋友?”
“呃……对,我们都是她以前的工友。”
虽然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但云峰还是谨慎的回了一句,这人眼神里充满了怀疑,又看了众人一眼,扭头带人离开了。
见他们出了小院,李丽夸张的舒了口气。
“他们怀疑你们是记者,来这是调查自来水的事。之前有记者来调查过,听说领导很生气,所以派人在渡口守着,发现有陌生人进村,村委会就会找过来。”
“不去解决问题,反而费尽心思想着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也真难为他们了!”
云峰冷哼了一句,又想起了正事。
“对了,你们这的自来水都是从哪来的?”
“水站啊,就在我们村西边。”
“我能去看看吗?”
“你们……”
就算李丽是个傻子,此刻也大概猜出了云峰来这的目的。
当然,云峰也没打算瞒着她。
“实际上,我们这次就是为你们这的自来水污染来的。你放心,七天之内,你们吃水的问题我肯定会解决的。”
“你不是在电视台上班吗?电视台也管这个?他们这几个人……都是记者?”
刚说出口,李丽又误会了,她以为云峰带的这帮人都是记者,脸上露出欣喜,立马点头答应。
“行,没问题!咱们现在就去吧?”
她抱起孩子,当即就带着云峰一行人往水站的位置去。
这村里建的水站很简陋,其实就是个大型的蓄水池,然后由水泵把自来水供给到附近的5个村子。
几个人到地方一看,全都懵了。
水站连大门都没有,就一个破烂的值班室。
而且门口已经被人给堵了。
李丽和熟识的村民聊了两句,给云峰他们大概说了一下情况。
“这是附近几个村的村民来讨说法的,那个穿蓝色工作服的,就是水站的老板。”
“老板?这水站是被人承包的?”
“是啊。”
李丽点点头。
水站老板被围在人群中间,不停的解释着什么,不过说的都是傈僳方言,只能靠李丽给云峰翻译。
“他说水站是自己承包的,接手的时候水站的基础设施就是破的,维修费用太高,让村民去找政府。”
趁着人群乱糟糟,赵小军和松哥赶紧在四处拍了拍。
云峰来到蓄水池上面,朝下看了一眼,结果就捏起了鼻子。
这蓄水池原本是需要用水泥板遮盖的,结果到处都是破损的窟窿,从上面很容易就能看到里面的水质浑浊不堪,并且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四周还长着杂草,别说蛇虫鼠蚁会钻进去了,就算是小孩子在这,也容易掉进去。
就这种环境,水质要能好才见鬼呢。
随后云峰让李丽带着,又去附近的几个村子了解了一些情况。
等素材差不多了,他们也准备返回了。
临走,再次路过李民的小商店,看到了门口挂着转让的牌子,云峰又有些动心了。
“你们在这等我一下,我去买点东西。”
他转身进了商店,大概十分钟后,李民和他一块出来了。
两人握了握手,李民转身锁了店门,并把钥匙递给了云峰。
“峰哥,他怎么把钥匙给你了?”
“我把这间商店买了。”
“啊?你买商店做什么啊?”
众人不解,云峰却笑着把钥匙递给了赵小军。
“替我送过去,我们在渡口等你。”
“明白,峰哥!”
赵小军知道云峰的事,也知道这家店是要送给李丽的,接了钥匙后,他一路小跑,很快就进村了。
结果这一幕惹的型男更好奇了。
拗不过对方,趁着等赵小军的时候,云峰干脆给他们讲起了李丽和三叔的故事。
其实三叔和李丽的故事并不精彩。
李丽也并没有小说中描写的女主角那样,离了三叔一辈子不嫁人。
相反,她和大多数人一样。
当年受了威胁后,吓的连夜回了老家。
再之后,嫁人、生子!
只不过她的命不好。
丈夫和父亲先后去世,自己带一个小孩相依为命。
当然,她也会时常受到良心的谴责,云峰找了她之后,最终还是挺身而出,在最关键的时候,从千里之外赶到京都说出真相,也算间接的帮了云峰一把!
几个人聊天的功夫,赵小军已经回来了,他擦了擦汗,笑着开口。
“峰哥!钥匙已经送过去了!推辞了半天,最后总算收下了,她让我谢谢你!”
云峰点点头,招手让众人上船。
“回吧,这次的素材已经够多了!不知道贺台长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
回到京都,央视的1号演播厅已经布置好了。
舞台后面是一块LEd大屏。
中间是主持人的位置,只放置了一张桌子和一部电话。
台下是扇形排列的座位。
贺宁热情的给他做了大概的介绍。
“按照你的要求,我们已经把这部电话做了报备,专门用来做场外连线。另外也已经开通并调试了节目的专属直播间,到时候直播和录制同时进行。”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