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一脸意外。
周箬能被选入王宫,颜值当然不会差,而且现在正是成熟期,身上带着一种沐剑屏没有的少妇感。
而且身份尊贵,李定国当然也幻想过。
只是……
他不是曹操,现在却想成为曹操。
李定国艰难的转过身:“夫人……抱歉……”
周箬看着李定国要走,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她现在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推李定国上位了。
满朝文武再也没人在意她了,可是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她往前冲了两步,一把抱住李定国的腰。
“陛下……请怜惜!”
李定国感受着周箬娇柔的身体,一股热气从脚底升起。
返身保住周箬。
还没说话,周箬的红唇已经送了上来。
急促的喘息声开始响起。
李定国许久,松开周箬。
“夫人,你这又是何苦呢?我……不可能给你名分的!”
周箬摇摇头。
“我什么都不需要……我……只想再要个孩子,请陛下成全……”
李定国自从穿越过来就一直征战在外,这几天虽然跟沐剑屏连续工作,但是沐剑屏毕竟放不开,此时周箬这么主动。
李定国怎么能拒绝呢……
他也开始回应着……
周箬本就凌乱的衣衫开始脱落……
乳鸟归巢,羚羊挂角,黄河入海。
……
李定国一脸淡然的穿好衣服,看着浑身虚弱的周箬。
“夫人,朕要走了……”
周箬拉了拉身上的衣袍。
“臣妾就不送陛下了……”
李定国走出周箬的寝宫,正好周箬的宫女回来了。
看到李定国,立刻跪在地上:“奴婢见过陛下……”
“好好照顾夫人……”
“是!”
李定国用晚膳的时候,太极殿的殿试也进入了尾声,这些考生的考卷会被糊名之后由几位主考官进行阅卷……
殿试结果三日后才能出来。
届时,殿试结果出来,把这些贡士们分为三甲,一甲二甲是有资格再次上殿由皇帝亲口出题,口头答题,最终钦点状元,榜眼,探花!其余人等皆为二甲,赐进士出身。
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
按照明时的规则,一甲进士会进入翰林院授庶吉士!二甲多为州府官员,三甲授予知县……
翰林院就是事实上的后备内阁人选,不过李定国却没设翰林院。
在他的认知里,内阁大学士们都应该有基层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制定合适的策略。
如果按照明朝那样,一甲进士直接入翰林院。之后就是在朝廷高层各清贵衙门实习,然后就进入各部担任侍郎尚书,再入阁……
这样的人根本不了解基层地方的详细情况,但是一个帝国的政策却由这些人决定。
所以李定国决定不设翰林院,不设庶吉士。
走人才专精路线,他规定以后入阁的大学士,必须有州府县的工作经验,所以,这次的科举,李定国决定所有进士,无论是第一名还是第三百名,全部下放到地方做知县。
在知县任上考察合格者,任知府,有专精技能的可以入各部,比如有人擅长刑名,则入刑部,法部!有人擅长算学,入工部!有擅长治水的,入水利局!有擅长治理行商者,入商部!
不过一旦进入十部,就很难入阁了!想要入阁,需有丰富的主政经验,从一县,到一府,到一声……
按照李定国的计划,以后入阁的大学士不是从翰林院选,而是从各省布政使选,能主政一省民政者,才有资格主政全国。
不过李定国的计划,那些考生们还不知道……
到了放榜日,这次没有淘汰者,只是区分三甲……
一甲二甲入殿接受皇帝亲自考察,三甲者由吏部直接下放至各县上任。
恰好这次考察,秦臻堂撸了不少地方官,从知府到知县,一大批满清留下的官员被解职。
这批进士正好补上那些官员的缺。
这次考察,表现好的升职,表现不好的下马,中规中矩的暂时留任。
……
此时的李定国正在进行最后的复试,为这次科举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百多个进士进入太极殿,太极殿内只有李定国和五位主考官。
此时考生们的试卷被呈送给李定国。
李定国只看了前二十名的试卷……
发现李光地和熊赐履都在其中。
对于这点,他毫不意外,毕竟是历史上的名臣,这样的人参加科举必然是旗开得胜……名列前茅。
不得不说,他们的字写的是真好……
李定国就感觉自己好像在参加一个书法展。
字体遒劲有力,卷面干净整洁,没有任何涂改,每个字都像是艺术品。
不过李定国还是更关注内容。
下面的进士们跪拜过之后,就等着李定国出题。
李定国看着这些试卷,点点头,几位考官还是比较靠谱的,毕竟这是华朝第一次科举,而且他的麾下还没形成朋党,所以结果还算是公正!
“诸位,尔等既然从会试中脱颖而出,日后都是我大华朝官员!如今满清在北,西夷在南,土司独立于内,匪患乱民在中,我大华朝初立,百废待兴,为了华夏一统,朕欲改土归流,诸位可有对策?”
说完,李定国看着下面的考生们……
此时,所有人都在思考,就连五个主考官都陷入了沉思。
改土归流,李定国之前提过,吴三省和刘子远也推过,但是收效甚微。
尤其是滇省很多土司当年在李定国势微时都是李定国坚定的支持者,现在要改土归流,那些土司们指着吴三省的鼻子骂,吴三省却不敢反驳。
大臣们原以为李定国暂时搁置了,没想到在殿试上再次提了出来。
此时,初试的一甲,分别是赵冠林,李光地,牛建!三人谁也没看谁,都知道彼此是最大的状元竞争者。
初试的第一名未必就是状元……甚至前十都有可能争夺状元。
很快,有人出列了。
“学生郑乾,黔省黎平人士,学生以为,改土归流,当剿抚并用,重赏主动去土司号,归顺朝廷土司,对坚决反对的,派大兵剿灭,以儆效尤……同时,可在各土司设置免费学堂,宣扬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