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不久。
宫门外就坐满了前来抗议的国子监学生,乌泱泱的二百多人。加上维持秩序的兵士,整个宫门外一时显得人山人海。
国子监的学生多是达官显贵的孩子,品学兼优,一直是朝廷科举选仕的后备学堂,是朝堂的未来和期望。
“学生叩请皇上收回懿安皇后监国之权!叩请皇上取消科学院和医学院!叩请皇上严惩阉党宦佞!”
嘉定籍太学生李连成跪在最前面,手里举着奏折,高声喊着。
“学生等恳请陛下纳谏,取消新政!”
“学生叩请陛下取消考成法,考成法实为厉法也,万历时就已经废止了,陛下怎可照做?”
“学生叩请陛下严惩阉党,阉党祸国殃民,所犯罪行罄竹难书。”
“学生叩请陛下罢免孙传庭,孙传庭在陕西倒行逆施,杀富济贫,动摇国之根本。”
“学生叩请陛下关闭精品阁,交予民间经营,朝廷此举实为与民争利。”
“------------”
周围的看热闹的老百姓越聚越多,维持秩序的兵士站在学生和看众中间,分隔开来。个个神情严肃,紧张的握着刀把。
“娘娘,宫门外国子监学生已经开始静坐了,是否需要驱离?太多了,臣不敢私自决定,请娘娘圣裁!”
刘兴祚低头看着脚面,娘娘好看但是自己不敢看!
“驱离?哪有那么轻巧的事情,做错了事就要付出代价,这次驱离,马上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身为太学学生,不思保家卫国,不思朝廷之难,被别人鼓动几句就过来抗议,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本宫过去看看,去传几位阁老和勇卫军几位军长一起过去。”
张嫣说完,起身向着静坐之地走去。
“懿安皇后娘娘驾到!皇后娘娘驾到!”
皇后周玉凤知道以后,也急忙赶了过来,皇帝最近几天一直都在科学院,根本就没回宫,所以身为皇后,周玉凤很是紧张。
“尔等不在学堂读书,因何跪坐这里?”
王承恩替张嫣传话。
“学生就是因为朝堂有奸佞,宦官当道,后宫干政,皇上违背祖训遣散宫女学医,所以特来觐谏陛下!”
嘉定籍学生李连成代表国子监的学生上前答话。
“国子监祭酒何在?”
“回娘娘,老臣在!”
祭酒方逢年占了出来(奏折并没有查到崇祯元年的国子监祭酒是谁,但是方逢年在后期做过国子监祭酒,所以借他一用。崇祯初年任部侍郎。十一年,擢礼部尚书,入阁辅政。其冬,引罪罢官。福王时,定称鲁监国。绍兴破,与方国安等降清。后因通闵而被诛。历史上此人颇具争议,但是降清是事实。)。
“你既为祭酒,何以放纵太学生擅议朝政?不安心读书,肆意牵涉朝政,是何居心?太学生年轻不辨是非,是何人居中串联?”
张嫣霸气三连问。
“臣虽为祭酒,然学生所为臣雀确不知情。但皇上下旨,建立科学院和医院学,置太学于何地呀?娘娘!寒窗苦读几十载好不容易考取功名,然一夜之间,匠人品级居然驾于官员之上,这是有违圣人之道!还请娘娘明鉴!”
“说来说去,尔等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找的借口而已。今内阁和六部尚书都在,三品以上武官也都在,本宫借此问而几个问题。”
张嫣看了看身边的文武官员,说道:
“读书为了什么?你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家国大义,为了苍生社稷,为了追逐圣人之道。那本宫问你,何为家国大义?何为社稷苍生?何为圣人之道?”
张嫣问静坐抗议的学生,也问周边的众臣。
国子监学生的代表李连成回答道:
“学生李连成禀娘娘:读书当然为了声张正义,弘扬正气,协助朝廷治理国家,安定百姓,为了更好的报效朝廷!”
张嫣看了看眼前的愣头青,笑了笑说道:
“你们说的冠冕堂皇,但是说的都是假话。在本宫看来,你们中大多数人读书是为了光宗耀祖,造福自身和自己的家族。”
“你们怀揣着圣人的教诲,言必说为了报效朝廷,弘扬正气。其实你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苍生社稷。张子厚曾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的多好呀,可是你们为了生民做过什么?你们为了生民做的最多的就是剥削他们,利用天灾人祸占了他们的农田,为了自己的私利抢了他们安生立命的基础。回过头还告诉他们要安分守己,回过头来告诉天下,你们是为他们好。”
张嫣停顿一下,继续说道:
“你看看本宫身边的人,昨日他们还亲去民间,帮助贫民修葺苑舍,挑水砍柴,发放燃煤,帮助市民清扫街道;你再看看医学院的师生,他们去街头义诊,免费给贫民百姓看医治病;你在看看这几位将军,在前线出生入死,抗击外辱,平叛贼寇。这才是为天地立心,这才是为生民立命!”
“臣等惭愧!”
众人赶紧行礼,答复懿安皇后。
内心却五味杂陈,有的人是真心去做的,有的人是被迫去做的。
大冷天的去那些穷人家里虚情假意,哪里有在家里和小妾犁地好呀!
要不锦衣卫和东厂贩子和狗一样盯着,我才不去呢。
“看看周边,辽东尽失,蒙古复叛,河西更是汉人绝迹,你们做了什么?”
“再看看陕西,看看河南,民生凋敝,民变四起,你们做了什么?”
“在看看脚下的京城,还有多少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你们做了什么?”
“再看看城外,流民举家乞讨,易子而食,你们做了什么?”
“你们在学堂里面不好好的读书,却不明事理不问是非不顾情势危急,被人利用还不自知,还自鸣得意自己是天子门生,是圣人之徒?”
“天子是这么教你们的?圣人这样教导你们的?”
张嫣越说越气,声音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