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报卖报,大明周报、五文一张;一张在手,天下事都有!”
“藩王移藩海外,封地收归国有”
“卖报卖报,周王招募流民,每人给予良田三十亩,提供种子和耕织工具,二年免收税赋!”
“卖报卖报,唐王招募人手,凡有读书之人皆可前往应聘,秀才月俸十两,举人月俸三十两!”
“卖报卖报,淮王招募人手,贩夫走卒,游医流民皆可前往,给予良田更具牛羊种子,单身男子还提供婆娘!”
---------
第二天一大早,北京的大街小巷就传来了报童的喊叫声。
几位藩王离开养心殿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报社刊登广告去了。
移藩海外,海外那些蛮夷土着,怎么有汉民香呀?必须花钱招募,越多越好!
几天之后,消息就传遍大江南北,河南、陕西、河北、山西等地,都有大量流民向着各自的目的地前行。
几个民军首领,带着各自的队伍打着打着,手下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都偷偷的跑去应聘去了。
有吃有喝,还送女人,谁去造反呀?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北方的流民大量减少,减轻了朝廷的负担。
因为流民的减少,粮食的价格开始回落,同时由于摊丁入亩的政策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流民开始逐步定居下来。
因为要刊登广告,几个藩王又开始竞拍广告位。
目前的报纸是亏本运行的,虽然亏损不是很大,但是始终找不到盈利的方法,这个年代不像后世的商品经济时代,有那么多的广告需求。
这里作者说下明朝的识字率,明太祖朱元璋很是重视教育,在全国除了建立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之外,还建立了大量的官办教育机构,后人根据史料推算,明朝民间的识字率大概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左右(新中国建国之前,民间的识字率也就是堪堪达到明朝的水平),可以说明朝处于科技爆发的前夕。辫子朝因为得国不正,所以采取极端的愚民政策,民间的识字率直接掉到了不足千分之一,道光年间湖南石门发生械斗,拘押的五千多人居然没有一个人可以写出自己的名字,由此可见辫子朝的愚民政策有多么的极端。
崇祯觉得可以写话本(明朝的白话小说在民间可是很流行的),可是自己没有时间,想想还是算了,太累了。
都做皇帝了,谁还愿意朝九晚五干活呀!
崇祯觉得自己其实适合做个昏君,如果不是有着后世的优势,自己肯定是个十足的昏君。
自从前两天看见报社在用活字印刷术在刊印报纸,崇祯觉得自己可以做点什么。
手动油墨刻印机呀,那玩意多简单呀。
八零后的同学,上学时候都用过油墨刻印机印刷出来的试卷呀,那个超级简单呀。
崇祯安排执事太监,弄来一些橄榄油玉米油等食用油,有用来一些蜂蜡,从科学学弄来一些以竹子为基础原料做出来的纸张,崇祯将纸张平铺的桌子上,周边用重物压好压实。然后用毛刷沾上油,在纸上横平竖直的轻轻的扫刷,确保纸张不会出现出现油量过剩而产生渗透。然后在下面进行均匀的加热,待看到纸上的油出现融化之后,在上面快速涂抹上蜂蜡,然后继续加热让蜂蜡和油渗透到纸张的机理里面,然后放到 遮阴处进行自然晾干。
第二天上午,崇祯拿到了可以使用的油墨专用纸。
安排科学院做几个刻笔,崇祯就在油墨纸上使劲的写下一排字。
然后自己做一个印刷板,在 印刷版下面黏贴好自己油墨纸,粘上油墨,使劲一压一推,搞定。
“陛下,这个油墨印刷做好了?”
科学院里,张嫣看着崇祯的表情,问道。
“好了,朕已经做好了,步骤你们都记下了,以后你们自己做吧,后面的报纸因数就用这个,比之前那个简单方便了很多的。”
冲着先开印刷板,从下面取出自己刚刚刻下得字交给张嫣:
“我的世界坚不可摧,但你是我唯一的软肋!”
看完纸条,张嫣觉得自己要快点回去更换亵衣。
“你们也试一下,找找感觉,后面就由你们自己去做了!”
于是很快整个科学院都知道了皇帝的软肋。
这是不避人了是吧?
家风何在?祖训何在?
但是大家都觉得年轻人嘛,理解!
“陛下,这么多人呢!”
张燕觉得自己还是有点放不开。
“这事,是太祖爷同意的;如果谁不信,朕就让他去太祖爷那里验证朕话的真假!”
不装了,摊牌了,朕就是这个汉子!
“你们尝试改进一下,如果有更好的效果,按照科学院的奖惩规定予以奖励!”
为了鼓励发明,崇祯张嫣和科学院几人,一起商议制定了科学院奖惩制度。
“启禀陛下,经过半年多几次改进,现在蒸汽机已经实现了小型化,请陛下和娘娘验收!”
在几人说话间,王徵前来汇报。
“快,去看看,大家一起去看看启元伯的研制进度!”
崇祯招呼着大家一起去往王徵的专用实验室。
二米左右高度得蒸汽机,矗立在众人的面前。
“加水家碳,开始吧!”
试验过很多次了,所以大家都知道蒸汽机得启动流程。
很快,蒸汽机发出世纪的吼声,开启了大明的工业化的脚步。
“良甫,你看看能不能把这个装到船上-------”
崇祯想到建造蒸汽轮船和战船,所以问了一下。
“陛下,微臣前两年就在船上试验过了,臣现在 更会有信心做的更好。”
王徵直接打断崇祯的话,自信的说道。
崇祯这才想起,原本历史这个时候,王徵就做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蒸汽船(明史记录火船自去,就是蒸汽机为动力的船。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查阅资料)。
“好,科学院组织人手,大量制造这个蒸汽机,一样采用流水线方式的生产线!”
崇祯大手一挥,豪情万丈:
“启元伯再考虑一下,怎么安装到车上,就是朕之前和你说的火车,这个不着急!”
不着急?崇祯恨不得明天坐上火车去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