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彩立即派出通过电报向郑芝龙报捷,同时命令舰队继续南下,封锁苏禄海,防止西班牙人从棉兰老岛增援崇祯四年一月底月,
吕宋岛马尼拉港。
凛冽的北风席卷南海,郑芝龙站在的了望台上,凝视着南方浩瀚的海域。
皇帝的旨意已经传了过来——
除了嘉奖和彻底征服菲律宾全境之外,希望多弄点劳力回去。
他展开手中的海图,手指划过吕宋岛、(三宝太监岛)巴拉望岛,最终停在棉兰老岛上。
\"传令!\"
郑芝龙沉声道,
\"全军兵分两路——主力舰队自吕宋南下,扫荡米沙鄢群岛;”
“分舰队自巴拉望岛登陆,切断西班牙人退路,最终合围棉兰老岛!\"
一、吕宋南下:米沙鄢群岛的闪电战。
郑芝龙亲率主力舰队四百艘战船,其中二十艘蒸汽战舰喷吐黑烟,如怒龙般劈波斩浪。
舰队沿吕宋岛西海岸南下,直扑班乃岛。
西班牙人在伊洛伊洛港驻扎了三千守军,城墙高耸,炮台密布。
然而,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舰队——
尤其是那些无需风帆便能逆风而行的蒸汽战舰。
“那些冒着黑烟的家伙十什么怪物?”
这是所有西班牙人第一次见到蒸汽机战船的第一反应。
\"升起热气球!\"郑芝龙下令。
两名侦察兵乘坐热气球升空,俯瞰整个港口。
他们迅速绘制出西班牙人的防御部署,并通过旗语传回旗舰。
\"红衣大炮准备!\"
郑芝龙冷笑,
\"让这些红毛夷尝尝我大明的火器!\"
“开炮!”
\"轰——!\"
一百多门红衣大炮同时怒吼,炮弹如陨石般砸向伊洛伊洛的城墙。
西班牙人的炮台还未反应过来,第二波炮击已经降临。
城墙崩塌,守军大乱。
\"登陆!\"
“迫击炮开路,火器营跟随!”
数千明军精锐划着小艇冲向滩头,燧发枪齐射,无数的手榴弹在敌阵中炸开。
西班牙守军从未见过如此猛烈的火力,不到半日,伊洛伊洛陷落。
郑芝龙并未停留,留下五百人驻守后,舰队继续南下,直取宿务——
西班牙在菲律宾的第二大据点
二、巴拉望奇袭:切断西班牙人退路
与此同时,郑芝龙的副将郑彩率领两百艘战舰,其中包括十艘蒸汽战舰和五艘盖伦船,悄然逼近巴拉望岛。
巴拉望岛地形狭长,密林丛生,西班牙人仅在公主港设有要塞,守军不过千人。
郑彩决定速战速决。
\"蒸汽战舰前出,炮轰要塞!\"
十艘蒸汽战舰突然加速,黑烟滚滚,如鬼魅般出现在西班牙人的视野中。
“那是什么怪物?”
第一次见到蒸汽机战船的守军目瞪口呆,还未等他们拉响警报,红衣大炮已经开火。
\"轰!轰!轰!\"
炮弹精准命中要塞炮台,砖石飞溅。
西班牙人仓促还击,但他们的火炮射程远不及明军。
不到两个时辰,公主港陷落。
。
三、宿务决战:西班牙人的最后挣扎
当郑芝龙的主力舰队抵达宿务时,西班牙总督阿尔瓦雷斯已经集结了五千守军,准备死守。
通过几十年的修建,现在的宿务城墙坚固,港口内还有二十余艘战舰严阵以待。
\"热气球升空!\"
郑芝龙再次下令。
侦察兵很快传回情报:
\"西班牙人已将主力调往北门,南门防守薄弱!\"
郑芝龙嘴角微扬:
\"传令,蒸汽舰队突袭港口,主力佯攻北门,精锐从南门爆破突入!\"
夜幕降临,十艘蒸汽战舰借着夜色悄然逼近宿务港口。
西班牙人根本没想到这些没有帆的怪物能在逆风中航行,等他们发现时,明军已经近在咫尺。
\"开火!\"
红衣大炮齐射,西班牙战舰接连中弹,火光冲天。
与此同时,明军在北门发起猛攻,炮火震天,吸引守军主力。
而在南门,一支精锐工兵小队已经挖掘地道至城墙下。
\"引爆!\"
\"轰隆——!\"
城墙轰然倒塌,明军如潮水般涌入。
西班牙人腹背受敌,军心大乱。阿尔瓦雷斯见大势已去,只得下令投降。
四、合围棉兰老岛:最后的征服
宿务陷落后,菲律宾群岛只剩下棉兰老岛仍在西班牙人手中。
郑芝龙与郑彩的舰队在苏禄海会师,六百艘战舰黑压压地遮蔽了海面。
棉兰老岛的西班牙守军不足两千,且士气低迷。
郑芝龙并未强攻,而是派出使者劝降。
“你们大势已去,吕宋岛、三宝太监岛、萨马岛、班乃岛已经全部被我大明光复!”
\"投降,可保性命;顽抗,格杀勿论!\"
西班牙人自知无力回天,最终开城投降
五、凯旋:大明旗帜飘扬菲律宾
崇祯四年二月,距离出征仅过去两个月,郑芝龙成功征服菲律宾全境。
马尼拉、宿务、棉兰老岛……大明旗帜插遍每一座要塞。
快马将捷报传回北京,崇祯皇帝龙颜大悦,下旨嘉奖。
“以棉兰老岛为基地,准备攻占渤泥国。”
“通知那些藩王,赶紧去他们的封国,不要老是待在大明。”
“移藩的路费,他们要自己出!”
张嫣在旁边做出补充。
而郑芝龙站在棉兰老岛的海岸上,望着浩瀚的南海,心中豪情万丈。
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渤泥国。
皇帝的旨意通过电报到达了自己的手里:
自己的儿子郑森,赐国姓,改名:朱成功!
(备注:当时的认知,赐国姓是巨大的家族荣耀,在当时的历史中,很长一段时间世人皆知国姓爷朱成功-也就是郑成功。非有大功之人,根本就没有赐国姓的机会。历史中的名人,除了郑成功之外,还有唐朝的徐懋功,相当于现在的祖坟冒烟了,还是滚滚浓烟的那种。)
那里是自己的下一个目标。
望向西边,在那里,秦良玉和黄得功正兵分二路,进攻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