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六年,深秋的寒意如一层细密的蛛网,悄然笼罩了金陵城。秦淮河水悠悠淌过,似一条蜿蜒盘旋的玉带,托举着几片金红交织的枫叶,缓缓向东流去。那枫叶恰似簇簇燃烧的火焰,于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摇曳,宛如在低吟浅唱着季节交替的诗篇。两岸垂柳的枝条已然染上泛黄的秋色,在飒飒秋风中轻轻摆动,恰似美人迟暮,透着几分难以言说的萧瑟与落寞。
朱雄英身着一袭华丽考究的锦袍,负手伫立在阅江楼飞檐之下。绣有暗金蟒纹的披风,被江风悄然掀起一角,蟒纹在阳光的轻抚下若隐若现,仿佛即将挣脱束缚,腾空飞舞。他身姿挺拔如苍松,气宇轩昂,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尽显皇家的威严与风范。极目远眺,远处官道上粮车连绵不绝,宛如一条缓缓蠕动的长龙。新收的稻谷在麻袋口泛出温润的光泽,恰似大地慷慨馈赠的黄金,空气中亦浮动着新谷独有的清新香气,那是丰收的气息,更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
“殿下,这是应天府今岁的垦田数目。”随侍太监云奇迈着细碎而轻盈的步伐,神色恭敬,小心翼翼地呈上户部黄册。朱雄英微微点头示意,伸手接过黄册,目光如电,迅速扫过那密密麻麻罗列的字迹。他的指尖在“河南布政使司”一栏处重重划过,眼神中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丝忧虑。那三成尚未开垦的肥沃土地,宛如一块凝结的淤血,沉甸甸地凝在大明的舆图之上,深深刺痛着他的心。他不禁忆起前日巡视通州时的场景,一位满脸刻满沧桑的老农,跪在田垄之间,悲戚哭诉:“官田开垦得倒是勤快,可咱们这些军户实在是没有多余的气力再去开垦私田了……”那充满悲戚与无奈的声音,仿佛仍在他耳畔萦绕回荡,令他深切感受到民生的艰难与不易。
翌日寅时三刻,天色依旧墨染般漆黑,奉天殿的蟠龙金柱静静隐匿在晨雾之中,若隐若现,恰似蛰伏的巨龙等待苏醒。朱雄英身着庄重的朝服,在丹墀之下驻足,仔细整理衣冠,神色凝重而庄严。他的手指下意识地轻轻摩挲着袖口精致的云纹,脑海中思索着即将与祖父展开的对话。殿内,朱笔划过宣纸的沙沙声,在寂静的空间里格外清晰,仿佛在一笔一划书写着大明王朝的命运轨迹。其间还不时夹杂着老皇帝略显沉重的咳嗽声,每一声咳嗽,都似一声沉重的叹息,让这清晨的氛围愈发凝重压抑。
“孙儿叩见皇爷爷。”朱雄英恭敬地行了大礼,动作沉稳而规范,而后缓缓抬头,目光恰好与从奏折堆中抬起头来的朱元璋对视。老皇帝眼角的皱纹如深深的沟壑纵横交错,岁月在他面庞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那双眼眸却依旧犀利如鹰,仿佛能看穿世间万物。朱元璋随手将案上那本《山西卫所新募兵丁名录》朝着孙儿的方向轻轻推了推,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昨日蓝玉又递折子索要军饷,言说太原卫新近补充了三千戍卒——你前日提及的‘人地失宜’,可是指此事?”
朱雄英心中猛地一颤,暗自惊叹祖父的敏锐洞察力,竟早已洞悉其中关键。他向前微微迈出半步,姿态恭敬且沉稳,袖中的奏本随着动作发出细微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场意义重大的对话渲染着紧张氛围。“孙儿愚见,自郑和带回新粮种后,北方地区的粮食亩产虽有所增加,然而军屯所占田地却日益增多。就拿山西布政司来说,去年宋国公冯胜招募士兵五千人,连同他们的家眷算下来足有两万人口,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却并未随之增加……”朱雄英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见解,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局势的忧虑与深入思考。
朱元璋听闻此言,突然起身,脚步沉稳却又透着一丝急切。他伸出苍老却不失力量的手指,缓缓划过屏风上的《大明坤舆全图》,地图上的山川河流仿佛在他指尖下鲜活跳动。他的手指在黄河那标志性的“几”字弯处重重一叩,仿佛叩响了历史深处的警钟。“当年咱追随郭大帅攻打滁州时,亲眼见过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你提出的‘移狭乡填宽乡’之法——”他转身之际,冕旒上的玉珠相互碰撞,簌簌作响,宛如奏响了一曲清脆却又略带沉重的乐章,“允熥前日奏报陕甘地区有诸多抛荒之地,九江上月也奏称辽东军屯存有多余粮食,这些情况你是否有纳入考量?”
“三叔在太原坐镇多年,若以军屯为契机,许以民户三年免除赋税……”朱雄英话未说完,忽然瞥见祖父眼底闪过一道精光。那目光锐利如芒,仿佛能洞察一切,令朱雄英心中不禁一凛。老皇帝猛地抓起案头令箭,用力掷出,声音坚定且威严地喝道:“传旨晋王府!命朱棡调派三个卫所率先开展垦荒工作,着你与九江一同总领移民事宜,允熥这孩子也长大了,让他跟着你历练历练,一同前往吧——记住,百姓就如同流水,疏导胜过堵塞。”
朱雄英迅速伸手,稳稳接住令箭,此时他的掌心已然沁出细密的汗珠。恰在此时,晨光透过雕花槛窗,斜斜地洒落在地面上,将奉天殿中的“肃静”牌匾映照得半明半暗。那明暗交织的光影,恰似大明未来命运的朦胧写照。他的思绪瞬间飘回到十年前,那时他随父亲巡视凤阳,见到那些在皇陵前虔诚叩拜的移民。他们身着荆钗布衣,衣服上还沾染着故土的黄土,那一张张虔诚质朴的面容,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他们为了大明的发展,毅然背井离乡,那份对故土的眷恋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殷切期许,让朱雄英深切感受到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他深知,此次总领移民事宜,不仅关系到大明的经济兴衰,更与无数百姓的生计福祉息息相关。他在心中暗暗发誓,定不负祖父的信任与托付,妥善安排移民事务,让大明的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让百姓都能过上富足安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