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难河上游的暴风雪在申时初刻突然降临。蓝玉的帅旗刚在河谷南岸扎定,铅灰色云团便从贝加尔湖方向压来,碎雪混着冰粒子打在明军盔缨上,发出密集的噼啪声。老将军伸手接住一片六角冰晶,冰晶在他掌心迅速融化,留下一丝几乎察觉不到的凉意——这是漠北特有的\"硬雪\",落地即冻,能在半个时辰内将铁甲变成冰窟。
\"传令各营,结圆阵!雪橇队居中,神机营沿两翼展开!\"蓝玉的吼声惊起枯枝上的冻雀,士兵们顶着扑面的风雪调整阵型。他望着远处渐渐模糊的瓦剌大营,忽然听见左侧传来金属相撞的脆响——一名火铳手的枪管被冰棱砸中,扳机处的牛皮绳已冻得发硬,扣动时发出滞涩的咯吱声。
更糟糕的是风向突变。西北风卷着雪粒斜刺里扑来,明军的神火铳本就依赖火药燃烧,低温下硫磺味淡得几乎闻不到,弹丸射出后竟在半空就被风雪带偏轨迹。瓦剌骑兵的号角声从对面山梁传来,两千铁骑兵正顶着兽皮护具冲下斜坡,马蹄在结冰的河面上踩出串串火星。
\"将军!火铳卡壳率超过三成!\"千户王勇的报告被风雪撕碎。蓝玉盯着自己佩刀上凝结的冰碴,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在北平卫查看的改良火铳——枪管外裹着三层羊毛毡,扳机处缠着鹿皮,药室上方还焊着拇指长的铜制挡风片。\"调神机营!\"他猛地扯下披风,露出里层绣着熊罴纹的锁子甲,\"把雪橇上的备用火铳全搬出来,用马粪煨过的火药!\"
应天城的雪下得安静。朱高炽的算珠声在户部值房里格外清晰,铜制算珠每碰撞一次,便在结着冰花的窗纸上投下细碎的影子。他面前摆着十二本被熏黑的账册,指尖划过\"宣府卫军饷\"条目时,忽然停在一行被火燎得残缺的小字上——\"胡党私扣,折银八千两\",墨迹里混着明显的朱砂颗粒,那是胡惟庸旧部专用的密写方式。
\"世子,这是从宣府粮仓火场抢出的残页。\"户部员外郎陈瑄递上半片焦纸,纸角还带着未燃尽的稻壳,\"原本夹在《开平卫漕运图》里,若不是齐泰的人纵火时打翻了粮囤,这些证据恐怕...\"他忽然注意到朱高炽袖口露出的算珠绳结,那是燕王府独有的九连环样式,\"卑职听说,漠北的神机营改良了火铳,可是用了北平卫的...\"
\"先查账。\"朱高炽打断他,算珠在掌心拨出连贯的脆响,\"洪武三十一年到承德三年,五军都督府批给辽东的火铳共一万二千杆,其中三千杆刻着'燕'字暗纹——\"他忽然抬头,目光扫过墙上的九边舆图,\"而通州沉河的那批,编号全在其中。陈大人可知道,耿炳文将军临终前,为何要把辽东卫的兵器账册交给本世子?\"
陈瑄的后背瞬间沁出冷汗。他当然知道,去年十月常升在通州运河沉掉的假火铳,枪管内侧刻着瓦剌咒符,而此刻账册里记载的\"燕\"字暗纹火铳,正是洪武二十五年朱棣随蓝玉征辽东时的旧械。胡党正是用陆家铁坊的旧模,仿造了这批兵器,既嫁祸燕王,又为女真部落提供武装——这盘棋,下得不可谓不深。
漠北战场,神机营的雪橇队终于赶到。三千架改良火铳被裹在羊皮袋里,枪管上的羊毛毡还带着马厩的温热。蓝玉亲自检查第一架火铳,鹿皮包裹的扳机在他掌心轻轻一扣,药室里腾起的火苗竟没被风雪吹灭,铅弹\"砰\"地射出,在三十步外的瓦剌骑兵护心镜上砸出凹痕。
\"放!\"随着将令,雪橇阵突然散开,百架火铳分三排交替射击。改良后的火铳采用了可拆卸的药盒,装填速度比旧款快了一倍,羊毛毡有效隔绝了低温,鹿皮扳机在戴着手套的手中依然灵活。瓦剌骑兵的阵型出现混乱,前排战马被弹丸击中前膝,在冰面上打滑跪倒,后面的骑兵收势不及,人马相撞发出此起彼伏的惨叫。
蓝玉抓住战机,抽出腰间斩马刀:\"骑兵随我冲阵!\"五千精骑从雪橇阵两翼杀出,马蹄铁上缠着的粗麻布防止打滑,马刀在劈砍前先用酒擦拭刀刃——这是从辽东猎户那里学来的抗冻之法,刀身不结冰,方能在近战中保持锋利。老将军的斩马刀劈开第一具瓦剌头盔时,溅出的热血在他护目镜上结出冰花,却挡不住他望向敌阵中央的目光。
应天城的雪不知何时停了。徐允恭的书房里,炭盆烧得正旺,火苗舔着《平胡十策》的泛黄纸页,将他的脸上的汗映得忽明忽暗。幕僚呈上的密报用蜡丸封着,拆开后是苏州知府的亲笔:\"陆家铁坊余党供认,伪造燕王府印信的铜模,正是用通政司遗失的空白文书翻制。\"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在燕王府密室,朱棣指着\"洪武三十一年\"铸造日期的冷笑——那时燕王刚好不在北平,在金陵。军器局怎会批给亲王属地如此多火器?
\"大人,盛家兄弟已在朝阳门、正阳门布下暗哨。\"幕僚低声禀报,\"京城九门守将中,张昺、谢贵的亲兵里发现胡党印记,是否...\"
\"换。\"徐允恭盯着窗外的落雪,忽然想起蓝玉军报里提到的\"引冰水淹城\"之计——胡党在西域用南军工兵挖渠,在应天则用旧印信调兵,看似分散的阴谋,实则都在围绕\"燕王谋逆\"做文章。他忽然冷笑,从袖中抽出一份名单,\"把这三人调去孝陵卫,让他们每天给太祖皇帝守陵——省得在朝堂上碍眼。\"
漠北的战局在酉时出现转折。瓦剌可汗见骑兵冲锋受阻,竟驱使五千牧民组成\"人墙\",试图拖延明军推进。蓝玉看着那些衣着单薄的牧民在风雪中蹒跚,眼中闪过一丝不忍,随即被更强烈的杀意取代——瓦剌人惯用此计,当年在捕鱼儿海,他们就曾用老弱妇孺做掩护,转移黄金家族的财宝。
\"停止近战,用神铳齐射!\"他的命令让中军传令兵一愣,\"瞄准人墙上方三尺!\"改良火铳再次轰鸣,铅弹从牧民头顶掠过,在后排的瓦剌重装骑兵中炸开缺口。蓝玉趁机挥动令旗,早就准备好的五百敢死队踩着冰爪冲上河岸,将捆着炸药的火铳弹箱推进敌营辕门。
爆炸声混着风雪,将瓦剌大营的牛皮帐篷接连点燃。蓝玉在火光中看见,敌营深处的粮草堆上,竟插着几面绣着\"燕\"字的残破旗帜——那是胡党特意留下的嫁祸证据。他冷笑一声,摘下头盔扔给亲卫,任由雪花落在斑白的鬓角:这些人以为,只要在战场留下燕王的印记,就能让朝廷对边将起疑,却不知,真正的信任,从来不是靠账册上的几个印信来维系。
应天城的更鼓敲过子时,朱高炽终于核完最后一本账册。算珠声停下的瞬间,窗外传来清越的漏刻声——宫中的铜壶滴漏与民间更鼓相差三刻,这是齐泰等人此前传递密信的信号,如今却成了胡党覆灭的丧钟。他望着舆图上用朱砂圈出的辽东铁岭卫,想起父亲朱棣临行前的叮嘱:\"东北女真若现'燕'字兵器,必是胡党余孽作祟。\"
忽然,值房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锦衣卫千户浑身是雪闯入,呈上密封的蜡丸:\"世子,辽东急报!瓦剌大军在克鲁伦河集结,斥候探得他们携带的兵器...\"他忽然压低声音,\"有部分刻着'燕'字暗纹,与通州沉河的那批...\"
\"知道了。\"朱高炽打断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账册上的焦痕,\"回禀父亲,就说宣府的粮草已查清,胡党私扣的军饷,足够装备三千神机营。另外...\"他望向墙上的《大明律》,\"把苏州陆家铁坊的铸模图样,连夜送往漠北——让凉国公看看,胡党是如何用我大明的工坊,造嫁祸我大明的兵器。\"
漠北的暴风雪在寅时渐歇。蓝玉站在瓦剌可汗的金帐前,看着缴获的狼头旗在雪地上投下扭曲的影子。旗角绣着的\"胡党余孽,借刀杀人\"八字,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与他在西域捡到的那面如出一辙。老将军忽然蹲下身,用刀鞘扫去旗面上的积雪,发现狼头眼睛处的刺绣针法,竟与通州沉河火铳上的瓦剌咒符完全一致。
\"将军,明军伤亡八百,歼敌三千!\"副将的声音里带着喜色。蓝玉却盯着远处渐渐散去的乌云,那里露出几颗寒星,正北方向的星位,正是辽东铁岭卫的所在。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朱高煦率领三千羽林卫赶赴辽东时,马鞍上绑着的改良神火铳——胡党在西域、漠北、辽东同时布局,看似想三面夹击燕王,实则是想借边患动摇朝廷根基。
\"传令下去,\"他转身望向仍在燃烧的敌营,\"收集所有带'燕'字印记的兵器,单独封存。派快马送往应天,交给徐学士——\"他顿了顿,声音里多了几分冷肃,\"告诉陛下,胡党的刀,比漠北的风雪更冷。\"
应天城的黎明在雪光中到来。徐允恭站在城头,看着盛庸兄弟带领的新卫卒换防九门,甲胄相撞的声音在寂静的雪地里格外清晰。他摸了摸袖中未发的密折,上面写着:\"瓦剌残部遣使至女真部落,许以'燕王府兵器'为饵,邀其共击辽东。\"他忽然轻笑,将密折塞进炭盆——有些战报,该让战场上的将军去回,而不是在朝堂上的御史去争。
远处,户部值房的灯还亮着。朱高炽的算珠声透过结着冰花的窗户,混着更夫的\"平安无事\"梆子声,在雪夜里传出老远。这声音仿佛在诉说,这场雪战不仅仅是刀兵相见的胜负,更是一场关于信任与背叛的博弈——当胡党以为用旧印信、假兵器就能搅乱朝局时,他们忘了,真正稳固的根基,从来都在那些默默核账册、改火铳、守边关的人心里。
斡难河的冰面上,明军正在收殓战友的遗体。蓝玉亲手为一名年轻士兵合上双眼,发现他腰间挂着的,是半块刻着\"燕\"字的木牌——那是北平卫士兵自制的护身符。老将军忽然想起朱棣在燕王府校场验甲时的场景,方孝孺颤抖的手指抚过\"洪武二十五年\"的编号,却不知这些旧甲胄上的每道划痕,都是大明将士守护边疆的勋章。
雪又开始下了,细细的雪粒落在狼头旗的残角上,渐渐覆盖了那些阴谋的字迹。蓝玉望着东方渐白的天际,忽然抽出佩剑,剑尖挑起一面完好的瓦剌军旗,任其在风雪中猎猎作响。旗面上的狼头仿佛在咆哮,却再也吓不倒那些裹着羊毛毡、握着改良火铳的大明儿郎——因为他们知道,在他们身后,有算珠声声核账的世子,有深夜改法的老臣,还有那位腰佩飞虎纹玉佩、目光始终望向边疆的燕王。
雪战过后的漠北草原,寂静得能听见雪花落地的声音。但在这寂静之下,新的号角已经在应天城的角楼响起——那是备战的号角,是整军的号角,更是让所有妄图颠覆大明的宵小,听见就会胆寒的号角。而那柄在暴风雪中斩开敌阵的斩马刀,此刻正插在斡难河畔的积雪里,刀刃上的血迹早已凝结,却在阳光下闪着永不熄灭的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