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工部尚书秦逵后,朱雄英坐在文华殿内,正当他思索着未来的军备规划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殿内,单膝跪地禀报道:“殿下,蓝玉将军已到殿外,求见殿下,还带来了五百精锐士兵。”
朱雄英眼神一亮,微微颔首道:“快请他进来。”
不多时,蓝玉身着戎装,身姿魁梧,步伐豪迈,尽显武将的飒爽英姿。他走进殿内,见到朱雄英后,拱手行礼,声音洪亮如钟:“皇太孙殿下,末将蓝玉奉您之命,将五百精锐带来,听候您的差遣。”
朱雄英站起身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说道:“舅姥爷,此次辛苦你了,有你亲自挑选的精锐,孤用着放心啊。”
蓝玉爽朗一笑,说道:“为殿下效力,何谈辛苦!咱自家人,不必这么客气。”
朱雄英点点头,与蓝玉一同走到殿门旁,此时,一队身着精壮甲胄的士兵在殿外整齐列队,朱雄英目光如炬地扫视着这些精锐士兵,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好,你们都是大明的好儿郎,从今往后,便跟随本太孙,为大明的江山社稷效力。孤也不说什么远大理想,就说一句话,跟着孤,军饷比别的地方多的多!”
士兵们整齐划一地抱拳,齐声回应道:“愿为皇太孙殿下效死力!”那声音震耳欲聋,在文华殿内久久回荡。
待士兵们的声音落下,朱雄英转头看向蓝玉,神色严肃了几分,说道:“舅姥爷,如今北元虽已势微,但仍不可小觑,时常在边境滋扰。本太孙想让你多关注北元的动向。”
蓝玉微微颔首,眼神坚定:“殿下放心,末将一直对北元保持警惕,定不会让他们有可乘之机。”
朱雄英接着说道:“若北方有战事,孤有意让你挂帅出征。舅姥爷你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孤不担心你的军事问题,孤担心你的性格问题,切记一句话,约束自己,约束自己的下面,出征后,不得与任何女人发生关系。”
蓝玉老脸一红,说道:“臣一定约束好自己,不让殿下失望。”
朱雄英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有舅姥爷这句话,孤便放心了。记住,孤不是约束你,孤这是为了救你,你去和傅让交接一下带来的这些精锐。”
蓝玉领命后,转身大步离去。
朱雄英回到殿内,还未等他坐下,那侍卫又匆匆进来禀报道:“殿下,徐允恭大人已到殿外,也带来了五百精锐,求见殿下。”
朱雄英说道:“请他进来。”
徐允恭身着一身简洁而不失威严的服饰,举止沉稳地走进殿内。见到朱雄英后,他微微欠身,恭敬道:“皇太孙殿下,末将徐允恭奉您之命,将五百精锐带来,听候您的差遣。”
此时,殿内只有朱雄英和徐允恭两人。朱雄英示意徐允恭坐下,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心中却暗自思索着徐允恭此人。他知晓,徐允恭……徐达长子,而徐允恭很好地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品质,为人谨慎宽厚,行事稳重且极具操守。
后面在靖难之役中,就算朱棣是自己的大姐夫,可徐允恭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立场,并未轻易被权势利益所诱惑。对朝廷忠心耿耿,坚定地站在了维护正统的一方。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毫不含糊,始终将对朝廷的忠诚置于首位。
在靖难之役的过程中,徐允恭没有参与到朱棣的阵营中,而是尽自己所能,维护着朝廷的稳定。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人脉,努力团结各方力量,共同抵御燕军的进攻。虽然最终的结果未能改变靖难之役的走向,但他的忠诚和坚守,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
而且,自己如今不仅是皇太孙,未来大明江山的储君,更是徐允恭的妹夫,有着这层姻亲关系,自己的亲卫交给徐允恭去训练,自己一百个放心。
思索至此,朱雄英开口说道:“允恭,今日劳烦你跑这一趟,我心中甚是感激。你我之间,也无需太多客套。”
徐允恭连忙说道:“为殿下效力,是末将的本分,不敢言劳。”
朱雄英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允恭,不必多礼。孤有一项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我不是给我送来了五百精锐士兵嘛,再加上蓝玉刚才带来的五百精锐,一共一千人。我打算将这一千精锐交给你,由你负责训练,将他们打造成我的亲军。”
徐允恭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殿下,末将虽有些微末的带兵经验,但不知殿下对这亲军的训练有何特别要求?”
朱雄英站起身来,在殿内踱步,一边走一边说道:“我要的这支亲军,必须是精锐中的精锐,不仅要武艺高强,还要纪律严明,服从命令。我这里有一套军人训练体系,但是与我们现在的训练体系有一些区别。”
朱雄英走到桌前,拿起一张纸,上面详细记录着详细的训练体系,递给徐允恭,继续说道:“这套训练体系,包含了体能训练、战术训练、武器使用训练等多个方面。比如在体能训练上,不仅有传统的骑马、射箭、跑步,还增加了一些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的项目。在战术训练方面,强调团队协作和灵活应变,不再是单一的列队冲锋。武器使用训练则更注重对火器的熟练掌握。最关键的是列队,军姿与令行禁止的训练。”
徐允恭接过纸张,仔细地看着,脸上露出思索之色,不时微微点头。
朱雄英见状,继续说道:“允恭,你要按照这套训练体系,严格训练这一千精锐。在训练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及时向我汇报。我相信以你的能力,一定能将他们训练成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
徐允恭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殿下放心,末将定当全力以赴,严格按照这套训练体系进行训练。只是,这训练所需的物资和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