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爷爷,咱们也别等了,干脆现在直接在这御书房召见十七叔,把这事儿跟他说了,早点定下来,咱们也好早点做准备不是?”朱雄英大大咧咧地走到朱元璋身边,伸手拿起桌上的茶盏,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一饮而尽。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风风火火的样子,无奈地摇了摇头,嘴角却忍不住上扬:“你这猴急的性子,罢了,反正这事儿也不能拖。来人呐,传宁王进宫,就说朕和皇太孙在御书房有要事相商。”
此时,已近午饭时间,宫人开始在御书房内布置膳食,一道道精美菜肴陆续上桌,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不一会儿,宁王朱权匆匆赶到御书房。
他身着一身朴素的锦袍,脚步沉稳,却难掩脸上的紧张之色。
踏入御书房,宁王一眼便看到端坐在主位上的朱元璋,以及站在一旁的朱雄英。他连忙整了整衣冠,上前行礼,声音微微颤抖:“儿臣参见父皇,参见皇太孙。听闻父皇和皇太孙召见,儿臣不敢有丝毫耽搁,匆忙赶来,不知父皇和皇太孙有何要事?”
朱元璋看着满桌的饭菜,又看了看宁王,温和地说道:“小十七,正好到了饭点,难得咱们爷孙几个聚在一起,就一同用膳吧,边吃边说。”
宁王听后,有些受宠若惊,连忙拱手谢道:“谢父皇恩典。”而后小心翼翼地在一旁坐下。
待宁王坐定,朱元璋微微颔首,示意宁王起身,目光温和地看着他:“小十七,你如今在兵部侍郎的位子上也有段日子了,朕和皇太孙一直想问问你,在兵部任职感觉如何?可有遇到什么棘手之事?”
宁王微微思索片刻,恭敬回道:“父皇,皇太孙,儿臣在兵部任职以来,深感责任重大且获益良多。兵部事务繁杂,从兵将的调遣、军备的筹备,到战略的谋划,无一不关乎我大明的安危。”
“儿臣努力学习、用心处理各项事务,兵部的大体事宜应该都可以处理。”宁王吐槽道。
朱雄英在一旁饶有兴致地听着,连忙接口道:“十七叔,孤就知道你能胜任兵部的工作。兵部的事儿虽复杂,但对你来说,正好是个锻炼的好机会。看,现在处理起这些事务来,不也逐渐得心应手了嘛。
十七叔你各项能力都很强,文韬武略兼备,心思细腻又善于谋划,孤一直都很佩服。
不过孤觉得有个小缺点,就是有时候前怕狼后怕虎,太过谨慎了些,不要怕大胆的干。”
宁王感激地看了朱雄英一眼,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多谢皇太孙当初举荐,臣定当不负期望。至于皇太孙说的缺点,儿臣也清楚,只是这行事嘛,总归是要稳妥些才好,一不小心就可能出岔子。但臣也明白,有时候确实得更果敢些,往后定会努力改正。”
朱元璋微微点头,夹了一筷子鲜嫩的青菜,笑道:“小十七,你有这份心思就好。,兵部的事务容不得半点马虎。你既要熟悉军务,也要懂得创新变革,这样才能让我大明的军队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快吃菜,别光说话,菜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宁王连忙应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说着也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菜放入口中,细细咀嚼。
三人便一边吃着饭,一边继续交谈。朱雄英眼珠子一转,夹了一块色泽红亮、油光四溢的红烧肉放到宁王碗里,笑嘻嘻地说道:“十七叔,你在兵部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孤和皇爷爷都看在眼里。其实今日找你来,还有件事要你和你说。
你也知道,棒子国有意派他们的公主与我大明和亲。孤和皇爷爷思来想去,想把那公主许配给你,你意下如何?”
宁王闻言,微微一怔,脸上露出一丝犹豫之色。他偷偷瞥了一眼朱雄英,见朱雄英正笑嘻嘻地看着自己,眼神中满是不怀好意?
宁王放下筷子,微微皱眉,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缓缓说道:“父皇,皇太孙,臣深感皇恩浩荡,只是这和亲之事,事关重大,臣一时之间实在难以决断。臣对那棒子国公主一无所知,但明白这背后牵扯的利害关系。臣担心自己难以承担起这份责任。辜负了父皇和皇太孙的期望。”
朱雄英往嘴里塞了个圆滚滚的丸子,含含糊糊地说道:“十七叔,你就别担心那么多了。孤推荐你,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以你的能力,处理这种外交联姻的事情肯定不在话下。而且啊,孤可听说了,这棒子国的公主可是国色天香,贼漂亮!这么个大美人儿娶回家,那也是一桩美事。”
朱元璋也笑着点点头,夹了些鲜香的鱼肉放进碗里,说道:“雄英说得没错,小十七,你平日里做事稳重,考虑周全,朕对你也是信任有加。那棒子国公主嫁过来,朕打算让她做你的正妃,也算是给足了棒子国面子。就算有什么问题,朕和皇太孙给你兜着。怕个啥……”
宁王听到朱元璋说要让公主做自己的正妃,微微皱了下眉,脸上露出些纠结。他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父皇,皇太孙,儿臣明白这和亲之事的重要性。只是这突然要娶一位异国公主,儿臣心中实在有些没底。但儿臣也深知,身为皇室成员,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儿臣愿意听从安排。”
朱元璋的脸色缓和了许多,笑着点点头:“哎……这就对了嘛,你能以大局为重,朕很欣慰。你放心,朕和皇太孙会给你兜底。这娶亲的具体礼仪细节,你听从礼部安排即可,他们会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来,吃菜吃菜。”说着又给宁王碗里添了些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