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号,比利时包围圈的第三国际军队投降之后,德国宣布曼施坦因计划取得了绝对的胜利,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入德国国内之后,德意志帝国从上到下欢呼了起来,人们自发地庆祝着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胜。
英法意三国彻底陷入被动,法兰西公社在七月多的时候就将意大利那里的法军撤回本土用于填线,意大利人只坚持战线坚持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八月多意大利就不敌多瑙联邦军队主动让部队从伊利里亚地区撤出,只维持部分沿海地区的控制。
意大利人的主动撤退被多瑙联邦渲染成为了他们的胜利,战场的胜利总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
八月二十五号,曼施坦因计划结束一周之后,德国柏林召开了庆祝此次战役胜利的宴会与在勃兰登堡门前举行的阅兵式,与阅兵式同时进行的还有前线将领的升迁仪式。
在此次战役中居功至伟的陆军总参谋部参谋曼施坦因晋升为元帅,没有他的曼施坦因计划,德国就不可能取得这次的胜利。
莱茵兰战区的里布将军与荷北集团军群的哈默施泰因将军二人因其成功指挥军队抵御了英法的侵入,均被授予元帅军衔。
负责充当进攻矛头的三个皇帝近卫装甲军的军长,古德里安、隆美尔以及霍特三人分别晋升为陆军大将军衔。
经过这次战役,林尚舟的亲家阿尔布雷希特也得到了晋升,未来可以自己统领一支装甲师了。
这次战役中其他有功劳的将领也都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奖赏,对于这些人来讲,铁十字勋章自然也少不了,林尚舟与老婆亲自给他们授衔以激励这些将领。
俄军在东线的攻势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参战意向与进展不顺利而中止,德国东线暂时是没有威胁了,只等着西线的精锐部队前往东线支援。
在正式将部队派去东线处理俄国人之前,林尚舟先给西线将领们放了几天假,让他们好好休息休息。
曼施坦因计划收获颇丰,俘虏了五十多万人,如果再算上英法的死亡人数那英法损失了超过五十五万人。
德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不代表德军就没有损失。
当做进攻矛头的三个装甲军的装甲师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最严重的要数古德里安的第一二装甲师,经过一整场战役,这两个装甲师都损失了将近一半的装甲单位,装甲军的步兵也有损失。
部队的补充休息需要时间,他们回到战场再快也要等半个月以上才行。
东西两线现在都安全了,德军也是时候放个假让这些取得了巨大功劳的将士们休息休息。
西线的防御已经稳固,德军稳定了现在的战线,东线目前也没什么威胁。
属于德军的临时休假期到来了,当然,前线部队除外。
德军这边享受着来之不易的休假期,精锐部队养精蓄锐等待着被调往东线对付俄国人。
第三国际可不像德国这样有闲心让部队休息,过去一个月的大败让英法国内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政府根本不可能隐瞒前线的情况,英国丢了三十万人,法国丢了二十万人加被德国打进本土,两个国家全国上下充满着对前线的不满与担忧,还有对政府军队的愤怒。
两国人民搞不明白事情为什么能发展到这一地步,前不久不还好好的,现在怎么就吃了大败?
法国这边还好,索雷尔派用他们最为拿手的“民族主义”来转移了法国人民的视线,将德国人描绘成侵入法国的侵略者,通告全国让全体法兰西人民拿起武器进行伟大的卫国战争。
索雷尔派的办法很好用,前线大败带来的影响仍在,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去在意先前的失败,因为无论如何失败是不可改变的,而德国人却是打到了法国本土,是赤裸裸的侵略者。
他们要做的是团结起来抵御敌人的侵略。
在德国人的威胁下,法国社会上对于前一次失败的不满迅速消失,而索雷尔派对外宣布的失败主要责任是在包围圈中第一个投降的马赫诺。
索雷尔派称是马赫诺的投降导致了前线的大败,将所有责任推到已经被德国人抓走的马赫诺身上。
为什么是马赫诺呢?
除去他异见者的身份,马赫诺现在是一个完美的背锅侠,他投降后干了劝说其他第三国际军队投降的事情,拿这种事来挥发简直是好到不能再好。
更重要的是谴责马赫诺不会对法军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事实已经向瓦卢瓦证实,他之前所信任的布卡德在军事领域是个cjb,法国的元帅里能够妥善依靠的只有三名职业军人,加斯东·比约特、莫里斯·甘末林以及内斯托尔·马赫诺。
甘末林是法军总指挥,总参谋长,把他撤了就只能上比约特,撤了甘末林之后还不能雪藏他,依旧要让他去指挥部队,如果这样,那撤了甘末林的意义在哪?
比约特在比利时方向,他迫使那一支无法无天的德军部队转变方向,尽可能的保留了法军的力量,失败的责任明显不在他身上。
甘末林在德军反攻后尽最大努力去操作了,但德军太厉害,法军兵力不足,失败是无法避免的。
换言之法军的失败是法国与德国国力之间的差距,这样的理由拿出去只会让法国的情绪消极,所以是职业军人,也担任前线指挥但本人不是法军体系内一员且被俘虏后干过劝降这件事的马赫诺是完美的背锅侠。
马赫诺被法国列为头号死刑犯,法国政府声称未来打败德帝国主义者后会将他处以极刑。
失去了有二十个师的法军从意大利调了二十个师回来填线,也只能用于填线,法国如果想要在未来发动新一轮攻势,他们就要征集更多的部队。
对于法国来讲,征兵意味着影响生产,无奈之下法国只能削减南法兰西的防御,从南法兰西抽调部队去北方,一些预备中的民兵组织也被拉去训练,他们经过训练后就能够成为可堪一用的正规军。
现在法国还没有到otL一九四五年德国的那种地步,法国有充足的时间训练部队。
法国的情况还算好,能在影响国家生产的情况下再拉出来一些军队,不列颠联盟就真的跟吃了屎一样。
不列颠联盟在欧陆丢了将近三十万人,不列颠联盟的部队人数骤减为了只有二十万出头。
这二十万里还只有一部分是正规军,其他的都是经过基础训练的民兵,民兵作为预备役的一类,经过训练与换装后他们就可以成为正规军,但英国的民兵部队是非职业民兵。
这些民兵承担着地方治安与守卫工作,平常除了当民兵外还会投入到社会生产当中。
比如约克郡的一个治安团,这个团表面上是民兵部队,手上拿着枪,敌人来了能够抵抗,陆军需要扩军他们可以快速投入到军队当中,抛开民兵身份,这些人还是约克郡各行各业的从业者。
有工厂的工人,有裁缝,有手工业者还有种地的农民。
他们是民兵,也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联盟把他们从民兵转化为正规军就意味着约克郡失去了上千名各行业从业者,这会对约克郡的社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英法两国的弊端在此刻显露无疑,双方都面临着人力困境,英国更甚。
除了人力困境,北海海战的失败使得德国有能力直接派舰队阻拦英俄之间的贸易线,本来就缺乏资源的第三国际现在更缺了。
英法目前唯一的指望就是美国的同志可以赶紧获得胜利,为第三国际提供物资支援。
......
九月初,芝加哥的美团政府接待处,第三国际的英法代表在这里等待美团官员的到来。
其实英法现在就已经等不了了,美团获得内战胜利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们不等美团胜利就来到这里向美团求援。
几分钟过去,美团的副总统约翰·里德来到了这里与他们商谈事情。
“两位同志,你们还是为了先前的事情而来吧。”
里德一进入房间就对英法代表讲到,二人点点头。
“我们希望联合工团能够给予第三国际的同志物资支援来帮助我们度过当下的困难时期。”
法国代表态度诚恳的讲到,英法是真心希望美团能够给予他们支援,就像过去他们给予美团帮助那样。
现在的美团赶走了麦克阿瑟,送他去玩海岛奇兵先遣服,东海岸已经基本肃清,美团在处理了华盛顿特区的反动派残余后就会迁都华盛顿特区。
“运输船队的护航海军将由我国负责,不需要联合工团的同志出力。”不列颠代表说出了他们能够提供的最大便利。
不需要美团出船,不列颠会从海军中抽出力量来负责运输船队的护航任务。
美团只需要提供物资即可。
里德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看着面前的两名从异国来的同志。
欧陆发生的事情他清楚,他完全能理解英法同志现在内心的焦急心情,他当然也想给予英法同志一些援助。
“两位同志,我能够理解你们的心情,也很想给予英法援助...”
两名代表听他这么说就知道今天这事是没戏了。
“但议会内的阻力很大,绝大多数人都希望我们将资源应用到战后重建上面。”
里德把话说的很委婉,也确实有实话存在。
美团议会的很多人在这方面出奇的一致,要求海伍德将精力放在国内重建上而不是把目光瞄向欧陆,等待胜利后帮助第三国际的同志。
各方各派心里是这么想的,也有一些叫嚣着要海伍德帮助欧洲同志的人,他们的心思很好猜,这时候谁说要帮欧陆不算什么,谁真的这么干了才是真的会被多方声讨。
海伍德代表着正统工团派,他若是不顾美团人民的想法,在国内被内战霍霍了个一团乱糟,重建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把物资给欧洲同志送过去,那他就等着被人民骂吧。
所以美团各个派系的想法很统一,他们现在都没有帮助欧洲同志的意思,就算要帮,那也起码要等数个月以上的时间,先让美国从内战中缓过来再说。
在美团议会里甚至还有主张放弃欧洲同志,不干涉欧洲事务的声音,里德没有讲出这种声音,那会对美国与第三国际的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我会与总统商量尽可能的为你们争取一些物资支援,但数量恐怕会很少。”里德有些无奈,这是当下他能够做到的唯一事情。
英法代表连连点头表示感谢,现在他们要求人,一点支持也是支持。
......
美团对联盟国的战斗很顺利,预计能够在41年到来之前结束战斗,与加拿大的战斗也是一样,预计能够在41年到来之前结束。
毕竟以加拿大的体量想要与美团抗衡,这还是太异想天开了,从战线上来看,要不了多久爱老八和流亡者们就会再次外逃,而外逃的地区,爱老八已经想好了,流亡者们也想好了。
国王与贵族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心思,不论他们在谋划着什么,双方商谈外逃地区的时候出乎意料的发现对方与自己想法一样。
跑路去哪呢?
爱老八和贵族都认为要跑路去德国避难。
北海的制海权已经被德国掌控,皇家海军总体上比不过不列颠海军,但整体上不是一个不列颠舰队可以撼动的,还是在有公海舰队的帮助下。
皇家海军可以十分顺利的跑到德国。
爱老八和贵族少见的达成了一致,少有的在一件事上十分和谐。
林尚舟对英国人的到来十分欢迎,他期待看到英国佬按照德国法律交税时的模样。
不过林尚舟搞不明白一点,为什么爱老八与英国贵族都会决定去德国避难,往南英国可以去南非,那里怎么说也是联合王国的一份子,不想在南非待着还可以去德里自治领。
那里好歹是联合王国的地盘,英国人有话语权,跑到德国...
那他们就是寄人篱下只能看别人脸色行事了。
他没有多想,反正这对德国来讲是好事,多一笔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