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过了一周左右,工地彻底完工了。
因为楼层矮,又不是商品房,只需几次质量检测过后,就可以交房了。
等待交房的过程中,没有想到中途范父还给他介绍了一起生意,给他一个老同事看老宅的落址和朝向。
他老同事几十年前就举家搬来了城里,临老了,莫名就想回老家,但是老家的房子从前被租给大队当作知青院,后面知青回城了,也就一直空着的,房子没人住,也没有维护,早就衰败了。
他家子孙拦不住他想回老家修房子的心,只得每家每户给他凑了钱,让他折腾。
那老同事见宋沛年第一面就觉得太年轻了,怕办事不靠谱,还是范父做担保,老同事才半信半疑答应了。
直到到他老家村里,他仍旧存疑,还是宋沛年拿出了看家本领,尽量给他说的详详细细,他才终于彻底信任。
村子离鹏城还是有点儿距离,一来一回折腾了差不多两天,宋沛年坐在归家的客车上,忍不住扶住了脑袋,他还是尽快发展他的家装事业版图吧。
风水生意,总的来说还是不好做啊,谁叫他长得这么好,又这么年轻。
----
在宋沛年的劝说下,阮念恩终于同意暂时放下盒饭生意,休息一段时间,等过段时间,看再出摊还是做些其他小生意。
宋沛年现在全身心都投入在给刘美娟装新房上,力图做到最好,后面才好继续招揽客人。
鹏城的夏末,依旧炎热,宋沛年每天天一亮就出门,外出挑选装修材料,等材料选好之后,就是招工人的事儿了。
好在工人方面不需要宋沛年操心,范建明那边介绍了几个信得过的工人过来。
先是硬装,水电安装好,防水等做好,就是粉刷,刷好墙之后,粉墙工人面对这勾线条就犯了难。
张大民直言道,“工头,这个线条你在纸上几笔勾了倒是简单,我们这要在墙上勾可谈何容易,我们这搞不下来啊。”
说着就想要撂挑子了,不止是他,其余两个工人也是如此。
还瞥了宋沛年一眼,说道,“我们收的工钱,就只是粉刷墙的钱,多的这些,我们做不下来。”
宋沛年没有作声,直接拿起工具,在电视背景板的墙上勾勒了起来,简单几下,几个条纹就跃然在墙上,生动灵活。
他转头问张大民几人,“张师傅,你觉得好看吗?”
弯曲的纹路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角繁琐却格外好看的花纹,瞬间给白墙增添了美感。
张大民说不出违心的话,点头闷声道,“好看。”
宋沛年又道,“我免费教你们如何画怎么样?到时候你们给别家装修,也可以拿出来谈合作。”
张大民几人面面相觑,很是吃惊,这年头,谁学个手艺不是求爷爷告奶奶的,他免费教?
宋沛年不想绕弯子,直接道,“我免费交给你们,到时候我接了别家装修的活,需要刷墙勾勒花纹这些,你们要先排我的单。”
张大民这三人,其他的不说,刷墙的手艺确实好,用材不浪费,刷的墙光滑均匀,腻子配比也是配得十足的好。
另外两人虽然想学,但是还是要等张大民拿主意,张大民又反复看了那花纹好几次才终于点头,“行!”
又拍着胸脯补充道,“我老张也不给你玩虚的,你只要把这手艺教给我们,以后你的单我们先做。”
宋沛年不会拿刘美娟的墙给他们练手,拿了几张木板给他们,宋沛年在墙上画,一边画一边讲解纹路的比列以及走势,如何画如何配比才能美观,张大民等人都是老师傅了,学起来也还算是顺手。
等墙干的缝隙,宋沛年总算是闲下来了,也有了陪罐罐玩耍的时间了。
这些天,宋沛年在外面忙,罐罐和阮念恩在家,听阮念恩的描述,罐罐几乎每隔一小时就会问一遍‘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小家伙一时之间很是不习惯没有宋沛年的陪伴。
可以预见的是,以后一整天陪着他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好在罐罐马上要上幼儿园了,等他周末的时候还是可以整天陪着他。
这天没有出门,罐罐一早就拉着宋沛年背古诗,展示他这几天的成果。
他的小肉脸很是严肃,声音也故意压着,却意外透露出一股别样的可爱,让宋沛年忍不住偷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1
罐罐背着背着就发现宋沛年在偷笑,很是生气,奶声奶气指责道,“爸爸不要笑了!”
“噗...哈哈哈哈哈哈哈。”
宋沛年见罐罐这表情,更想笑了,瞄到小家伙生气了,又伸出魔爪开始揉捏他的小脸蛋,让他顾不得生气。
罐罐也不示弱,也伸出小手开始捏宋沛年的脸,宋沛年往后面躲,罐罐直接扑在他的怀里捏,势必要‘报复’回去。
正打闹着,外面就传来了阮念恩的声音,“阿年!阿年!”
宋沛年连忙跑了出去,罐罐紧跟其后,阮念恩站在楼下,一手提着菜,一手对着他俩招手,“阿年快下来去小卖部,刘姐来电话了,说是有啥事找你商量。”
现在家家户户几乎都没有电话,为了方便联系,都会留下附近小卖部的电话,要是有通话,给小卖部交钱即可。
宋沛年一听就准备下楼,罐罐跟在他的屁股后面要一起,宋沛年抱着罐罐,拉上门就准备出发。
到了小卖部,将电话回拨回去,刘美娟的声音传来,“喂,小宋,我前些天不是拿着你的图纸来家具厂定家具了嘛,今天我过来看做得怎么样了,那家具厂老板说想买你的图纸,你要不要过来看看?”
这一听就是送钱的事儿,宋沛年立马答应,连连应好。
挂断电话,抱起仰着小脑袋一脸焦急看着他的罐罐,忍不住对着他的小胖脸亲了一口,“来好事儿了!”
罐罐由忧转喜,双手高举,“耶~”
——
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