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院子后,五郎挤出一脸讨好的笑,对着宋沛年说道,“哥,我今晚能和你睡不,三哥老是打呼,我快要受不了了。”
宋沛年冷酷无情直接拒绝,“不行!”
虽然已经预测到了答案,但是真的被拒绝这一刻,五郎还是心碎了,知道求他也没用,立马就使起了小性子,“不行就不行,谁稀罕和你睡。”
说完扭头就冲出了院子,宋沛年在后面呼喊道,“唉,五郎。”
五郎立马顿住了脚步,竖起耳朵,傲娇地双手环抱在胸前,等着宋沛年挽留他的后文。
冰冷的声音再度响起,“昨天爹是不是给了你十文钱,给我带个烧饼回来。”
啊啊啊啊,够了!他真的受够他哥了。
五郎被气急,头也不回地跑了。
宋沛年摸了摸鼻子,丝毫不觉得是在欺负小孩,转身回到了自己的房中。
坐在书桌前,开始梳理原主的记忆。
透过古朴的窗户向外望去,小小的一个院子,如果忽略地上那破碎的大水缸,整个院子带有一股独特的韵味,处处蕴藏着生机。
宋家小院坐落在京城外围的五通巷子里,这条巷子居住着京城里大多数的寻常人家,烟火气息十分浓重。
要说宋家这两代能够稳定居住在天子脚下,还要多亏了宋老头。
宋老头早年出生在京城旁边的德安府,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小子,不过宋老头不愿如父辈一般世世代代与庄稼为伴,又因为从小跟着村里的猎户学了点拳脚功夫,便在十六岁那年独自一人去府城找了一个走镖的活儿。
十七岁那年娶妻宋老太,她是与宋老头一起走镖的镖师的妹妹,夫妻二人共同孕育了三子。
十八岁那年宋老头在走镖途中救了一位贵人,经那贵人介绍,再加上宋老头闲时也学了不少的字,便走关系进了京兆府当了衙役,也结束刀尖舔血的日子。
自从当衙役之后,为了能够快速在京城站稳脚跟,将媳妇孩子接到城里来,宋老头的性子也变了不少,从以往一腔孤勇的少年逐渐变成了善于经营之人。
再之后,宋老头卖掉了德安府老家分给他的几亩地,加上他这些年的俸禄,当差时捞的一些油水,又从宋老太娘家和他同僚那借了些银子,终于买上了这座小院,也终于在京城安家了。
宋老头一路拼搏的经验告诉他,除开机遇,也还要真本事,要不是他会点儿拳脚怎么能救下那贵人?要不是他会识一些字,又怎么能攀着关系进了京兆府。
所以对待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是勒紧裤腰带送进了学堂的,不过三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老二老三,只要夫子一讲课就睡觉,老大好一点,至少上课不睡觉,还用了大半辈子考了个童生。
宋老大,也就是宋父,娶妻黄有慧,生了两子,大郎宋沛年和五郎。
宋老二,娶妻周柳叶,生了一子三女,二郎和四娘,还有一对双胞胎,八娘和九娘。
宋老三,娶妻吴翠花,生了一子二女,三娘和六娘,最小的儿子是七郎。
俗话说人多是非多,从宋家这繁茂的子孙就可以看出,宋家不说大矛盾,至少小矛盾是不断的。
单单只说一件事,那就是宋家第三代只有原主一个人读书上学堂就可以看出端倪。
黄有慧是秀才的女儿,她生了原主没多久之后,周柳叶后脚就生下了二郎,之后又是吴翠花进门,很快便怀上了孩子。
黄有慧立马就有了危机感,眼看家里孩子越来越多,但是宋家的资源只有那一点点,于是原主两岁大的时候便让宋父给原主灌输《千字文》、《三字经》之类的启蒙书籍。
原主每次会了一点点,黄有慧就指使宋父将孩子抱到宋老头面前展示,黄有慧还在一旁暗戳戳道,孩子听他爹念了几次就会了。
实际上黄有慧自己都会背了,但是原主都还不会背,她捏着原主的耳朵灌输了几百次,原主耳朵起了茧,才终于勉强能磕磕绊绊背了。
恰逢这时候宋父连考了好几次童生都没有考过,深感第二代完了之际,一个‘聪慧’大孙子横空出世,宋老头便将目光投准到原主的身上,原主也背上了小书包上起了学堂。
另有了三个儿子的前车之鉴,宋老头也不像之前将孩子一股脑全送进学堂了,浪费银子不说,还认不了几个字,至少要有一点点天赋才行。
而原主就是宋家唯一一个拥有‘天赋’的孩子。
自那以后,原主享受宋家所有的资源和优待。
衣,只有他一个季度有两身新衣裳。
食,小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再加上原主嘴甜会哄人,宋老太恨不得将家里所有好吃的全塞进原主的肚子里。
住,原主所有的兄弟姐妹们要不是跟爹娘一起睡,要不就按照性别群居,就原主享有宋家最好的单人间。
行,只要出远门,宋老太或是宋父都会给他掏银子租马车。
在宋家相当于小皇帝的待遇,这样的日子简直安逸极了,但享有一切的前提条件都是,原主是个读书人,未来有望高中,光耀宋家门楣。
不过原主本身在读书方面就没啥天赋,早年的天才人设全都是黄有慧为他打造的,但是黄有慧又对自己的大儿子有着莫名的亲妈滤镜,觉得原主就是个读书的料,这些年为了给原主争取资源那是毫不手软。
原主为了继续享受这份待遇,在每次学堂小考的时候,都会作弊完成,以糊弄宋家人。
不过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就在年前,原主因为作弊被抓,被夫子给劝出学堂了。
宋家人得知此事感觉天都塌了,不过在原主的痛声哭泣以及巧言令色之下,这事儿终究被他给糊弄过去了,宋老太还瞒着宋老头花银子重新给原主找了一家新学堂。
但原主的学霸滤镜也自此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