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得知这些情况后,气得七窍生烟。
他怒不可遏地大骂牵招是个毫无廉耻、反复无常的卑鄙小人。
不仅如此,对于荀谌不遵守军令、擅自作主去伏击袁谭军的行为,袁尚也是火冒三丈,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更令人痛心的是,馆陶的这支袁军,在经历了牵招的投敌以及战场上的伤亡之后,竟然损失了一万多人!
面对如此巨大的兵力损失,袁尚感到心如刀绞。
要知道,在当前河北的局势下,每一个士兵都是极其宝贵的资源。
这么大的损失实在是让人难以承受。
逄纪见状,连忙向袁尚进言,建议对荀谌军法处置,以正军法,同时也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然而,就在袁尚犹豫不决的时候,审配、蒋义渠等将领纷纷站出来为荀谌求情。
而袁尚的心中也回忆起,当初正是荀谌力挺自己继位的,这份拥立之功不可磨灭。
袁尚思索一番后,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了下来。
他想起了荀谌曾经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觉得对其军法处置似乎有些不妥。
袁尚最终决定对荀谌从轻发落,将其幽禁在府中,让他在那里反省自己的过错。
处理完荀谌的事情后,袁尚开始思考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经过与众人的商议,袁尚派遣逄纪和蒋义渠率领军队南下,支援黎阳前线。
而审配、袁熙、马延等将领则负责驻守邺城,确保后方的安全。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袁尚看着逄纪和蒋义渠率领的援军渐行渐远,心中默默祈祷他们能够旗开得胜,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
然而,就在逄纪率领的援军还没有离开多久,邺城之北,张燕率领着黑山军如狂风暴雨般卷土重来!
另外,邺城之东,拿下馆陶之后的袁谭军和泰山军也兵临城下。
好在审配在敌军到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因此,当敌军真的来临时,城内的守军和百姓不是特别地惊慌失措。
大家都严阵以待,等待着城外的敌军发动攻城战。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黑山军和袁谭军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轻易地对这座坚城发起攻击。
相反,他们在城外安营扎寨,似乎在等待着某个特定的时机。
就这样,城内城外气氛紧张,双方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打起来......
与此同时,邺城与黎阳相距不远,逄纪率领着袁军的援军迅速抵达了黎阳前线。
当他看到曹军在黎阳大营的一侧扎起了另一座大营时,他并没有选择率领自己的兵马进驻原先的大营。
相反,他果断地在曹军大营的另一侧又重新扎起了一座大营,将曹军大营紧紧地夹在了中间。
接着,逄纪让蒋义渠坐镇这座新的大营,而他自己则风风火火地去找高干和韩猛,准备共同商议如何攻打曹军。
就在逄纪等人谋划的时候,曹操、郭嘉也率领着从许都出发的曹军援军过了白马。
曹军大营的荀攸、夏侯渊得知之后,便率军在白马津北岸布下阵势,掩护曹军援军渡河。
逄纪和高干在得到消息后,两人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欣喜之色。
“这可是半渡而击的绝佳时机啊!”
逄纪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当机立断地说道。
高干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他们经过一番讨论,决定派遣兵马主动出击,趁曹军渡河时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否则等曹军的援军渡过黄河,那黎阳的战局将会更加的凶险。
说干就干,他们迅速点齐了精锐部队,由韩猛、蒋义渠和高干率领着袁军,如同一群猛虎下山一般,气势汹汹地朝着白马津渡口疾驰而去。
而此时,在白马津渡口,曹军早已列阵完毕,严阵以待。
夏侯渊、张绣和朱灵站在阵前,目光紧盯着对岸的袁军,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当他们看到袁军如汹涌的波涛般冲杀过来时,心中不禁一紧。
但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迅速指挥士兵们进行拦截。
而南岸的曹军也正在抓紧时间分批渡河,场面气氛极度紧张。
一时间,北岸战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刀光剑影交错闪烁。
袁军的攻势异常凶猛,他们如同一股旋风,席卷而来,所到之处,曹军的防线被冲得七零八落。
然而,曹军也并非不堪一击。
他们在夏侯渊、张绣和朱灵的指挥下,顽强地抵抗着袁军的进攻。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为后续的援军渡河争取时间。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
突然,一阵喊杀声从黄河边传来,原来是张辽和徐晃率领的曹军先锋已经有一部分渡过了黄河。
他们如同一支离弦之箭,迅速投入到战斗中。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原本胶着的战局开始逐渐发生倾斜。
袁军的压力骤增,而曹军则因为有了援军的加入,士气大振,越战越勇。
随着渡河的曹军人马越来越多,袁军将士们意识到,如果不能阻止敌军过河,那么黎阳的局势将会愈发凶险。
于是,袁军们一个个都咬紧牙关,使出浑身解数与曹军展开激烈的厮杀。
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要冲破云霄。
就在双方杀得难解难分之际,突然间,一阵震耳欲聋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犹如闷雷滚滚,响彻整个战场。
众人惊愕地望去,只见马超率领着西凉铁骑,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风一般,从袁军的后方疾驰而来。
原来,当西凉铁骑成功渡河之后,马超当机立断,率领部众悄悄地绕过了战场,直捣袁军的后背。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袁军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
本来他们就因为曹军援军的渡河而倍感压力,如今又遭遇西凉铁骑的突袭,可谓是腹背受敌,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尽管韩猛、蒋义渠和高干等将领竭力指挥士兵们进行抵抗,但在西凉铁骑那凶猛的冲击下,袁军的防线还是逐渐崩溃。
曹军见状,士气大振,与西凉铁骑前后夹击,如饿虎扑食一般,将袁军杀得丢盔卸甲。
袁军士兵们死伤惨重,四处逃窜,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高干眼见局势不妙,心知再这样下去,恐怕全军都要葬身于此。
他当机立断,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
袁军士兵们听到命令后,如蒙大赦,纷纷转身朝着袁军大营的方向狂奔而去。
高干、韩猛等人带着残兵败将,一路拼死突围,希望能尽快摆脱曹军的追击。
然而,在这混乱的局面中,蒋义渠却不幸被马超追上。
只见马超长枪一挥,蒋义渠连人带马被刺于马下,鲜血溅满了一地。
这一战,袁军大败,不仅未能阻止曹军援军渡河,还损失惨重。
而曹军与从许都而来的援军成功会师,实力大增,黎阳的战局瞬间被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