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闻到了吗?” 老兵尼古拉用靴尖拨弄着刻有龙凤纹的檀木匣,脸上露出困惑又好奇的神情。
他蹲下身子,仔细端详着匣子上精美的花纹,“这些明国人连洗澡都这么讲究,他们的火炮却能打穿三指厚的橡木门板。真不知道,他们的脑袋里装的是什么。”
瓦西里捡起块雕花玻璃镜,寒风中镜面腾起白雾。
他用袖口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仿佛在擦拭一件稀世珍宝。
“我妹妹出嫁时要有这个,村长的女儿算什么... 说不定还能换两头驯鹿。到时候,她就是村里最风光的新娘。”
他的脸上浮现出憧憬的笑容,然而,他的话还没说完,要塞钟楼突然传来刺耳的警报,钟声在空旷的雪原上回荡,惊得远处的狼群发出阵阵哀嚎。
城墙上,安德烈举着单筒望远镜的手剧烈颤抖,镜片中雪原尽头升起的黑烟越来越浓,如同一条黑色的巨蟒,盘旋在天际。
“是古尔湖那群魔鬼!他们的蒸汽战车...” 话音未落,某个士兵突然大喊一声,声音中充满了恐惧,仿佛看到了死神的降临。
他解下弹药袋转身就往马厩跑,这一跑,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整条防线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恐慌在士兵中迅速蔓延,崩溃只在瞬息之间。
士兵们慌乱地奔跑着,撞翻了武器架,踩碎了地上的冰块,喊叫声、咒骂声此起彼伏。
七日后清晨,李奇掀开蒸汽指挥车的门帘,凉爽的西伯利亚冷风扑面而来,带着贝加尔湖特有的原始腥味。
湖面的蓝色水面在朝阳下泛着神秘光泽,远处的飘着的碎冰象一块块宝石一样晶莹,组成的图案像是某种古老而神秘的图腾。
三叔张汉递上还带着体温的捷报,语气中带着兴奋:“山长,罗刹要塞已是空城。我们在火药库发现了这个,还有几箱没开封的大明香皂。”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巧的铜制酒壶,壶身上刻着精致的双头鹰徽章。
李奇接过酒壶,在手中抛了抛,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哟呵,这不是沙俄贵族的随身玩意儿吗?看来咱们的伊万将军跑路的时候还挺着急,把祖传宝贝都落下了。”
他转动壶盖,发现内侧刻着俄文,便用那连猜带蒙的俄语念道:“‘致我亲爱的阿纳斯塔西娅,愿这壶中的美酒,能温暖你每个孤独的夜晚’—— 啧啧,战斗民族也有这么浪漫的一面。”
张汉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山长,您连俄语都懂?” 李奇眨了眨眼,笑道:“这有啥,当年在大学……哦,当年不是在山寨无聊的紧吗,咱就弄了几本书认真学习。”
“三叔,我可不像你一样,整个书院都在学习的时候,就你总是忽悠那些教导员,要不是看在你是我三叔的份上,那些教导员怎么也要天天罚你念书。”
张汉只是呵呵的傻笑着,他眼看着这个侄子把小小的绿水寨打造成一个人人都要努力学习的书院,还挣回来这么大一份家业,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跟着干就是了。
李奇忽然瞥见冰面上几点跃动的银光,眼睛一亮:“快看!那些哲罗鲑在冰层下游弋,听说它们能长到两人长。这是妥妥的顶级刺身食材啊!”
李奇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切鱼片的动作,“配上我们带来的芥末和酱油,再整瓶冰镇清酒,那滋味,绝了!”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壶身上伊万家族的纹章,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让人去打些鱼,今晚全军吃大块的鱼肉。告诉伙夫,多放些我们带来的花椒,给这冰湖鱼添点滋味。对了,煮鱼时记得加勺醋,这可是去腥提鲜的秘诀。”
这些都不需要李奇的命令,绿水书院在刚刚兴起的时候,就是靠打鱼解决的粮食问题,这打鱼都是自带的基因,早已有人拿着鱼网等打渔工具在湖面忙开了。
“大帅好雅兴!” 吴大用抱着刚从湖里捉来的大鱼走了过来,鱼尾还在他的军服上拍打,溅起细碎的水花。
那鱼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这湖比洞庭如何?我看这水深千尺,可以航行大海船!说不定,冬季的时候,我们还能在冰面上举办一场赛马大会。”
李奇望着冰层下游动的黑影,眼神悠远。
远处的天空中,极光开始若隐若现,绿色的光带在天幕上舞动,为这片大草原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赵老头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他那标志性的小笔记本,“这湖可比洞庭有意思多了,你看这深蓝的湖水,这极光,妥妥的打卡圣地。”
他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等战争结束,咱们在这儿开发旅游项目,搞个“贝加尔湖潜水”“贝加尔湖游船嘉年华’”贝加尔湖钓鱼比赛,游人肯定摩肩接踵,挤爆现场。”
“到了冬季再搞个什么冰雕展览、狗拉雪橇、冰钓比赛,再建个透明冰屋酒店,让那些达官贵人体验体验‘睡在星空下’的浪漫。”
李奇转身指向南方,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记得运三百面穿衣镜过来,要镶着孔雀石的 —— 沙皇不是喜欢我们的镜子吗?让商队在冬宫广场摆摊,就说买镜子送大明香料,保准把那些贵族小姐迷得神魂颠倒。”
“再雇几个画师,给她们画肖像,不过咱们得搞点创新,来个‘大明水墨风’,把她们画成仕女图,说不定能卖出个好价钱。对了,再安排几个说书的,讲讲我们大明的传奇故事,什么郑和下西洋、唐伯虎点秋香,保证把他们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时,参谋官匆匆送来加密军情报告。
李奇扫过 “鄂霍次克港发现沙俄铁甲舰” 的字样,嘴角微微上扬。
他把一艘小纸船放在那清辙的湖水中,看着小船在凉风中渐渐沉没。
转头对张汉说:“给郑一鸣去信,让镇海号收了鄂霍次克港,看这几十年罗刹人把港口建设成什么样子,连个小渔村的渔港都不如,那港口还是大明元年时卫所兵建的。”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那场激烈的海战,“对了,再给舰队发份资料,说说围点打援,讲讲‘火烧赤壁’,让他们借鉴借鉴古人的智慧,说不定能来个‘火烧罗刹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