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嫔,如你所说,你是在和仪嫔的闲聊中,偶然发现那封妃之日的吉服有所破损,那你在当时收到的时候,为何没有仔细检查?”
在甄嬛将自己收到吉服于和安陵容是如何发现其破损的种种细节都告诉太后与皇后之后,太后并没有立即表态。
但皇后显然已经按耐不住,于是就对着甄嬛发出质问。
“皇后娘娘,臣妾一向以为内务府的人办事周全,对于御赐吉服,更会万分小心,而在收到之后,便未及多看,就命人收了起来,不想因此大意,直到仪嫔到来,方才识破其过,此亦是臣妾失察,请太后、皇后治罪!”
甄嬛早在见到皇后的时候,便已经意识到,这一次面见太后,绝对不会是简单的闲话家常。
所以,当皇后表现出刁钻的角度进行质问的时候,甄嬛便也不去过多解释,只是默默地陈述完事实。
紧接着,甄嬛就对着太后与皇后跪了下来,摆出一副自己知错,等待着她们降罪的姿态。
见到甄嬛这般反应,皇后眉头一皱。
她虽然是很想借题发挥,将那吉服破损之事按到甄嬛的头上。
不过,这事情在端妃先前的“审问”中,已经被明确为是内务府的失误。
即便皇后有心想要保全姜忠敏,她也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颠倒黑白。
更何况,甄嬛现在圣宠正浓,自己若是贸然对其出手,那皇帝那边,只怕也会对自己生出不满!
想到自己一旦处罚甄嬛之后,可能会引发的连锁反应,然后便顿时有些不妙的感觉。
本来,皇后确实萌生过要先一步对甄嬛这边下手,以防自己错失先机。
话虽如此,但是当皇后得到太后召唤,她心中其实是很不解的。
因为皇后自己都借口之前被年世兰所伤为由,从而称病不出,将那些琐碎之事全都交给了端妃等人料理,其实主要就是为了避嫌。
毕竟年世兰当初如日中天之时,可是把她这位皇后都压得喘不过气来。
一朝风水轮流转,皇后若趁此机会将后宫权柄尽数纳于掌中,不仅可能会引来皇帝忌惮,更是不利于她原来苦心经营出来的“慈悲”人设。
倒不如以养生作为借口,同时下放权柄,一来可以减少皇帝对于自己的猜疑,同时也可由明转暗,更方便自己观察后宫诸妃。
这就是皇后一开始的计划。
相比之下,太后早年间爱对后宫的事情有几分关切之意,但伴随着年岁愈发增长,太后也是不爱搭理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于是便只在寿康宫中诚心礼佛。
这一次,居然会是由太后作为主导,显然其中透出了丝丝不同寻常之处。
皇后在来的路上,心中也在思索着这件事情。
一番推断之后,皇后随即认定,太后一定是得到了皇帝的拜托。
要不然,以太后的性格,她是绝对不会过问这种事情的。
“皇额娘,臣妾也很清楚莞嫔为人,她是最小心谨慎不过的了。”
因为甄嬛现在还在底下跪着,太后也不吭声,皇后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出面打起圆场。
本来是皇后对甄嬛发难,现在却又因为形势所迫,不得不主动为其解围,这让皇后心中颇为憋屈,却也无可奈何。
“那么,皇后的意思是希望哀家能够小惩大诫?”
太后淡淡看了皇后一眼,语气莫名。
虽然在外界看来,乌拉那拉氏和乌雅氏荣辱与共,他这位太后和皇后也是休戚相干。
但太后与皇后在一些事情上的分歧存在已久,太后深知皇后手段,在没有年世兰压制之后,皇后的一些本性也是逐渐爆发了出来。
几次劝诫无果,太后表面上撒手不管,实则也是在想办法制衡皇后。
就拿皇帝想要将甄嬛封为妃位来说,这背后同样也有着来自太后首肯。
正是因为这对天家母子达成一致,这才使得皇后没有任何办法能够劝皇帝收回成命。
此时,太后看似是在询问皇后意见,仿佛对其慎事青睐。
但实际上,不管皇后是说出求情的话,亦或者严惩的话,都不会影响太后原本的心意。
“臣妾希望皇额娘能够念在莞嫔侍奉皇上已久,对其格外开恩。”
皇后脸上带着大度的微笑,声音甚是柔和,仿佛能够包容并原谅甄嬛的一切过错。
可是,若按照皇后这般说辞,那么其实就坐实了是甄嬛粗心大意导致,吉服破损。
只不过皇后体恤甄嬛侍奉皇帝,又为其生下公主,绵延血脉,劳苦功高,所以在太后面前为其美言求情,免去责罚。
即便看似都没有实质性的后果,但是这和甄嬛之前的陈数却是大相径庭,两者性质已经截然不同。
甄嬛刚才本就是将计就计,顺势认错,主打的就是一个不相信皇后敢于当着太后的面,对自己胡乱审判。
如今听到皇后这般说辞,甄嬛心中一凛。
自己到底还是失策了!
皇后确实是不敢当着太后的面信口雌黄,可自己刚才那一番主动认错的姿态却恰恰给了皇后把柄。
如今主动权已经丧失,还是必须得找别的办法破局才是!
甄嬛心中是如此想的,下意识抬头望向太后,却见其目光深邃,其中涌动的神采让甄嬛望之心中不由一寒。
这老太太虽然一直都是一副置身事外的姿态,却并没有被外界传言和甄嬛与皇后各执一词的阐述内容所带偏,看起来是早已经看穿了那些弯弯绕绕。
只是太后现在不开口,没有她进行最后裁决,皇后和甄嬛在这里说的再多,也无非只是双方在打口水仗而已。
“皇上驾到!”
就在气氛一时间有些滞涩之时,外头的小太监忽然传来一声通报。
听到皇帝来了,太后脸上露出了一丝莫名的笑意,仿佛终于等到了自己想看到的结果。
而皇后与甄嬛也是齐齐一愣,但双方心中所浮现出来的感受却也截然不同。
甄嬛是意外皇帝居然会在此时到来,并分析起了其中的缘故。
可对于皇后来说,她想的更多于自己接下来的处境。
皇帝既然过来了,那就意味着一切情况都要重新改写,局面也会直接导向更有利于甄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