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食。”
岷笑了笑,招呼众令史:“要不然,菜凉了,就不好吃了。“
“顾好自己。”
“好。”
岷带着李斯等人在综合大学食肆进食,感受大学的饭菜。
章台宫中,秦王政一脸的凝重,风灯一盏接着一盏,灯光下,秦王政的影子,忽隐忽现。
吕不韦坐在下首,目光复杂,一直在沉默。
这一刻,章台宫中,极为的安静。
“仲父,行人署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极致的安静下,秦王政终于是坐不住了,率先开口。
吕不韦抬头,语气沙哑:“大王,行人署尚未有新的消息,赵国正在促成合纵,目前卫国响应。”
“行人署正在前往齐地与楚地。”
“详细的情况,白日臣便送到了章台宫中。”
“仲父,以你之见,这一次的合纵,能否成行?”秦王政脸色有些难看,从他登基以来,这个天下,就没有消停过。
不是天灾,就是人祸。
蝗灾,旱灾接踵而至。
“大王,不管是否成行,我大秦都不惧一切敌。”吕不韦目光幽深,看着秦王政,道:“臣认为,当召集文武大臣商议。”
“若六国合纵,便东出函谷关,我大秦锐士天下第一。”
“若合纵不成,便由上将军挥师,灭了卫国,以震慑山东六国。”
灌了一口酒,秦王政意味深长,道:“仲父,寡人听闻序痒令回咸阳,已有数日,如今正在大秦中枢综合大学之中巡视。”
“咸阳城中,只怕是风浪不小。”
“大王,每一次朝会,都是一场政治博弈,只要他们不出格,臣以为无关紧要,正是要他们斗,大王才好掌控。”
吕不韦抬头看了一眼秦王政,谆谆教诲:“朝堂之中,任何一系都不能太过于强大,当以平衡制之。”
“纵然是忠臣,也不能偏听偏信。”
“在大秦,群臣只能提出建议,决断的人,有且仅有大王。”
哪怕是在这一刻,吕不韦依旧是在教秦王政,如何作为一个真正的王。
对于这一点,秦王政心中也是能够感受到:“仲父所言有理,只是仲父也清楚,序痒令看似温顺,与人和气。”
“一旦出手,其疯狂与狠辣,一般人难以承受。”
“寡人担心,这一场朝会,会失控。”
抿了一口秦酒,吕不韦笑着,道:“大王不必忧心,后日朝会之上,不到最后,大王不要表态。”
“若有失控的征兆,臣下场博弈。”
这一刻,秦王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朝着吕不韦举盅:“一切有劳仲父,寡人敬仲父。”
风声渐急,灯光摇曳更甚。
将吕不韦送出章台宫,秦王政站在门廊下,一时间,心思有些复杂。
王案上,堆放着与岷有关的案卷。
他心中有些迟疑。
他心里清楚,岷很有才华,对于大秦也足够忠诚,对于他也很不错。
而且,还是地地道道的老秦人。
但是,如今岷手中掌握的力量,已经不容小觑,假以时日,必然会取吕不韦而代之。
甚至犹有过之。
作为序痒令,组建序痒署,开设大学,学宫,学室,健全序痒制度,颁布序痒法,只要随着史子不断出师,迟早岷都可以解锁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荣誉称号。
大秦缺少文吏。
伴随着战争,伴随着大秦东出,这些史子,将会被委于重任。
他更清楚,岷在商贾上的天赋,东山商社如今气势如虹,不逊色于老秦商社分毫,要知道,老秦商社已经经营了百年有余。
又拜师王翦,未来必然会参与战争,以岷的能力,必然会大放光彩于中原,留威名震于大秦锐士。
惊人的财富,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以及在军中的威望,以及岷如此封子于中原,个人威望如日中天。
如此种种,都已经在预示,一旦岷成长起来,必然是一个远超吕不韦的权臣。
秦王政有些犹豫,这些只是他根据当下的情况,分析展望而出。
作为王,自当防患于未然。
但是,他心里清楚,岷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秦好。
他需要岷。
大秦同样的需要岷。
他想要重用岷,就需要放下心结。
这一夜,咸阳有人未眠。
这一对君臣,志向相同,但彼此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为王的警惕,多年被压制的内心,作为后世人的自命不凡,行走在黑暗中的敏锐,让他们彼此都难以真正的交心。
从始至终,彼此都戴着面具。
........
翌日。
岷会见了道,农,墨,政论等学院的令史与史子。
看着众令史与史子,岷喝了一口热茶,开口,道:“本来,我准备第一时间来见你们。”
“相比于法,文,医等学院的史子与令史,你们想来心中很是迷茫。”
“昨日时间太短,故而留在了今日,便是为了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各大学院的职责与追求。”
“道,墨学院,要务实求真,从天地万物之中寻访真理。”
“比如石磨,连枷,龙骨水车,青铜剑,秦弩等各种器具的打造。”
“为何这个结构,会显的稳定,这个比例,会让青铜剑更为锋锐,也硬度也足够,是不是有其他的比例.......”
“我们要善于发现天地之间,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尝试着去掌握它,然后化为有利于大秦,有利于庶人的东西。”
“你们代表着这个时代,真理所在。”
“每一种事物的出现,都会革新这个时代。”
“廷尉府,序痒署会联合立法,设立大秦专属利益法。”
“比如,我制造出了龙骨水车,在大秦专属利益法的保护下,每一年,都可以分的制造龙骨水车收益的半成。”
“........”
岷心里清楚,讲理想没有用,只有给出利益,才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那不是奇巧淫技,而是有利于大秦发展的利器。”
“至于政论,当宣传大秦爱国主义,中原同属华夏理论,占领舆论高点,成为庶人,朝廷喉舌。”
“农学院史子,当致力于农事,提升五谷产量,寻访培育新的高产粮种,丰富大秦五谷种类。”
“古有神农尝百草,我希望今日亦有我农学院的史子,成为当代神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