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红玉为大明开疆拓土,使大明疆域扩地万里,但在朝廷大多数官员看来,这都是劳民伤财的行为,因为增加的多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
但永昌帝知道,后世这片土地上的石油、煤、铜、金等无数矿藏被俄罗斯人轻易用几个条约拿到,使华夏民族要用巨大金钱来购买自己祖宗的东西。
永昌帝决定成立地质勘探局,这个局长就让徐霞客来当吧。
由于永昌帝的穿越打乱了时空,这个时期的徐霞客还活着。
永昌帝叫来锦衣卫指挥使石红兵,由于徐霞客居无定所,便让他去将徐霞客叫来。
永昌帝将大明科学院院长宋应星叫来,让他组织一个勘探队,让徐霞客任队长,前往蒙古大漠勘探金、银、铜矿。
为什么只勘探金、银、铜呢,因为这三样东西,大明太稀缺了,而且也是市场流通的硬通货。
乾清宫的蟠龙金柱映着永昌帝手中的奏折,朱砂御批在羊皮地图上洇出点点殷红。他望着跪满玉阶的绯袍官员。
户部尚书韩智出列道:“陛下,石将军所拓疆域尽是戈壁荒漠,每年耗银百万养护戍边军士,实乃劳民伤财之举”
内阁首辅张国维道:“韩大人此言差矣,消灭漠西漠北蒙古,可使北境换来百年平安,从此胡虏将消亡。”
双方争吵不休,永昌帝道:“宋应星宋爱卿在哪里?”
宋应星出列道:“臣在!”
永昌帝道:“蒙古都司现扩地万里,虽是苦寒之地,但听闻地下金、银、铜、铁、硝石等矿颇多,宋爱卿在科学院找一批懂地理勘探的学者,待徐弘祖过来后,组织一支大明地质勘探队,前去探矿,若能寻找到一些矿藏,可助力大明发展。”
三日后,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值房里,指挥使石红兵摩挲着绣春刀柄上的螭纹,眼前摊开的密报还带着大漠风沙——\"徐弘祖,号霞客,万历四十四年游历雁荡山遇虎坠崖,然今现于云南鸡足山......\"
石红兵是石红玉的二哥,也是永昌帝的小舅子,永昌帝让石红兵任锦衣卫指挥使,自然是这个位置的人必然绝对忠心耿耿的人。而石红兵在军队经历过多次战役,现在被调任锦衣卫指挥使。
当十八骑缇骑冲破滇南晨雾时,徐霞客正在澜沧江边的玄武岩上拓印摩崖石刻。他灰白的发辫沾满红土,听见马蹄声竟头也不抬:\"若要老夫去修什么《永昌大典》,且等拓完这方南诏碑文。\"
\"圣上邀请先生找矿。\"石红兵甩出永昌帝亲笔手谕,洒金笺落在未干的拓片上。徐霞客握刻刀的手忽然顿住——笺上画着幅前所未见的山川脉络图,竟与自己游历的很多地方吻合。
徐霞客吃惊不少:朝廷对大明地理的了解,比我强上百倍,这怎么可能?难道朝廷有能人?
朝廷如今果真有比我还熟悉地理之人?
徐霞客二话不说,跟锦衣卫向京师赶去,一是皇命难违,二是他想去会会画出大明山川地理图之人。
与此同时,京师科学院的观星台上,宋应星正调试着按照永昌帝所绘的山川地理图铸就的地球仪。
京师科学院祭酒宋应星,也就是后世的科学院院长,凝视着这个地球仪,心中在苦苦思索:
永昌帝说我们所住的这个世界是个圆球,而不是天圆地方。
永昌帝说在我们脚下,即球的对面也有一片大陆,叫美洲,目前地广人稀,几乎未开发,那里到处都是宝藏。
永昌帝说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由此才产生了二十四节气。当我们这里是夏季,则南半球这个纬度便是冬季。
永昌帝说在海上看见远方来一艘帆船,最先看到的是桅杆,这是因为地球是圆的。
……
永昌帝的话,颠覆了宋应星的认知,宋应星太想探索世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宋应星凝视着地球仪,思绪万千,这时一个年轻将军领着一个花白头发的老者过来。
年轻将军向宋应星敬了一个军礼,对宋应星道:“宋大人您好,这位是徐弘祖老人家,陛下让徐大人先来你这里。”
这位年轻将军便是石红兵,他经过跋山涉水,终于找到了徐霞客。
宋应星在科学院找了二十位有志于勘探事业的年轻学者,由徐霞客带队,前往蒙古都司勘探这一大片的地理地貌以及各种矿物宝藏。
永昌帝派了刚从大明军事学院毕业的李定国和贤妃林云丽的弟弟林斌率一团近卫军随团保护。
出乎所有人预料,永昌帝给大明勘探队第一个勘探地区竟然是黑龙江流域。
黑龙江流域这一地区永昌帝设立了一个黑龙江行省来管辖此地区。
永昌十年三月,即公元1654年,以徐霞客为队长的大明勘探队向黑龙江地区出发了。
为什么要向黑龙江地区派遣勘探队呢?
因为永昌帝知道此时的黑龙江流域,已有俄罗斯的老毛子在活动了。
1643年,沙俄探险家瓦西里·波雅尔科夫率132名哥萨克从雅库茨克出发,沿勒拿河进入黑龙江支流精奇里江。
1644年,他们抵达黑龙江,并在当地达斡尔人村庄强征粮食,遭到抵抗。
1645年,因缺乏补给,波雅尔科夫绑架达斡尔首领作人质,并屠杀村民,导致当地部落联合反击。
1646年,残部逃回雅库茨克,但带回黑龙江富饶的情报,刺激了更多沙俄武装南下。
1649年,沙俄派叶罗菲·哈巴罗夫率更大规模的哥萨克军队(约150人)再侵黑龙江。
1650年,攻占达斡尔人城寨雅克萨,并修筑堡垒。
1651年,哈巴罗夫沿黑龙江烧杀抢掠,攻占瑷珲旧城,屠杀抵抗的达斡尔和女真部落。
1652年,清朝驻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章京海色率军反击,在乌扎拉村之战中击败俄军,但未能彻底驱逐。
1653年,哈巴罗夫因内部矛盾被调回莫斯科,但沙俄继续增兵黑龙江。
1654年,新任指挥官奥努弗里·斯捷潘诺夫率哥萨克在黑龙江流域劫掠,并试图向松花江渗透。
1655年,清军联合当地部落在呼玛尔河口围攻俄军,但未能全歼。
1658年,清军将领沙尔虎达在松花江口之战中击毙斯捷潘诺夫,歼灭俄军主力,暂时遏制了沙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