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时代,通信极端不便,明军在驱逐沙俄毛子兵的战役中,几乎都是全歼或俘虏,真正逃回去的很少,所以沙皇了解的明军信息比较少,大部分都是从来往的商人口中获得。
而商人们所获得的信息,也是道听途说罢了。
沙皇及其统帅根本不相信明军恐怖的战力,他们认为明军之所以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主要是他们在这一片区域投入兵力太少,而明军依靠人多才赢得胜利。
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坚信这一次他派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任远征军大元帅,一定能横扫整个远东及贝加尔湖地区,他甚至梦想一口气占领明国京师,那将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啊!
其实阿列克谢·米哈伊诺维奇现在派出重兵去远东作战并非他的本意,因为他的精力全在波兰战场和乌克兰战场,但是,他心中胆小如鼠的黄种人如今竟然敢从他手中抢肉吃,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圣像吊坠,琥珀色的烛火在克里姆林宫的穹顶下跳跃。他的思绪飘回到十六年前——1645年那个闷热的夏日,十六岁的他穿着缀满珍珠的加冕礼服,在莫斯科红场接受东正教牧首的祝福。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个被称作“专制沙皇”的头衔背后,是父亲米哈伊尔留给他的一个千疮百孔的帝国:国库空虚、贵族割据、哥萨克频繁叛乱,而西方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乌克兰草原。
阿列克谢的童年是在莫罗佐夫的书房里度过的。这位权臣导师不仅教他拉丁文和希腊文,更将“君权神授”的理念刻进他的骨髓。1648年的盐税暴动打破了所有幻想——愤怒的莫斯科市民冲进克里姆林宫,将莫罗佐夫的宅邸付之一炬。年轻的沙皇站在斯巴斯克塔楼的阴影里,看着暴民们举着滴血的长矛高呼“绞死贪官”,第一次真正理解权力的脆弱。
这场暴动催生了《会议法典》的诞生。1649年,阿列克谢在缙绅会议上颁布这部法典,将农奴制彻底制度化,同时剥夺贵族的司法特权。法典的羊皮卷上还沾着镇压暴动时的血迹,却为罗曼诺夫王朝奠定了专制基础。但真正让他陷入信仰危机的,是1652年的尼康改革。当牧首尼康要求用三个手指划十字时,旧礼仪派的修士们在索洛维茨修道院自焚抗议。阿列克谢记得那些焦黑的尸体被抬出修道院时,北风中弥漫着刺鼻的油脂味。他最终选择将尼康流放到北方,却在圣瓦西里大教堂的壁画前跪了整整一夜——东正教的分裂像一把利刃,割裂了他作为“第三罗马”守护者的神圣性。
1654年的春天,阿列克谢率领十万大军渡过第聂伯河。他的马鞍上挂着赫梅利尼茨基送来的哥萨克战刀,刀刃上还残留着波兰贵族的血渍。乌克兰哥萨克的起义为他提供了绝佳的借口,而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内乱更让他确信这是“上帝赐予的征服时机”。
在斯摩棱斯克城下,俄军的臼炮将波兰守军的棱堡轰成齑粉。阿列克谢骑着白马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靴底碾碎的不仅是波兰人的尸体,还有他对骑士精神的最后一丝幻想。当维尔纽斯的教堂钟声在暮色中沉寂,他将镶满钻石的十字架钉在大教堂的祭坛上,宣称“立陶宛的土地从此属于沙皇”。但瑞典人的突然介入打乱了他的计划——卡尔十世的军队像狼群般从波罗的海扑来,迫使他与波兰签订停战协定。1656年的里加战役中,阿列克谢亲眼看着自己的骑兵在瑞典火枪阵前成片倒下,鲜血将波罗的海的沙滩染成暗红。他在回忆录中写道:“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双头鹰的翅膀无法同时拥抱东西两个方向。”
赫梅利尼茨基的死是一切的转折点。这个留着银色胡须的哥萨克酋长曾在佩列亚斯拉夫会议上亲吻阿列克谢的靴尖,却在临终前将乌克兰的命运抛入深渊。继任者维霍夫斯基与波兰秘密媾和的消息传来时,阿列克谢正在莫斯科的冰湖上猎熊。他愤怒地将银质酒壶砸向冰面,碎冰溅起的寒光映出他扭曲的面容:“这些草原蛮子永远学不会忠诚!”
1659年的格卢霍夫战役成为俄波战争的缩影。阿列克谢站在山岗上,看着哥萨克骑兵在波兰翼骑兵的冲击下溃不成军。他的近卫军团举着绘有圣乔治屠龙图案的旗帜冲锋,却被波兰的“战争镰刀”战车割碎。当暮色降临时,战场上堆满了冻僵的尸体,东正教修士们在尸堆间吟唱《安魂曲》,而阿列克谢却盯着远处燃烧的村庄,突然狂笑起来——他终于明白,乌克兰不是盟友,而是永远填不满的血坑。
当西伯利亚的哥萨克传来明军异动的情报时,他正躺在克里姆林宫的病床上,听着窗外莫斯科河的冰裂声。御医们说他的肺叶里积满了波兰战场的硝烟,而他却固执地认为,那些关于“铁鸟”和“喷火铁罐”的传言不过是逃兵的胡言。
在圣瓦西里大教堂的宴会上,摇晃着镶满蓝宝石的酒杯,对群臣宣称:“黄皮肤的农夫永远学不会战争艺术。”但没人注意到,他的右手始终按着腰间的哥萨克战刀——那是赫梅利尼茨基送给他的礼物,刀柄上的东正教圣像早已被摩挲得模糊不清。
当西伯利亚的寒风裹挟着明军的战报涌入克里姆林宫时,阿列克谢正目光落在鄂毕河与叶尼塞河交汇处,那里标注着米哈伊尔公爵的远征军驻地。烛火在地图上投下扭曲的阴影,仿佛双头鹰正用一只眼睛凝视东方,另一只眼睛却永远沉溺在波兰平原的血色残阳中。
阿列克谢急需一场胜利来缓冲他与贵族阶层的矛盾,同时他也需要抢掠物资来充盈国库,解决国内民众贫苦状况。
沙俄是蒙古钦察汗国发展而来,他们继承了蒙古人靠劫掠为生的传统,国内贫困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发展生产,而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