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姝阴差阳错走错了房间,竟意外的成了这次选秀提前决出的第一位帝妃。
徐静姝真是欲哭无泪,郁闷到家了。
一个月后,选秀如期结束,永昌帝的后宫多了一百多位女人。
巧合的是徐静姝的室友沈砚冰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成功突围,被永昌帝封为聪妃,徐静姝的同班同学方芷若一路过关,最后被封为慧嫔。
她们都成了永昌帝的女人。
徐静姝也成了选秀考零分却成了帝妃的一段传奇。
永昌帝在偶然情况下宠幸了徐静姝,徐静姝的清纯可爱形象深深打动了永昌帝,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宠幸她多次。
徐静姝虽然郁闷,但这一切都回不去了,只有既来之则安之了。
虽然理想成了泡影,虽然与多人共享一个男人,虽然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但是也有庆幸,庆幸的是自己也是一个妖女,尝过一次肉味后,自己竟然爱上这种事情。虽然内心郁闷,但是身体还是愿意接受永昌帝和自己做这种运动的,而且自己后来也有点乐此不疲。
这一次选秀也让永昌帝体验到了青春少女的不一样的味道,虽然日理万机,他还是对新选的妃、嫔等女人时不时的宠幸。
尤其两名蒙古少女一个叫阿茹娜,被封为纯妃,一个叫萨日朗被封为媚妃。
还有两位朝鲜少女,一个叫李秀贤,被封为颖妃。一个叫金昭妍被封为柔妃。
相对寂静的大明后宫空前热闹起来。
新选上的妃嫔一年内是不能出宫的,必须在后宫学习礼仪和伺候皇帝。
徐静姝想上京师大学堂和参加科举短时间都实现不了。
虽然永昌帝已三十多岁了,已到了油腻的年龄,和徐静姝心中的白马相差有点远,但是,如果皇帝是个八十岁的老头,徐静姝也是不能选择的。
现在永昌大帝只有三十多岁,徐静姝暗自庆幸,还好不是八十岁。
虽然永昌帝三十多岁了,但是精力相当旺盛,床上功夫了得,每一次都让徐静姝欲仙欲死和欲罢不能。
一日,永昌帝在雅妃徐静姝的雅妃宫里与其翻云覆雨后,永昌帝问道:“你父亲为了升官让你来参加选秀?”
徐静姝道:“是的,我的理想是考上京师大学堂,成为一女科学家,娶一位志趣相投的白马王子相伴一生,我不愿与人共用男人,在父母逼迫下,我同意选秀,但是我下定决心在考核中让人把我刷下来,其实我做到了,考了个零分,却阴差阳错成了你的女人。”
永昌帝爱恋的把她揽入怀里,亲吻了她一下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大概是天意吧。”
徐静姝道:“也许是的,看来人是不能要小聪明,我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永昌帝道:“现在的结果,你很不满意吗?你很不愿意成为朕的女人吗?”
徐静姝道:“也不是,你是千古一帝,能成为你的女儿,也挺骄傲的,而且,你那方面也很强,我们俩做运动,我也挺快活的,只是人生有了小遗憾罢了。”
永昌帝劝慰道:“哪里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来吧,让我们及时行乐吧。”
两人快乐运动结束,徐静姝眼皮快抬不起来了,喃喃道:“陛下!你太猛了,弄疼我了,妾身明日大概走不了路了。”
徐静姝成了帝妃,最高兴的莫过于其父母及弟妹等一家人了。
徐静姝成为帝妃的消息如同春风般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在户部清吏司担任主事的徐为,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的小官变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这日清晨,徐为像往常一样穿着他那件洗得发白的官服走进户部衙门。往日里,同僚们对他不过是点头之交,那些有背景的官员更是对他爱搭不理。可今日刚踏入大门,他就察觉到了异样。
\"徐大人!徐大人早啊!\"户部郎中赵德全三步并作两步迎上来,脸上堆满了从未有过的笑容,\"您怎么还穿这件旧官服?改日我让裁缝给您做几套新的送来。\"
徐为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这是女儿封妃的消息传开了。他勉强挤出笑容:\"赵大人客气了,下官穿习惯了。\"
\"哎呀,徐大人太谦虚了!\"赵德全亲热地挽住徐为的手臂,声音故意提高了几分,\"徐大人教导有方,令爱如今贵为帝妃,这可是我们户部的荣耀啊!\"
周围的同僚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恭维着。那些曾经对徐为冷眼相待的上司们,此刻脸上都挂着谄媚的笑容。徐为心中五味杂陈,只能机械地应付着。
\"徐大人,尚书大人请您过去一叙。\"一名小吏匆匆跑来传话。
户部尚书郑元培的房间里,茶香袅袅。这位平日里威严十足的上司此刻和颜悦色,亲自为徐为斟茶。
\"徐主事啊,不,很快就要称呼您为徐郎中了。\"郑元培笑眯眯地说,\"吏部已经拟好了您的升迁文书,从六品主事直升五品郎中,这可是破格提拔啊!\"
徐为手中的茶杯差点跌落:\"这...下官何德何能...\"
\"徐大人过谦了。\"郑元培意味深长地笑道,\"雅妃娘娘深得圣宠,您作为其父亲,理应得到相应的地位。对了,听闻令郎今年十六了?国子监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随时可以去入学。\"
徐为只觉得头晕目眩。一个月前,他还在为儿子能否考上秀才而发愁,如今竟能直接进入国子监?这突如其来的荣耀让他既惊喜又惶恐。
与此同时,徐府门前车马络绎不绝。徐夫人刘氏从早上起就接待了一波又一波的访客,左邻右舍、远房亲戚,甚至素不相识的贵妇人都带着厚礼登门道贺。
\"徐夫人好福气啊!静姝那丫头从小我就看出是个有造化的。\"邻居王夫人拉着刘氏的手亲热地说,\"您瞧瞧,这一转眼就成了娘娘,您这做母亲的该多高兴啊!\"
刘氏勉强笑着应付,心里却想起这些邻居往日里对徐家的冷嘲热讽。尤其是这位王夫人,曾经没少在背后说徐家\"没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