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北军收服孟家屯后,就将孟家屯建设成一个补给点。
永昌帝开始尝试用飞机补给孟家屯的军事物资。
这些军用物资都是从沈阳起飞降落到孟家屯。
所以孟家屯的物资储备非常充足。
然后攻打斯科沃罗季诺。接着攻打涅留思格里。
由于飞机目前技术还不成熟,只能运输物资,或十个人左右,大量运兵还不可能。
在常年冻土区修公路,现在更是不可能。
所以攻打雅库茨克,基本还是靠骑兵以及畜力驮运物资。
当李定国所率明军到达雅库茨克时,已是永昌十三年的夏季。
守卫雅库茨克的沙俄兵有1500人,炮九万,岛枪1000支,统领叫托尔布津。
托尔布津根本就没有想到明军敢于攻打雅库茨克,所以雅库茨克的防卫设施几乎没有,只是一个用木材构筑的一个大型定居点,连城墙也没有。
其实想修城墙也不可能,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就很难克服。
永久冻土层上是不能搞建设的,一到夏季泛浆季节,所修的建筑就会因为地基沉降而坍塌。
要想深入到冻土下方建设地基,坚硬的冻土用人力是搞不动的,没有工程机械,这些冻土区是不可逾越的困难。
所以,远在万里之外的沙俄能够来占领这些地区,是因为这里就是无人区。
华夏人是不愿意来的,因为这里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
当然,无论是明还是清,当时的政治阶层是鼠目寸光的。
这也是后世百年之耻的主要原因。
由于雅库茨克守卫的毛子众多,李定国并没有派尖刀连前去攻打,只是先派司小虎率一连人先去占领勒拿河渡口,防止毛子乘船逃跑。
面对一个不设防的定居点,面对防范意识很差的毛子,明军对于他们来说是碾压的。
当托尔布津组织起二千人的队伍刚布好阵形,明军的火炮已对他们发起了强大的没去。
明军的迫击炮弹在毛子群中爆炸时,当时毛子就傻眼了,一个个小蘑菇在毛子群中炸响,一片片毛子们被炸的飞上天,变成空气。
毛子们几乎被明军强大的火力听傻了,当他们跪地投降时,几千人的队伍只剩下了可怜的三百多人。
托尔布津很幸运没被炸死,被俘虏了。
王锦晨、朱慈炤清点这个定居点,发现大量的毛皮和粮食、冻肉等食品,又在定居点发现了几百妇女,这些妇女种族复杂,既有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人,又有叶尼塞河的布里雅特人,库里特人等十几个民族。
这些民族大都是狩猎民族,被沙俄毛子虏来为他们做饭、洗衣,晚上陪这些毛子睡觉。
李定国对这些妇女也没有释放,因为在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放生这些妇女等于让她们集体冻饿而死。
所以,李定国还让这些妇女干她们原先干的活,只不过服务对象变成了明军。
至于陪明军睡觉,李定国也没有改变,上万年轻男儿在鸟不生蛋的无人区,他们也需要释放身体里的野性欲望。
雅克萨要建一座城,作为控制整远东地区的大本营。
李定国乘飞机从雅库茨特飞到孟家屯,从孟家屯飞到沈阳,又从沈阳飞到京师,当面向永昌帝提交了自己的建议。
当然随机的还有两个长的像白玉娃娃一样的金发碧眼的雅库特美少女。
李定国想让永昌帝尝一下异域少女的滋味,引来了坤兴皇后和赵敏贵妃的白眼。
还嫌永昌帝沉迷女色不深啊!
永昌帝大悦,将李定国狠夸了一番,遂将雅库茨特更名为极北州,将孟家屯以北地区划分为极北省,任命李定国为极北省大都督,军民两政统管。
其实,这一地区几乎是无人区,主要还是军政。
永昌十三年秋,极北州(原雅库茨克)在明军手里脱胎换骨。李定国命俘虏砍伐西伯利亚落叶松,以\"井干式\"搭建高架木屋,地基垫上三层鹿皮隔绝冻土潮气。城中央竖起三丈高松木箭楼,箭楼内囤积一万斤腌肉、十万斤黑麦,外墙嵌着从沙俄定居点搜罗的九门铜炮——炮口一律朝西。
勒拿河畔开辟出简易飞机场,用夯土混合兽油砸实跑道,三架\"飞鹰三号\"螺旋桨飞机每日往返孟家屯,舱内除了运来水泥、钢材,还藏着永昌帝批注的《西伯利亚征服方略》密旨。城西南设\"归化营\",五百达斡尔族、布里雅特族妇女每日鞣制兽皮、酿造马奶酒,供明军使用。
辐射体系以极北州为圆心,呈扇形铺开:
东线:派朱慈炤率骑兵连驻守伯力,沿勒拿河支流设七处烽燧,每十里立\"大明极北界碑\";
南线:孟家屯扩建为后勤总站,挖通五条地下储粮窖,可屯兵两万;
西线:在北纬58°设前哨驿站,用驯鹿雪橇连接极北州与楚库柏兴方向,每日派出三支斥候队,探路范围达三百里。
乾清宫暖阁内,两个雅库特少女正躺在永昌帝怀里撒娇,忽然赵敏命工部送来的\"飞熊牌\"汽车模型。
永昌帝看着汽车模型,心中非常高兴。又看到李定国报来的极北州建设计划,他知道自己这一些日子有些怠政了。
永昌帝推开怀中美人,铺开《西伯利亚舆图》,朱砂笔在乌斯季库特与楚库柏兴处画了个红色的圈。
“传旨:极北省大都督李定国,准备收服乌斯季库特,蒙古大可汗石红玉率部准备收服北海城即沙俄叫楚库柏兴。”永昌帝敲定下两个收服目标。
消息传到极北州,李定国正在查看新到的\"掷弹筒\"——这是京师兵工厂改良的短程火器,适合冻土区巷战。
李定国盯着舆图上乌斯季库特也画了一个红色圆圈。
楚库柏兴是喀尔喀蒙古的领地,明朝廷称之为北海,即后世的贝加尔湖地区。
元朝时期,该地区直接归岭北行省管辖。但到明末清初,随着明末混战及沙俄东扩,贝加尔湖周边逐渐脱离中国控制,最终被沙俄吞并。
明朝建立后,设立奴尔干都司(1409年)对黑龙江、外东北及部分西伯利亚地区实施羁縻管理。贝加尔湖以东的布里牙惕蒙古人(布里亚特)与明朝保持朝贡关系。
永乐时期明成祖朱棣派遣亦失哈多次巡视奴儿干地区,并在黑龙江下游立永宁寺碑,象征明朝对该区域的主权宣示。
明中后期由于明朝战略重心南移,对北方控制减弱,贝加尔湖地区逐渐成为蒙古诸部(瓦剌、喀尔喀)的游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