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转念一想,好像她不知情也对。
毕竟瞧得出来,这两家人都是极其疼惜小丫头的,此前见面小丫头也并未有何不妥。
想来应当是近些时日才得的尿频之症,所以身边亲近之人都还没发现端倪。
护国公夫人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是关心则乱。
真是昏了头了,这般简单的道理,竟才想明白。
护国公夫人松开勾着小王氏的胳膊,双手回握住抓在自己胳膊上,那双紧张的都有些微微发抖的冰凉双手。
稍稍组织了下措辞,刚想开口同小王氏解释事情缘由,谁料......
“柳姨姨你别胡说,我才没有尿频,我才没病!”
小姑娘又恼又羞的反驳声从车窗口传出。
尿不尿频,尸难道自己还不知道吗?
但尸尸反驳的声音之大,不光传进不远处窃窃私语的两人耳中。
还有跟着护国公夫人一起出来,站在府门口的一众丫鬟婆子,看门小厮,以及街道上匆匆赶路的行人耳中。
这下好了,女王殿下小小年纪便有尿频之疾的这个传言,算是坐实了。
还是当事人亲口证实的。
哎~可怜的哟~
小姑娘这一嗓子吼的人尽皆知,小王氏二人自是交谈不下去了。
小王氏光速钻回马车里,车夫啪~的一鞭子下去。
马儿似逃命般拉着马车快速驶离现场。
像是只要跑的够快,谣言就追不上他们般。
车厢里,两大两小,八目相对,大眼瞪小眼,没一人开口的。
桑家乐没听见自家三婶同护国公夫人交谈的内容,只知前因不知后果,所以压根不明白自家八姐为啥会冷不丁气鼓鼓的喊那么一句。
徐氏更是前因后果都不知。
而尸尸母女俩也不知前因,只知自己\/闺女,莫名有了个尿频之症。
唯一能弄懂一切的李嬷嬷还独自坐在后面的马车上.......
“闺女这是什么回事啊?咋好端端的,突然就......就......哎呀你咋不知道跟娘说呢?
你是何时起尿.......频繁想上茅房的?娘咋都没发现呢?”
到底是小王氏这个当娘的忍不住先开了口。
其实她更想说直接去看大夫的,但心里又一直记得那晚自家闺女说过自己身体与常人的不同之处,还有上次道士那一事。
到底是不敢再轻易让能瞧出闺女端倪的人靠近了。
尸这个神经大条的,这会儿都还没反应过来自己先前的勤奋好学,落在旁人眼里就是尿急尿频尿不尽。
此刻也正疑惑,为啥好端端的柳姨姨为啥要这么说自己呢。
难不成还是送的礼物让她不满意了?
但看她们玩的挺开心的呀~
倒是小小年纪的桑家乐,听了自家三婶的话,有些反应过来了。
他抿了抿小嘴巴,偷偷的觑了眼自家一脸茫然还有些气鼓鼓的八姐,才有些迟疑的小心翼翼道:
“八姐,先前你在国公府一直不停的跑茅房,那些夫人们就猜你是不是有疾来着,还让雅雅娘亲劝劝三婶,说......说莫要讳疾忌医.......”
这下尸终于懂了。
合着自己为了她们的快乐,累死累活的时候,她们却在背后编排自己有毛病啊!
哼!生气气,哄不好了!
但.......
也是因为自己一直跑茅房,那些姨姨们也是不知情又关心自己才会这么想的吧?
嗯,旁人哄不好的尸,气了还没两秒,又善解人意的自己将自己哄好了。
想通后小脸也不气鼓鼓了,而后一抬眸撞就进自家娘亲那关切又担忧的眸子里。
世界上最关心自己的,毋庸置疑的当然是娘亲啦~
想到此,尸尸又忙给几人解释自己频繁跑茅房的缘由。
马车上的另外三人听完小姑娘的解释后,反应各异。
小王氏狠狠的松了口气,闺女身体没毛病就好。
桑家乐:就说自家姐姐天下第一厉害!怎么会有毛病嘛!
徐氏则是眉头稍松后又拧起,目光复杂的看了眼有些心虚的小姑娘,才对小王氏颇有些无奈道:
“待宅子一事安顿好后,你带着诗诗多参加参加京城中那些夫人们举办的宴会吧。
最好也多上街走走。”
小王氏闻言有些疑惑,要知道自打闺女在皇帝跟前露过脸后,送上门邀请他们一家的各类宴会帖子可不少。
但除了宫中送来,不可拒的,旁的此前可是都被徐氏给一应拒了啊。
无需小王氏问出声,徐氏只看她面上的疑惑之色便懂的了。
轻轻叹息一声后,接着给三人解释道:
“诗诗今日在国公府门口喊的那一嗓子,不论真假都会有不好的谣言传出。
这鱼龙混杂的京城比不得你们桑家村那般淳朴。
有时你一句我一句的谣言,便能将一个人直接淹死。
更何况尸尸还这般招摇,得罪的人也不少。
所以啊,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也只得让尸尸多去人前走动走动。
毕竟咱诗诗又真没那毛病,也好叫他们亲眼瞧瞧,届时流言便不攻自破了。”
听完解释的三人,皆是恍然大悟又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这京城也太麻烦了。
嘤嘤嘤~想回桑家村了~
马车一路行回王府后,四人下车步行去了王府旁边的几处宅子。
一一看过去,虽都不如王府那般华丽大气。
但对已经住了半辈子泥瓦房的小王氏来说,已经是顶顶好,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存在了。
反正皇帝都说了,这都是给自家闺女的了,有心想与霍家人保持距离的小王氏也没过多纠结。
征求过闺女的意愿后,直接定下了位置处在几处宅子中间的一处,离王府没有太近,但也没有显得刻意远离。
住处定好后,天色也到了饭点,一行人便径直回了王府。
四人施施然的才刚到饭厅,便见霍家父子和桑铁子已经在饭桌上等着了。
见几人回来,候在一旁的王嬷嬷极有眼色的悄悄挥挥手,不一会儿便有几位丫鬟端着铜盆和帕子,来伺候四人净手了。
待四人净完手,桌上的饭菜也上齐了。
席间徐氏同霍家父子提起宅子已经定好一事,于是几个大人便谈论起搬家一事。
小王氏夫妻是觉着有那般大的宅子已经很好了,里面桌椅板凳也不缺,他们一家四口直接拎着包袱过去,回头再置办两床棉被就行了。
但霍家人却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