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的紫宸殿内,气氛凝重而压抑。武太后高坐在凤座之上,神色复杂,目光落在阶下的小儿子李显身上。李显察觉到母亲今日的严肃,心中隐隐猜到几分来意,却仍佯装不知,脸上挂着一贯的恭顺。
武太后看着李显,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却又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情:“显儿,今日唤你来,是有要事相商。为娘思来想去,决定让你外出为官。”
李显心中一紧,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他怎么也没想到,母亲竟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但他深知母亲的脾气,此刻不能硬来,便立刻双膝跪地,眼中满是委屈与不舍:“母后,孩儿不知犯了何错,为何要将孩儿外派?孩儿自幼在母后身边,从未离开过京城,实在不愿远离母后。”
武太后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但很快又恢复了坚定:“显儿,你并无过错。只是如今朝堂局势复杂,你外出为官,一则可远离纷争,二则能在地方上历练,增长才干,将来也好为大唐社稷出力。”
李显向前膝行几步,抱住武太后的腿,苦苦哀求道:“母后,孩儿不想离开您。孩儿愿在京城,时刻陪伴在母后左右,为母后分忧。朝堂纷争,孩儿自会小心应对,绝不会给母后添乱。”
武太后轻轻扶起李显,看着他的眼睛,语重心长地说:“显儿,为娘这是为了你好。宫廷之中,权力争斗残酷无比,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你外出为官,方能避开这是非之地,安稳度日。”
李显心中明白母亲的担忧,却仍不甘心就此离开京城。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说道:“母后,孩儿听闻边疆战事吃紧,孩儿愿奔赴边疆,为大唐立下战功,为母后争光。如此,既能为国家效力,又不必离开京城太远。”
武太后微微摇头,说道:“显儿,边疆战事凶险异常,为娘怎能让你去涉险。况且,你从未有过行军打仗的经验,贸然前往,只会徒增危险。”
李显见此计不成,又换了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说道:“母后,孩儿实在舍不得离开您。您看孩儿如今尚未成家立业,若此时外出,恐怕耽误了终身大事。母后难道忍心看着孩儿孤孤单单,无人照料吗?”
武太后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显儿,成家立业之事,为娘自会为你安排。你不必以此为借口。此次外派,对你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你应好好珍惜。”
李显仍不死心,继续说道:“母后,孩儿在京城人脉广,朋友多,若外出为官,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孩儿担心到了地方,人生地不熟,难以施展拳脚。”
武太后神色一正,说道:“显儿,这正是为娘让你外出历练的目的。在京城,你依赖的是为娘和家族的势力。到了地方,你要靠自己的本事去赢得尊重,去治理一方百姓。这对你的成长,大有裨益。”
李显见母亲心意已决,心中焦急万分。他突然站起身来,神色激动地说:“母后,孩儿知道您疼爱孩儿,可孩儿实在不愿离开京城。若母后执意让孩儿外出,孩儿只能以死明志,以表对母后和京城的忠诚。”说着,便做出要撞柱的样子。
武太后大惊失色,连忙起身阻拦,眼中满是惊恐与心疼:“显儿,你这是何苦!为娘的一片苦心,你难道还不明白吗?”
李显趁机再次抱住武太后,哭着说道:“母后,孩儿明白您的苦心,可孩儿真的不想离开您。求求母后,改变主意吧。”
武太后被李显这一番折腾,心力交瘁。她看着怀中的李显,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她心疼儿子的不舍与哀求;另一方面,她又深知让李显外出为官对他的重要性。
沉默良久,武太后缓缓说道:“显儿,你先起来。为娘再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好好想想。但你要明白,为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李显见母亲态度有所松动,心中一喜,连忙说道:“多谢母后。孩儿定会好好考虑,不辜负母后的期望。”
武太后看着李显,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你且回去吧,想好了再来告诉为娘。但时间紧迫,你不要拖延太久。”
李显行礼告退,心中却仍在盘算着如何才能让母亲彻底改变主意,留在京城。而武太后望着李显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儿子能早日明白她的苦心,接受这一安排,为自己的未来谋得一条安稳之路。
回到府邸后,李显将自己关在书房内,独自沉思。他深知母亲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想要改变绝非易事。但他实在不甘心离开京城这个权力的中心,他觉得自己的抱负尚未施展,一旦离开,便再难有机会。
亲信们得知此事后,纷纷前来探望。其中一位谋士皱着眉头说道:“殿下,太后心意已决,恐怕难以更改。但殿下若就此离去,之前的努力便付诸东流。依在下之见,殿下不妨先假意答应,到了地方后,再寻找机会回到京城。”
李显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说:“你所言虽有道理,但母亲何等聪慧,若被她察觉,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位亲信则说道:“殿下,不如我们从长计议。或许可以让朝中与殿下交好的大臣们联名上书,恳请太后收回成命。说不定太后会看在众人的面子上,改变主意。”
李显眼睛一亮,说道:“此计可行。只是,不知有多少大臣愿意为我出面。如今朝堂局势复杂,众人都在观望,恐怕不愿轻易得罪太后。”
谋士沉思片刻后说道:“殿下,我们可以先私下联络那些与殿下关系密切且立场坚定的大臣,让他们在朝堂上试探太后的态度。若太后态度有所缓和,再让其他人联名上书,如此或许能增加成功的几率。”
李显深以为然,立刻吩咐亲信们按照此计行事。然而,他心中仍充满担忧,不知这一系列的谋划能否改变母亲的决定,让他留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