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便是筹备凌紫珏与温迎的大婚。
这一日将军府大门外,只见一台台精美的聘礼整齐地排列着,宛如一条长龙延伸出去,几乎占据了一条街。
如此壮观场面自然引来无数人的围观,纷纷驻足观望,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
“哎呀,这是谁家下的聘礼啊?竟然这么大排场!”有人好奇地问道。
“这你都不知道?太子殿下,不然京城谁会有这等实力?”旁边有人立刻回道。
“这么说,新封的那位女将军就是未来的太子妃吗?”又有人忍不住发出惊叹。
“这个嘛……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既然是太子下聘,就一定是了。”旁边一人猜测道。
这时,人群中有个声音传来,“上次回京,我亲眼见过这位女将军,不仅生得貌美如花,而且那飒爽英姿特别迷人,和太子殿下站在一起,可般配啦!”
有人见此心中祝福,也有人心中失落。
自从凌紫珏重新封为太子,京城那些高门贵女心思不由活络起来,太子还没有娶妃,自己会不会成为太子妃,未来的皇后?
上次太后寿辰,一个个精心准备才艺,打扮的花枝招展,希望能被太子看上眼,结果连太子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却不想太子妃竟然是刚回京的这个女将军,一众贵女们聚在一起愤愤不平。
“听说她不过是个江湖女子,有什么资格得太子垂青?”
“就是,舞刀弄枪,哪有女孩子一点样子?”
“可太子就喜欢这样的,你们就别嫉妒了。”
“……”
有贵女收起那份嫉妒之心,开始盯上太子侧妃位置,若能成为侧妃,将来太子登基就能位列四妃,地位一样尊崇。
温迎没想到凌紫珏会如此高调,嘴上虽然有些嗔怪,心里却难掩喜悦。
休息几天,云纤又活蹦乱跳了,开始张罗为温迎添妆,温迎背后没有家族,云纤自然充当起“娘家人”的角色,嫁妆怎么也不能寒酸吧?
南宫微积极参与其中,包括南宫府也送去各种名贵礼品。
有云王府和南宫府在背后支持,温迎的嫁妆不但不会寒酸,且相当丰厚。
几天下来便凑够128台。
……
这一日阳光明媚,整座京城沉浸在一片喜悦气氛中。
太子大婚了!
十里长街铺满红绸,仿佛燃烧着热情与祝福的长河,其隆重程度远远超过紫轩那次大婚。
凌紫珏骑着高头大马,一袭华丽的红色喜服,将他映衬得更加气质非凡,令一众花季贵女们心醉神迷,春心荡漾!
明文举碰了下身边人,“看到如此壮观场面,是不是又羡慕了?”
云纤瞥他一眼,“是你羡慕能骑在马上,被那些贵女们欣赏陶醉吧?师姐出嫁,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明文举唇角微扬,露出淡淡笑意,“师姐是太子妃,未来皇后,比你嫁的好,不羡慕吗?”
云纤扬了扬眉,“这么说,你承认不如他了?”
明文举微微摇头,“那倒不是,身份地位是不如,单论人嘛,还是觉得自己更好些。”
云纤翻了个白眼,“那不就得了,净说些没用的。”
皇上、皇后端坐上位,凌景傲这次不同以往,整个人没有了那种威严,由内而外散发出一股喜悦,就仿佛一个普通父亲,满心欢喜地看着儿子大婚。
就连太后也亲临现场,同为皇室子孙,待遇还真是天壤之别!
太子大婚、普天同庆!
……
喜庆的氛围渐渐散去。
这一天早朝,凌景傲看向众臣,沉声道:
“北戎已经收归半年有余,如今百姓安居乐业,一片大好,东禹、西凉、南诏三国却没有动静,诸位爱卿觉得该如何对付这三国?”
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不知该如何作答,只等有人能带头站出来。
不一会儿,穆长枫躬身走出队列。
“启禀陛下,刚刚收复北戎,不适合继续征战那三国,且战争消耗极大,不利于天下百姓安生,臣认为可以先出使那三国,若是能让他们归顺,不枉为一件喜事。”
如今的穆长枫既是左相也是右相,有心思主战的大臣立马闭紧嘴巴,今时不同往日,朝堂局势已然发生了变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丢掉头顶乌纱,所以一个个都很小心,秉承着少说为妙的原则。
凌景傲点点头,心里也是这样想的,本来希望那三国听到北戎消息,能主动派使臣过来请降,等到现在毫无动静,不想再被动等下去了。
“好,既然如此,朕即刻便派穆爱卿、云世子前往三国,太子也需一同随行,希望能尽快带回好消息。”
三人躬身领命。
之所以让明文举前去,当然是因为他攻打北戎的赫赫威名,会让那三国心生忌惮与畏惧,起到威慑作用。
凌紫珏作为太子代表的是皇上,穆长枫一国之相,可舌战群儒。
三人的组合堪称实力最强使团,若是不能说降,最后只有武力解决这一条路可走。
此时的云纤身怀六甲,还有两个月就要生产了,明文举极其不愿离开京城,然皇命难违。
“有父王、母妃在,你放心去吧。”云纤轻声道。
明文举怎么可能放心呢?毕竟是他的第一个孩子,满心期盼亲眼目睹新生命降临人世的那一刹那,而且他懂医术,万一出现什么状况还能帮上忙。
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云纤又道:“如果我有危险,师父会感觉到的,她老人家一定会来,难道你还不相信师父吗?”
闻言,明文举微微放下心来,“我会尽力赶回来。”
说话间,云王和王妃走进来。
“我们会照顾好纤儿的,放宽心吧。”南宫微柔声道。
“如果进行的顺利,两个月时间差不多能赶回来。”云王也在一旁道。
明文举点点头,有他们在,定会请到最好的稳婆和太医,收拾好心情,一家人开开心心享用晚餐。
第二日,三人没有乘坐马车而是骑马。
骑马不但速度快也更方便,第一站便是东禹国,目前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国家。
……
明文举三个月时间便攻下北戎,灭掉皇室,这个消息怎么可能不传到那三国皇帝耳中?
消息传来,第一反应就是完蛋了,皇位算是坐到头了。
紧接着,脑海中迅速闪过第二个念头——必须立刻联合那两国。
三国皇帝和智囊团,很快聚到一起商议对策。
即使三国联手,面对实力强大、气势如虹的大央国,也没有多大胜算。
有人甚至悲观地提出,干脆主动投降算了。
转念一想,如果就这样轻易地递上降书,归顺大央国,岂不是太便宜对方了?也显得他们太过软弱。就算最终不得不归降,至少也得将好处最大化才行。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三国意见终于达成一致。
他们认为,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争的大央国,并不适宜继续对三国发动大规模征战,最理想的统一方式应当是先派使臣前来说降,如此,他们便能趁着这个机会提出条件和要求。
于是,三国很快统一了口径,等大央国派出使臣,再行归降之事。
同时,也在暗自盘算着如何在这场看似无法避免的归降中,尽可能多地争取自身利益,并保留一定的地位和权力。
事实是,真被他们猜对了,大央国派出使臣了。
三人一路上早就商定好说降对策,各国肯定会提出条件,所以他们决定采取主动出击策略,率先将定好的条件摆在桌面上。
首先,那就是三国皇帝从此称王,东禹王、西凉王和南诏王,如此一来,明确大央国作为核心统治力量的地位。
其次,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就必须做到开放国门。
五国互通有无,一切规章制度要服从大央国,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有的地方管理体系,但是需定期向大央国汇报工作进展,以及财政方面等数据信息。
再者,为了进一步加强各国对于新国新政权的认同和参与感,还应推行参政议政制度。即四国封王或者贵族重臣们可以参与到大央国全新的朝政当中来。
设立特别议事堂,定期召开各方代表共商国策,让他们在新国中有发言和决策的机会,参与国家治理,增强其对五国一统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最后,为庆祝五国一统,可适当减免税收,并促进贸易互通,打破贸易壁垒,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兑换原则,在边境设立自由贸易区,鼓励五国通商往来,促进物资流通与经济互补,推动共同繁荣。
还有很多细微地方,比如修路等一些发展措施。
明文举即便不太懂国家政治,但是华夏五千年的历史,耳濡目染,怎么也比他们知道该如何繁荣经济,让国家蓬勃发展。
很多观点的提出,让两人皆是一惊。
穆长枫微微笑道:“想不到云世子不但排兵布阵无人可敌,治国发展也胜一筹,你的这些构思和想法,真是让穆某大开眼界,繁荣盛世指日可待。”
凌紫珏早就不足为奇了,所以不想让他去北疆,留在京城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一路上,三人说说笑笑很是轻松,几天时间便来到东禹边境。
没有多费唇舌,被热情地带到了皇宫。
东禹皇帝得知消息,早早在宫殿门口等候,脸上洋溢着亲切笑容,见到三人,连忙迎上前去,丝毫不敢摆出皇帝的架子。
四人走进殿内,围桌而坐,寒暄几句,凌紫珏从怀中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归降文书,上面详细列好了各项条件。
东禹陛下看完抬起头,不等他说话,凌子珏又道:
“此次我们前来商谈归降之事,实乃出于对天下苍生考量,贵国若能够顺应时势,归降于我大央,不仅对各国之间的和平稳定大有裨益,更有利于促进整个大陆的繁荣昌盛。
还望陛下能够以天下万民为重,不要只考虑皇室自身得失。”
对于归降后不再称帝这个问题,三国皇帝早就有心理准备。
还能够继续守在这一方土地当个封疆之王,已然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而且,他们所列条件,无一不是为了实现天下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发展着想,此时若是再提出一些过分苛刻要求,一旦让他们心里不舒服,归降后可能连王位也不保。
沉思几许,东禹皇帝最终点头答应,并在归顺书上签下名字。
随着这份归顺书的签订,意味着东禹国的皇宫也需要进行调整改造,规模将会大幅缩小,以符合王府的建制标准。
三人在东禹国待了五天,就日后发展事宜做了详细规划,东禹皇由一开始的不得而为,到最后满心欢喜。
若能如此,日后百姓的生活确实要比以往富饶许多,归降后,好像是他们赚了。
毕竟大央国资源丰富,通关之后便会流向这边。
第一站如此顺利,三人对于去那两国说降没有了一丝负担。
事实也确实如他们所想那般,整个过程都很轻松。
一个半月后,三国都已签下归降书,五国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大一统,统称:“大央”。
新征程伊始,摆在眼前最为紧迫的问题便是如何推动新生大国朝着统一、繁荣方向稳步前行。
好在明文举事先就有想过,一路上提出的那一套发展策略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前方道路。
凌紫珏当机立断,将这套发展规划立即推行在三国当中,并严令他们严格依照此方案全力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并表示,半年后会亲自前来视察发展成果。
这样一来,那些妄图暗中违背指令、自行其是的想法顿时化为泡影。
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及让各国迅速适应不再独立为国的局面,对各国原有军队进行改革。彻底打破以往那种各自为政、互不交流局面,使得将士之间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配。
三人此行不但让三国顺利归降,还进一步推行实施了长远发展策略,此行完全超乎预期成果,并不在最初的行动计划内。
能有这突破性的进展,皆因让明文举成为了使臣。
本意是让他起到威慑作用,却不想促成了这般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