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怕朝堂上下又要掀起一阵波澜,那些大臣怕是不会轻易罢休啊 。”
听了朱琏的话,李世民微微皱眉,神色凝重。
他何尝不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此时的他,已然无法轻易割舍对王癸癸的那份责任。
李世民轻轻握住朱琏的手,轻声说道:“琏儿,朕明白你的担忧,朝堂上的纷争朕自会去应对。癸癸是个苦命的女子,朕既已与她有了夫妻之实,就不能负她。”
朱琏看着李世民坚定的眼神,心中虽有无奈,却也深知他的性子,一旦认定的事情,便很难改变。
朱琏微微颔首,轻声说道:“官家,臣妾明白您的心意,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
李世民轻轻将朱琏拥入怀中,感激地说道:“琏儿,有你这般善解人意,实乃朕之幸事。你放心,朕定会妥善处理此事,不会让你为难。”
朱琏靠在李世民的怀里,轻声说道:“官家,臣妾只是担心您的处境,朝堂之上暗流涌动,稍有不慎便会惹来诸多麻烦。”
李世民轻抚着朱琏的发丝,安慰道:“朕心里有数,朝堂上或许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但只要朕心意已决,他们也难以阻拦。况且,待告慰太庙之后,朕的威望大增,再提出此事,想必阻力会小一些。”
朱琏微微点头,又想起了什么,说道:“官家,此事也需顾及师师姑娘的感受,她一直深爱着您,若知晓此事,怕是会伤心难过。”
李世民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朕会找个合适的时机,将此事告知师师,她那般通情达理,想必能理解朕的苦衷。”
朱琏微微点头,暗自思忖着,这事儿着实棘手,自己一时也没了主意。正发愁间,脑海里突然闪过一道灵光,她瞬间想起赵佶,此人平日里风流归风流,可到底见多识广,说不定真能想出解决办法。
这般想着,朱琏抬眸看向李世民,眼中满是期待,轻声说道:“官家,此事错综复杂,咱们一时也难有头绪,倒不如去请教爹爹,他阅历丰富,或许能想出个好办法来。”
李世民闻言,猛地一怔,旋即恍然大悟。对啊,当初正是赵佶这个老色胚怂恿自己将李师师和王葵葵纳入后宫,说不定这老色胚还真有什么好办法来应对这棘手的局面!
念及此处,李世民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情不自禁地在朱琏的脸颊上轻轻一亲,笑着说道:“琏儿,你这主意可真是妙极了!我这就去找爹爹问问,看看他有什么高见。”
朱琏被李世民这突如其来的亲昵举动弄得脸颊微微泛红,恰似春日枝头初绽的桃花,娇艳动人。
她轻抿着唇,眉眼间满是羞涩与嗔怪,轻声嗔怪道:“官家,这般急切,也不怕被旁人瞧见了去。”
话虽说得嗔怪,可她嘴角却不受控制地微微上扬,恰似一弯新月,眉眼间尽是藏不住的甜蜜与羞涩。
李世民见此,脸上露出一抹憨态可掬的笑容,嘿嘿一笑,而后伸手轻轻刮了刮朱琏的鼻尖,眼中满是深情与宠溺,柔声道:“谁叫我的琏儿这般美呢,叫我如何忍得住。”
朱琏脸颊愈发滚烫,仿若被天边的晚霞染就,轻轻啐了一声,那眉眼间满是嗔怪,“就会哄我,也不知这话对多少人说过。”
朱琏脸颊愈发滚烫,轻啐一声,娇嗔道:“就会哄我,也不知这话对多少人说过。”
李世民嘿嘿一笑,“琏儿,咱们一起去龙德宫找爹爹!”
朱琏轻轻点头,脸上虽还带着些许羞涩,眼中却满是温柔与顺从。
两人携手走出御书房,一路沿着宫中蜿蜒的长廊前行。
月色如水,洒在他们身上,将两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相互依偎。
偶尔有微风拂过,吹动着朱琏的发丝,李世民轻轻抬手,为她将发丝别到耳后,动作轻柔而自然。
很快,两人来到了龙德宫。
宫门前的侍卫见到皇帝和皇后,立刻恭敬行礼。
李世民微微点头示意,便带着朱琏走进宫内。
赵佶此时正在书房中,悠闲地把玩着一幅书画。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看到李世民和朱琏,脸上露出一丝诧异,随即笑道:“桓儿和琏儿怎么这个时候来了?”
李世民也不兜圈子,直接将自己与王癸癸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佶,包括朝堂可能面临的反对,以及朱琏的担忧。
赵佶听完,放下手中的书画,微微眯起眼睛,看着李世民,喃喃自语:“我儿看起来也不笨啊!怎么就不开窍呢?”
李世民和朱琏面面相觑,脸上满是疑惑。
李世民忍不住开口问道:“爹爹,您这话是何意?莫非您有什么解决之法?”
赵佶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语气里满是恨铁不成钢:“为父说你笨!”
这话一出口,李世民和朱琏瞬间就懵了,彼此对视一眼,眼中皆是茫然。他俩呆愣在原地,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回应这突如其来的数落。
李世民满脸委屈,下意识挠了挠头,神色间带着几分试探,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爹爹,孩儿实在是一头雾水,到底是哪儿做得不合您心意,还望爹爹能给孩儿指出来,明示一二。”
赵佶站起身,双手背在身后,在屋内缓缓踱步,边走边说:“桓儿,你如今贵为皇帝,一举一动都关乎着朝堂安稳、江山社稷,行事得有帝王该有的霸气与谋略。你不是总想着效仿李世民,以他为楷模,治理这大宋江山嘛?”
李世民心里“咯噔”一下,差点就脱口而出“朕就是李世民”,好在反应够快,强行把话咽了回去。不过,他好像隐隐约约明白了赵佶话里的意思,于是继续装出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问道:“爹爹,您是说......”
赵佶重新坐回椅子上,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接着嘿嘿一笑,那笑容里竟带着几分狡黠:“桓儿,你瞧前朝的李世民,多有气魄,连自己的嫂子和弟媳都纳入宫中,即便如此,朝堂上那些大臣也没敢公然反对。你如今只是想纳王癸癸和李师师入宫,怎么就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
李世民听了这话,心里暗自腹诽起来,朕当初确实收纳了弟媳杨氏,可那是有着诸多复杂缘由的,怎么后世的人都传言朕连嫂子也收了呢?
这到底是哪个糊涂史官,在史书上乱写一通,把朕的名声都给败坏了!
想到这儿,李世民心里无奈地叹了口气 。
身旁的朱琏听闻赵佶这番言论,不由得侧目看向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
朱琏心里暗自思忖,官家近来所作所为,确实处处都在效仿李世民,想着要做出一番如太宗皇帝般的功绩,可这行事风格里无端冒出来的风流劲儿,难不成也是跟李世民学的?
念及此处,朱琏轻轻摇了摇头,觉得这事儿不太对劲。
常言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若要论起风流,谁能比得过爹爹呢?
爹爹才是个中翘楚,官家这风流习性,十有八九是从爹爹那儿遗传来的。
朱琏这般想着,脑海里浮现出赵佶平日里那些风流轶事,心中不禁暗暗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