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围坐在炭火旁,喝着热气腾腾的茶水,阿丽三爷爷,一位身材硬朗、目光深邃的老人,率先打破了沉默。“您们今天来非常好,现在的日子,可比以前好太多喽!就说这青年男女婚前交往,变化翻天覆地。过去,两家定下亲,小两口连面都难得见上几回,全靠媒婆在中间传话,跟‘隔布袋买猫’似的,等成了亲才知道对方是个啥模样。”
贾晓臻刚从大学毕业,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地新鲜题材。听到三爷爷的话,他忍不住问道:“三爷爷,听您这么说,现在婚前交往变多,是好事儿吧?”
三爷爷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慨。“确实是好事。就拿咱村南门里的柯代明来说,他给人加工面粉,对象杨二敏 住邻村。有一回,杨二敏 拉来一袋麦子让他加工,设备房周围围了不少人,大家拿他俩开玩笑。有人问 杨二敏:‘加工小麦,给不给钱呀?’另一个人接着说:‘这钱不能给,哪能收钱呀!’没想到 杨二敏 大方得很,笑着回答:‘给钱就给呗。’柯代明 也丝毫没有扭捏,大大方方的。搁过去,小年轻哪敢这样!现在婚前接触多了,跟异性打交道的能力也练出来了。”
贾茂林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接话道:“这确实是进步,多接触能多了解,避免婚后才发现问题。”
三爷爷叹了口气,话锋一转:“虽说多数人能大方交往,可也有不少人一见面就害羞得说不出话。而且,婚前交往多了,也带来些麻烦。”
“麻烦?三爷爷,能有啥麻烦呀?” 贾晓臻好奇地追问,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
“首先是花销大。男方每次去女方家‘走新亲戚’,都得备厚礼。女方来男方家,不仅不用带啥,男方父母还得给‘见面礼’,少则一百,多则二百,这叫‘叫爸钱’‘叫妈钱’。来来回回,男方经济上可吃不消。有些父母不乐意婚前来往,就是怕赔钱,村里有句俗话,叫‘越扯络越赔’,说的就是这个事儿。” 三爷爷皱着眉头,无奈地解释道。
在三爷爷讲述完婚俗花销后,众人一阵沉默。土根挠了挠头,突然说道:“这让我想起老家邻居家的事儿。”
“我邻居家的儿子阿强,和邻村姑娘晓妍恋爱。到了谈婚论嫁阶段,婚前走动就频繁起来。每次阿强去晓妍家,父母都叮嘱他要体面,得带足好烟好酒、高级补品,一趟下来,少说也得花个大几百。有一回临近节日,阿强爸妈特意让他带了一只自家都舍不得吃的老母鸡,还有上等的茶叶。”
“晓妍来阿强家时,阿强父母虽脸上挂着笑,可背地里却犯愁。按照习俗,得给晓妍‘叫妈钱’。为了这事,阿强妈还跟阿强爸吵了一架。阿强爸觉得这钱不该给,家里经济本就不宽裕,这一来一往,负担更重了。但阿强妈又怕不给钱,晓妍家有意见,影响孩子们的婚事。”
“随着婚前走动越来越多,阿强家的积蓄像流水一样往外淌。阿强爸本想着换辆拉货的三轮车,这下计划泡汤了。阿强也很无奈,他和晓妍感情很好,可因为这些习俗,家里矛盾不断。有次阿强忍不住跟晓妍抱怨,晓妍心里委屈,觉得自己又没提过分要求,怎么就成了阿强家的负担。两人大吵一架,差点分手。”
“后来,阿强和晓妍冷静下来,一起跟双方父母沟通。他们表示理解长辈的难处,也希望长辈能为他们的感情着想。经过一番协商,双方父母达成共识,简化婚前的一些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花销。这才避免了一场因钱而起的感情危机。”
土根讲完,叹了口气:“有时候,这些习俗确实给普通家庭带来不小压力,好在阿强和晓妍没被钱拆散。”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屋内的气氛又陷入了沉思。
土根在一旁点头附和:“确实,现在结个婚,花费越来越高,普通家庭压力不小。就拿我邻居家来说,为了儿子结婚,把家底都掏空了,还欠了一屁股债。”
阿丽爸苦笑着摇了摇头:“可不是嘛,村里不少人家为了孩子结婚,四处借钱。有的家庭本来就不富裕,这一来二去,日子更难过了。”
王世坨接着说:“除了花销,还有交往分寸的问题。现在有些年轻人,交往过了头,超出了村里人的接受范围。”
三爷爷神情变得严肃起来,讲起了 董耀 的事:“1984 年,女青年 董耀 和本村男青年订婚。1985 年秋,董耀 母亲生病住院,父亲去医院照料,家里就她一人。未婚夫到她家帮忙干活,干完活没回家,在她家过夜。董耀 父亲知道后火冒三丈,抄起棍子就要打她。董耀 吓得跑到对象家躲着,董耀 家人去男方家要人,男方家不给。一天夜里,董耀 父亲偷偷潜入男方家,躲在窗户外面探听动静。他听到 董耀 在与小伙子听录音跳舞,顿时怒不可遏,破门而入,要打女儿。小伙子家人听到动静,急忙出来保护 董耀。这事儿越闹越大,最后闹到了乡政府。”
贾晓臻听得目瞪口呆,不禁感叹:“没想到会闹成这样。就因为在自己家过夜,听录音跳舞,至于闹到乡政府去吗?”
“还有更惨的。我们村地柯来中和尹娜借看电影的机会幽会,那天放的是一部爱情故事片,影片里的男女主角爱得死去活来。柯来中 望着幽暗灯光下低头不语的 尹娜,一时感情难以自制,竟不顾一切地吻了她。这一幕正好被 尹娜 妹妹看到,妹妹多嘴,把姐姐的事告诉了家人。这下可不得了,村里人对 尹娜 指指点点,家人骂她不要脸,她父亲甚至扬言要勒死她。” 三爷爷的声音有些颤抖,眼中满是惋惜,“尹娜 受不了打击,在悔恨、羞辱、绝望中服剧毒农药自杀了。柯来中 得知后痛不欲生,葬礼上哭得昏死过去。”
阿丽妈红着眼眶,轻声说道:“这姑娘太可怜了,就因为一个吻,丢了性命。”
贾晓臻气愤地说:“就因为一个吻,就把人逼上绝路,村里人的观念也太落后了。在城里,这种事虽然不算普遍,但也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
屋内,炭火噼啪作响,三爷爷讲述的悲剧让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阿丽妈抬手抹了抹眼角,声音带着哽咽:“多好的姑娘,就这么没了。” 贾晓臻紧握着拳头,双颊涨红:“三爷爷,在我们松江市,虽说观念相对开放,可类似因为恋爱观念冲突引发的悲剧,同样令人痛心。”
土根往炭火里添了块木柴,火星四溅,他眉头紧皱:“晓臻,快讲讲,城里也有这样的事?”
贾茂林清了清嗓子,目光中满是忧虑:“八十年代初,松江市一所高校里,有一对情侣。女生性格腼腆,男生开朗热情。一次学校组织的露天电影节,放映的同样是爱情片。结束后,人群熙熙攘攘,男生趁着夜色,在操场边情不自禁吻了女生。不巧,这一幕被路过的教导主任撞见。第二天,学校大会上,主任公开批评两人行为不检点。女生本就脸皮薄,受不了同学们的指指点点,精神状态急转直下,患上了神经衰弱,学业被迫中断,至今都没能走出阴影。”
王世坨重重地叹了口气,双手抱胸:“本是稀松平常的恋爱举动,竟成了改变人生命运的导火索,和阿丽村这事儿如出一辙。”
贾晓臻望着跳跃的火苗,思绪飘远:“在国外,这类因观念冲突酿成的悲剧也屡见不鲜。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报道,在印尼某省大部分居民为回教徒,当地可合法执行回教法。任何男女若未成婚,都不可以太亲密,否则根据回教法,乃触犯“幽会”罪行,要当众接受鞭刑。曾有一对年轻男女就因此要接受鞭刑。”
土根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杯晃动:“太荒唐了!恋爱本是美好的事,怎么就成了罪过?这些迂腐的法规条例太令人愤慨了。”
王世坨微微摇头,目光深邃:“传统观念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它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束缚着年轻人追求幸福的脚步。”
三爷爷摇了摇头:“哎,农村传统势力强,社会舆论对婚前交往不够宽容。贾亲家说的对,要改变这种情况,得提高大伙的文化水平,让村子不再闭塞。政府也得多教育,让大家明白婚前交往多是社会进步,父母得开明点。对年轻人,也要教育他们自尊自爱,交往得有分寸。”
贾晓臻陷入沉思,片刻后说道:“三爷爷,您说得对。我觉得,除了政府教育,咱们年轻人自己也得主动改变观念,互相尊重,把握好交往的尺度。我和阿丽在交往过程中,一直都很尊重彼此,也会注意分寸。”
阿丽一直默默听着,这时也鼓起勇气说:“我和晓臻一定会互相尊重,好好相处。我们也希望能给村里的年轻人做个榜样。”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窗外,雪不知何时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阿丽村在这冬日的暖阳下,仿佛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向着更包容、更进步的未来迈进。
炭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为这寒冷的冬日带来丝丝暖意。阿丽和贾晓臻对视一眼,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知道,在这个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时代,他们不仅要经营好自己的感情,还要用行动为村里的婚俗变革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