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
“陛下,你这鸟是不是有些太挑食了,怎么连稻谷都不肯吃?”
朱纯捏着一粒稻谷,往龙儿的鸟喙上塞,也不管对方拼命躲闪。
“你小子轻一点!”庆帝瞪大眼睛,“龙儿乃是关外的鸟,怎么可能见过稻谷?”
朱纯撇了撇嘴:“稻谷都不吃?我看还是您不会养鸟,好好的鸟都被养得娇气了。”
“咱小时候遇见饥荒,用弹弓打下来的鸟刨开肚子,里面连杂草、树皮和沙粒都有。”
“这鸟和人一样,饿极了什么都吃,哪会如此挑食?”
朱纯将稻谷粒放下,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
“陛下不如将这鸟交给臣养两天,让臣调教调教,保管它什么都吃。”
普天之下,敢和庆帝这么说话的也就朱纯一人,由此可见两人的关系是真的很好。
庆帝也不恼,只是笑骂道:“滚蛋!这是我儿送朕的,你若是想要,让你女婿也抓一只!”
见自己的心思被识破,朱纯不好意思地傻笑两声。
龙儿蹲在鸟架上,无奈地看着眼前两个年过六旬的老者,将各种食物塞到自己嘴边。
龙儿:家人们谁懂啊,今天碰见两个下头老头......
“陛下。”门外传来黄瑾的声音。
庆帝笑容收敛,沉声道:“何事?”
“四方馆各国使节都出来了,在礼部的人带领下,正往皇宫这边来。”
庆帝转头看向朱纯,轻笑道:“蛮夷就是蛮夷,一点养气功夫都没有,这就坐不住了。”
朱纯也微笑着附和道:“六殿下都打上门了,他们没占到便宜,自是不肯善罢甘休。”
庆帝轻叹一声:“就是难为老六了,此事本为礼部之过失,还要靠老六给他们擦屁股,真是一群废物!”
朱纯笑了笑,没再说话。
庆帝可以骂礼部都是废物,但朱纯却是不能说的,甚至连附和都不行。
两人关系的确很好,是从微末时便并肩作战的战友。
但庆帝的战友可太多了,仍能在庆帝身边身居高位的,却只剩下朱纯一人。
就是因为朱纯懂得分寸,知道不该说的话不说。
“陛下准备如何应对这些人?”朱纯低声问道。
庆帝冷哼一声:“哼,找朕要交代,朕何须给他们交代?”
“全都不见,让他们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门外黄瑾躬身应下:“喏,奴婢这就去传话。”
朱纯皱了皱眉,开口道:
“陛下,其他国家也就算了,此次有几个来朝贺的小国一向态度暧昧,我们一直在拉拢。”
“若如此不顾及使节的颜面,怕是会让诸国心寒,进而倒向吐蕃、北胡等大国,得不偿失啊。”
听到朱纯开口,门外的黄瑾停下了脚步。
庆帝微微颔首,皱眉道:“嗯,你说得在理。”
他本就没有与诸国为敌的打算,大庆还在休养生息,国内仍未安稳。
加上天灾不断,粮食歉收,此时绝非大规模树敌的时候。
此刻朱纯给了台阶,庆帝索性借坡下驴,问向黄瑾:“也罢,他们要如何?”
门外的黄瑾恭声道:“他们要求......严惩奉王殿下。”
“让朕严惩朕的儿子,亏他们想得出来。”庆帝冷笑一声,“告诉他们,奉王之事朕已知晓,自会处理。”
“奉王办事不利,罚他于奉王府禁足思过,旦日大典之前不得出门。”
“朕已经处罚了自己的儿子,他们若是还不满意,朕也没有办法了。”
黄瑾躬身应道:“是,奴婢这就去。”
。。。。。。
京中传事速度很快,李彻前脚离开四方馆,事情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更别提各国使节齐聚皇宫,向陛下讨要说法,这可是大庆立国以来最严重的外交事件。
饶是奉王再受宠爱,此事也不可能不了了之吧?
无数双眼睛盯着皇宫,只等着看皇帝如何处理。
同时,礼部和其他皇子党派的朝臣兴奋异常,弹劾李彻的奏折如同雪花一般飘向御案。
然而,当消息从皇宫中传出后,所有人都傻眼了。
奉王办事不利,罚俸半年,禁足三天!
闯下如此弥天大祸,竟只遭受了这么轻的惩罚?
还有,办事不利算是什么罪名?奉王的罪过岂是一个办事不利这么简单的?
消息一经传出,各方震动。
东宫再次响起太子的咒骂声,随后便是一阵凄惨的痛呼声。
太子被气得犯了病......
十王宅同样被禁足的秦王和楚王得知后,更是愤怒地将本就破破烂烂的十王宅又砸了一遍。
凭什么?李彻他殴打外国使臣,闯下这么大的祸,父皇却只象征性地处罚一下?
反观自己,不过是和李彻动手打架,还是挨揍的那一方,却挨了戒尺又被禁足在这破十王宅。
想到李彻能舒舒服服地躺在他那大宅院休息,自己却只能睡在这破十王宅,连个床都没有。
秦楚二王的牙都咬碎了!
而反观奉王府,却是截然不同的情况。
李彻强闯四方馆,殴打使节的事情刚刚传出,围在奉王府的请求接见的人顿时散了大半。
可等到庆帝的旨意传出,这群人又聚了回去,甚至比之前还要多!
身为始作俑者的李彻刚好回来,隔着半条街便能看见自家宅院的情况,顿时眉头紧皱:“这群蠢蛋,还不肯走?”
一旁的秋白回道:“这几天皆是如此,他们是铁了心要投靠殿下。”
“投靠?”李彻冷笑一声,“这等见风使舵之人,要之有何用?”
就在此时,人群中突然有人高呼一声:“殿下来了!”
众人齐齐向李彻这边看过来,随即立刻前倨后恭地一拥而上。
“臣工部员外郎,参见奉王殿下。”
“殿下过年好啊!”
“殿下当真英勇啊!真让臣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彻看着一群挂着虚伪笑容的朝臣走来,只觉得打心底恶心。
“秋白,让他们不许靠近!”
秋白接令后,刚准备开口。
忽然,身后走来一群太监,手中高高举着庆帝的圣旨:
“圣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