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季宇宁,楼上406的那个七八级中文系的,就是那个从豫省来的,叫刘什么云的那个人,他说他是数学好,所以才分数高的,这才分到中文系的,他不会写小说。”
上个月,他们32宿舍楼4层的女生搬走了,32宿舍楼恢复为男生楼。楼上搬进来的,就是七八级中文系的新生。
季宇宁记得七八级中文系有一个后来写小说《一地鸡毛》而出名的作家,就是从豫省来的,还是豫省当年的高考文科状元。
所以他就让小查去联系。要吸收这位刘同学进入文学社。
当然,此时学校里写作风盛行,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不进行文学写作的。
所有的同学都是以能发表作品为荣。
现在要加入他们五四文学社的门槛也比较高了。要进入他们文学社是必须要有作品的。
这一世五四文学社更加火爆了,因为他们的文学社里有他这位季大诗人、季大作家这样的大神坐镇。
所有人都以加入五四文学社为荣。
“我说现在学校里所有同学是全员写作,你怎么能不写呢。
这还是我们季社长特地让我来邀请你入社的呢。
他这才说一定写。”
小查的话里,颇有一些不忿。
“嗯,小查,你告诉他,写作就像他每天早上跑步一样,不能停,要一直写下去。
让他每个月交一篇小说来。
你和小平作为小说组的负责人,负责帮助他。”
季宇宁记得前世这位刘作家最早发表小说,就是在未名湖杂志上,当时小查和小平是作为未名湖杂志社的责任编辑,曾经找他谈话,帮他修改的。
当时这两个小姑娘面对这位七八级的刘同学,是一副煞有介事的模样,估计那模样就像京城文艺的章德宁似的。
季宇宁这一世也准备做一个文学上的伯乐,既然这位刘作家迟早是要成为作家的,那他现在就要显示一下他的眼光。
当然,这位刘作家90年代初的成名的小说《一地鸡毛》,他是要拿走的。
季宇宁的话,让旁边正躺在上铺休息的梁小胖眼睛一亮。
他一下就好奇起来,季宇宁为什么比较关注这位刚刚入校的,来自豫省的这个姓刘的中文系的师弟。这姓刘的,到底是咋回事儿?得去打听打听。
季宇宁不经意的扫了一眼正在上铺睁着眼睛休息的梁小胖。
不知道梁小胖这位神探,能不能打听出点什么?
比如这位刘作家曾经在高考中作弊,他作弊的方式,是把答案写在大腿上,然后穿一条特别宽松的军裤。他在考试中时不时把军裤撸起来就可以了。他高考的时候卷起裤腿,然后撸一下,看一眼,抄一下。
这还是这位刘作家后来成为大学教授的时候,在电视节目中,针对鲁豫的采访,当着无数的电视机前的观众,大言不惭的说他当时高考作弊的种种经过。还居然说什么用纸做小抄是多么的低级。
当时这位刘作家,不是用“撸”这个字眼,是用的“扒”这个字。
据说这个刘作家后来教育他女儿的时候,他们家的家训是:人至贱则无敌。只要不要脸就行。
所以季宇宁对将来要抄他的成名作,就是那篇中篇小说《一地鸡毛》,是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有。至于这老兄后来的其他作品,季宇宁就基本上都看不上了。
10月17日,周二。
上午,季宇宁他们研究生班上的是大课,由杨周翰老师给他们讲授欧洲文学史。
季宇宁对研究生课程的大课,从来都是不缺席的。
上完课,在俄文楼的门口,季宇宁又碰到熟人了。
“小林姐,你怎么来了。”
小林姐是巴老爷子的女儿。30岁出头。长得很清秀。
季宇宁是去年去沪上拜访巴老爷子的时候,见到小林姐的,这算是认识了。
她还有一个弟弟。这姐弟俩,后来都继承了他父亲的文学的道路,一个是编辑兼作家,一个就纯是作家。
“季宇宁,我现在是《收获》杂志的编辑,《收获》杂志马上要复刊了,7月份批准的。
我这次是来京组稿,特地来找你约稿的。
上个月月初就给你打过电话,你正好是在外地拍戏没回来。”
这是《收获》杂志第二次复刊。
1978年7月,《收获》开始筹备第二次复刊。
这本杂志是50年代诞生在沪上。
从一创刊开始,杂志的主编一直是巴老爷子。
这是一份唯一可以和《人民文学》杂志相媲美的全国性的文学类期刊。以刊载中、长、短篇小说为主,同时选登部分话剧、电影文学剧本、报告文学、笔记、特辑采访等。是国内当代文学的代表性杂志。曾经有一位着名作家称《收获》杂志为华夏当代文学的简写本。
和《人民文学》杂志的月刊不同,《收获》杂志是双月刊。每年出6期,另外每年还要出两期长篇小说专刊,分上下半年各出一期。所以《收获》杂志每年是一共出8期。
前世这份杂志是在1979年1月第2次复刊。
1979年第1期《收获》的复刊号上,刊发了周而复的长篇《上.海的早晨》第三部,陈白尘的电影剧本《大风歌》,彭宁、何孔、周宋戈的电影剧本《瞬间》,刘心武的短篇《等待决定》,郭小川的诗歌遗作《严厉的爱》,茅盾和荒煤的评论,巴金、沙汀的创作回忆录,还有老舍的遗作《我怎样写骆驼祥子》等。
这一期杂志大约45万字,其中那篇长篇小说就占了大约三分之二的篇幅。
“小林姐,我现在写的几篇小说,有长篇有中篇,还有短篇,都是最终的结尾还想要再修改。我估计可能赶不上你们组稿这一期了。
不过有一个电影剧本已经成型了。
这是写那些年发生的一个故事。是发生在一条长江客轮上的故事。
剧本的名字叫《巴山夜雨》。
小林姐,如果你们杂志不便刊登在这一期,那我准备刊登在明年1月份北影厂他们主办的那一期《电影创作》杂志的创刊号上。”
“行,嗯,我们组稿现在已经有了两个电影剧本,不过其中一个电影剧本的内容,大家还是有很大争议。
你先把剧本给我看看,不行就换成你这个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