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话,张家国心里慌得一比:大哥,我就是个泥脚子,你却让我干高科技!你确定这不是赶着鸭子上架??
仿佛知道他内心想法,陈渝瞪了他一眼:“不会干,就努力学。你好歹是个初中生,是村里的文化人,买书来学也好,上网查资料也罢,你自己看着办。”
“需要买啥,你去找陈勇。需要花钱,就让你嫂子拿。”
说完,陈渝给他投喂了一个鼓励的眼神:小伙子有前途,我看好你!
见陈渝已经拍板决定了,张家国知道事不可违,只能苦着脸应承下来:“大哥哥,你别说了,我现在就开始学还不行吗?”
“这就对了嘛!”见他如此识趣,陈渝拍了拍他的肩膀,故作深沉地鼓励道:“你大哥哥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现在不是一样把庄稼地种得风生水起嘛。”
走之前,陈渝问道:“对了,甘琴这段时间身体怎么样了?”
提及妻子的病情,张家国脸上不禁浮现出激动之色:“她的身体好多了,现在都能下地干些轻巧的农活了。”
“这都多亏了大哥哥你给的那些药!”他满怀感激地说道。
“她身体还要继续休养一段时间。我一会给你再准备一瓶药,晚上你带回去。”
陈渝素来不喜他人过多的感激之词,不等张家国开口,便摆手打断:“你们继续忙吧,我走了!”
夜幕降临,张家国带着陈渝给的中药回到家中,将矿泉水瓶递给甘琴:“大哥说了,你这病还得继续调养,这是他新配的中药,记得按时服用。”
甘琴接过药瓶,小心翼翼地放好,关切地问道:“你吃了吗?没吃的话,我给你煎两个鸡蛋,下一碗面。”
“不用了,我在大姨家已经吃过了。”张家国把妻子按在椅子上,让她好好休息,“你就别操心了。”
“那你最近的地开垦得怎么样了?大哥对我们这么好,你可别偷懒。”甘琴不忘提醒道。
“你看我是那种偷奸耍滑的人吗?”张家国见妻子不信任自己,有些不悦地嘟囔道,“先不说大哥治好了你的病,就算是冲着他给我开这么高的工资,我也得拼命干啊。”
“家国,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我只是担心你忘本,所以提前给你提个醒。”甘琴温柔地安抚道,“我听说了,你的工资比很多城里人都高。虽然累点,但我们有的是力气。”
“那当然,现在很多人想靠力气挣钱都没机会呢。”张家国自豪地说道,“而且大哥还说了,以后山里种植中药材的事情也由我全权负责。”
“这说明大哥信任你,你可得更加努力才是。”甘琴见丈夫得到陈渝的信任,心中甚是高兴,但又不免担忧,“可你以前没干过,能行吗?我听你说过,大哥哥以后要做中药饮料,你可不能误了大哥哥的大事!”
张家国可不想在妻子面前丢脸,豪气干云地说道:“这有什么难的,大不了我买书来学嘛!”
见张家国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甘琴忍俊不禁,连声说道:“是、是、是,你最厉害了。那你赶紧学呀!”
张家国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下午在手机上查了些资料,但都不详细,看得我眼花缭乱。我本来就不是读书的料,看了也记不住。还是得买本书来,方便随时翻阅,还能对照着实践。”
甘琴给他出主意:“你明天就去县城的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书。要是书店没有,就在网上买一本。”
张家国也是这么想的,第二天他一早就到了书店,找到一本《中草药栽培技术》,系统讲解常见中草药的种植技术,包括地黄、黄芪、当归在内的各种中草药的选地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并且还配有插图,特别适合他这种还没入门的初哥。
还有一本是《常用中药材种植技术》,除了种植方法,还介绍了各种中草药的采收、加工等关键技术。
这两本书,张家国都买了。他想着:陈渝既然要做中药饮料,肯定少不了要对中草药进行加工。虽然大哥哥现在还没说要让自己管这方面的事情,但现在多学点,万一以后用得着呢。
买回来后,他就随身带着这两本书,走到哪儿学到哪儿。地里干活累了休息的时候,摸出来翻两页;晚上回到家后,帮妻子收拾完家务后,也立即坐下来挑灯夜读,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书中的知识。
陈渝的四姨马萍、姨爹张国林看到后,打趣说道:“二娃子,当年你读书要是这么用功,你至少也是个大学生了。”
然后又心疼地说道:“早点去睡吧。你这白天下地,晚上还要读书,别把身体累垮了。”
张家国笑了笑:“爸、妈,我扛得住的,你不用担心。大哥哥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我,要是干得不好,到时丢的不仅是我的脸,也是咱家所有人的脸呀。”
两老口知道儿子说的在理,叮嘱几句后自去上床睡觉。
然而,想着张家国的事,老两口躺在床上半天睡不着。张国林翻了个身,对马萍说道:“二娃子家里家外都要忙,确实不容易。这段时间咱们多帮甘琴干点地里的活,让二娃子少操点心,专心做好他的事情。”
马萍自无异议:“是呀,二娃子说得对,渝儿把这么大的事情交给他,要是办差了,我们真是没脸见他。”
眼看着马上就到十一月了,根据书上所说,十月前是秋种的最后一个月,错过了这个时节就只能等到明年三月开春后才能种植。
张家国就有些着急了,决定边干边学。他通过网络从徽省亳州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买来种茎,然后照着书上写的方法,带着十组的人就开始摸索着种植开了。
这把张家国整的,那才叫一个小心翼翼:从前期的整地施肥、起垄开沟,到种茎的消毒、地里摆放、覆土压实;再到后期的水分管理、中耕除草与施肥......每一步都反复与书上所写的对照着来,生怕搞错了一丁点。
没过几天,这两本书就被他翻得皱巴巴的。等一个种植周期完成后,他俨然成了地黄种植方面的专家,对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
果然,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促进学习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