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镇的旅游开发,搞的轰轰烈烈。
刚开始,旅游开发公司应该也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只开发了中心区一小片。
这一小片,也是古镇风貌保留的最好的一片。
一条河穿过镇子,古镇依河而建。大大小小的河流纵横穿梭,把古镇划分成不同的片区。所有的房子都枕着河流。
古诗有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一座座石头的拱桥,连通了各个片区。
张红英买下了很多店铺,但是并没有去操作,全部委托旅游公司出租了。
很巧,其中一间出租给了张红星。
当然,有旅游公司居间,张红星并不知道房主是他亲姐姐。
他租下一家店铺,准备搞摄影。
原先他是打算买下来的,但是,相机也很贵……五万块钱,看起来,很多,实际上,远远不够买店铺加器材的。
现在拍照,还都是在照相馆。谁要是想要弄一张照片发到网上,还得专门去扫描一下。
张红星脑子是很灵活的,他听说网吧以后,也成了上网冲浪的一员。
由此他看到了一个商机,拍照,送数码照片,还可以顺便卖个软盘……
一家小店,也被他经营的有声有色。
要知道江南古镇多,新开发的白镇,在诸多古镇中完全不显山不露水的。
远的有朱家角,甪直。
远近闻名有木渎,同里,周庄。总之,白镇就是个小老弟……
游客有一些,但是远没有后世热闹。
本地人倒是都兴冲冲的跑去看热闹,门票是不会买的。
景区有茶楼,就一杯茶——白开水泡的绿茶,都要卖十块钱。
很多人惊讶:“这能赚钱吗?”
“会有人买门票吗?”
现在离白镇客似云来,还差着十几年时光。
所以张红英还没开始打白镇主意。
前世大家纷纷往外跑,一直要到四五十岁,儿女都上大学了,他们才陆陆续续回家。
她也没想到,张红星居然还能做出点名堂来。
看,不吸姐姐血,也能过的挺好的啊!所以张红英前世死活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贪。
倒是这辈子,自己也做了点生意,才理解了:怎么可能有人把送上门的好处推出去?
就好比自己,这辈子也挣了那么多钱了。不是说金山银山,也一辈子花不完了。但是还是不想拒绝分家的时候分给她的那块宅基地。
对前世的张红星来说,一套农村小洋楼,显然价值远超他那点良心和姐弟情。
张红英前世对张红星只有恨,对父母就是怨。这辈子,竟然诡异的理解了张红星的逻辑:有好处为什么不拿?
如果李小芳肯把张红星挣大钱后盖的房子立遗嘱给自己,她也要。
而且光是遗嘱不够,她还得去公证一下。
子女不和,多是老人无德。这句话半点不假。
张红星加了沈建兴的qq,天天跟他嘚瑟自己的生意做的有多么好。
沈建兴看看忙的飞起的服务员,感觉自己生意做的也不错呀?自己就不会这么骨头轻。
沈建兴以为张红英会关心弟弟消息——毕竟沈建珍很关心弟弟的。沈建珍单位鼓励个人买电脑,单位补贴八千,她自己买了台电脑,但是没有搬宿舍。因为宿舍拉网线还要两百块钱一个月,在办公室上网,网费,水电费全免。姐弟俩每天都要聊几句。
前世是远在北京的沈建珍跟弟弟打听家乡的人和事,这辈子反了,轮到沈建兴远在他乡。
沈建兴闲着没事,就跟张红英絮叨这些家乡的人和事。张红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她只关心钱,还有沈家姐弟。
听见张红星在白镇过的风生水起,她还是很诧异的。
青镇年轻人分两拨,踏踏实实上班的,好吃懒做美其名曰做生意的。
她一直以为张红星会败光家产,然后四处借贷,然后跑路。
当然事情跟她想的不一样她也不着急。人家混的好,虽然可气,但是至少省事。万一人家混的不好,八成会像蚊子一样缠着自己。
—————————请个假———
老妈血栓住院了,在医院陪护。
更新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