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禄格和曹变蛟这边。
在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援后。
各种用于杀毒、消毒以及抗病毒的药品。
源源不断地送到他们手中。
同时还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郎中。
好在阿拉木图的瘟疫,初期接触的人相对较少,在付出七八十条生命的惨痛代价后,终于成功控制住了这场可怕的瘟疫。
随后大军选择在阿拉木图地区进行休整。
朱慈烺最新的命令也已下达。
旨意中让古禄格与曹变蛟不必操之过急,鉴于敌人手段阴毒且难缠,不妨放慢脚步,稳扎稳打地向西推进。
尽量不要给敌人留下可乘之机。
如此一来,随着时间推移,难受的必定是敌人。
毕竟双方在兵力与火力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明朝大军总体上占有极大的优势。
那么只要明朝大军自身不犯错,稳步推进,便能向西慢慢碾压过去。
于是古禄格与曹变蛟遵从命令,安心休整。
同时他们派出大量侦察兵,四散出去侦查敌人的情况。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除此之外,他们还肩负着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各种各样的矿产。
既然扩张步伐有所减缓,自然不能闲着,得抓紧时间寻找并开采各类矿产,尤其是金矿和银矿,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财富啊!
要知道大军持续四处征战,消耗的钱粮数额巨大。
虽然如今的大明朝廷不缺钱,但是谁也不会嫌钱少。
特别是过惯了富裕日子的户部官员,看到国库里面的银子逐渐减少,他们心里可是着急的很啊!
在哈萨克汗国开采矿产的建议,得到了副部和工部的大力支持。
并且派了不少技术人员过来。
而对金银铜铁煤炭等各类矿产进行开采,就如同为大明朝廷注入新鲜血液。
有了持续的造血能力,大明朝廷的战斗力才能更加持久。
征战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
周文斌和卫时春这边亦是如此。
两大兵团驻扎在巴尔喀什湖附近。
接下来无论是向北还是向西进发,都要经过大量的荒漠戈壁和山区,但是地方水源都比较稀少。
这样敌人就容易下毒。
因此,他们必须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与此同时,大明朝廷的铁路线,正以稳健的步伐不断向西延伸。
等到铁路修到阿拉木图后,便会如同大树分出了两条粗壮的枝干。
其中一条从阿拉木图掉头南下,目标直指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
另一条则向北朝着阿斯塔纳修建,阿斯塔纳将会成为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站点。
所以,此刻周文斌他们并不着急,反倒是敌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因为随着铁路一步步向着哈萨克汗国腹地延伸,对敌人的不利影响愈发明显。
深入哈萨克汗国的四大兵团,都暂时处于休整状态。
他们一边侦察敌情,一边全力寻找各种金矿银矿。
像后世闻名的瓦西里科夫金矿,便是明朝大军的重要目标之一。
这座金矿储量超过200吨,是哈萨克汗国最大的金矿之一,不仅矿石品位较高,平均每吨可达2.5克,而且主要以露天开采为主。
如此优质的金矿,明朝大军岂会视而不见,自然要牢牢掌握在手中。
此外,还有巴克尔奇克金矿,同样是储量超过200吨的大型金矿,与瓦西里科夫矿同属高品位矿区。
马拉利德金矿位于哈萨克汗国东部,总预测储量约157.8吨。
以及布塔拜金矿和其他一些大型银矿,都进入了明朝大军的视野。
既然敌人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各种手段防不胜防,明朝大军索性暂时停下进攻的脚步,先对这些丰富的矿产进行开采冶炼。
可以想象一下,当敌人发现自己的土地上,隐藏着如此多的黄金白银。
而他们却浑然不知,如今却被明朝大军源源不断地开采并运走。
敌人心里想必很不是滋味,十有八九着急的就变成他们了。
另外,煤炭的开采也提上了日程。
朱慈烺当机立断,让人在哈萨克汗国建立水泥厂。
修建铁路成本实在太高,且耗时耗力,铁路只能作为交通主干线,其他地方则以水泥公路为主。
通过构建庞大的交通网络,逐步加强对哈萨克汗国的控制。
如此稳步推进,倒要看看最后着急的是谁。
而且朱慈烺心里清楚,敌人的那些主要头领,不可能一直保持团结。
因为那些家伙都是野心勃勃之辈。
当明朝大军施加的压力忽然减小,那些家伙会不会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内讧呢?
所以朱慈烺干脆放缓扩张脚步。
况且明朝大军此前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武力,沙皇俄国那边见状,想必也不敢轻举妄动。
既然如此,那就来比一比发展速度,看谁能更胜一筹?
朱慈烺这一招可谓是阳谋,迫使敌人不得不改变策略。
而一旦敌人的整体策略发生变化,明朝大军或许就能从中寻得战机。
随着明朝大军在哈萨克汗国大力开展开发工作。
原本属于和硕特汗国以及察合台汗国的土着,大量被调配到各种矿场劳作,或者跟着工程兵参与修路。
曾经因敌人坚壁清野策略,而变得空无一人的阿拉木图地区,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城镇,竟渐渐又热闹起来。
特别是那些靠近矿场和交通干线的地方,更是一片繁忙景象,完全一副要彻底改变哈萨克汗国面貌的架势。
当敌人收到这些确切消息后。
顿时有些不知所措,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应对。
他们心里明白,主动出击无异于送死。
可明朝大军又不主动发起进攻,难道就这样隔空对峙下去?
所以,正如朱慈烺预料的那样。
敌人那边开始慢慢着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