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长伯接过三翎骑兵的信件,“庸国上庸出兵协助巴楚,敌军总兵力已达四万,民夫十万,城固危急!”
“老匹夫,欺人太甚!”姬长伯大怒。
庸国国君,自从巴楚津地之战,偷袭获得那处和盘龙城之后,控制了云梦泽等大片领地。
然后又参与了姬伯越之乱,试图偷袭江州,想灭巴国国柞。
如今看到巴楚联合借道,攻击汉中,褒国公子林汉中叛乱,心中又按耐不住,想浑水摸鱼,在汉中之战里捞些好处。
当真是狗改不了吃屎,一而再,再而三的骚扰巴国。
姬长伯真的生气了,要不是因为汉中初定,巴国北部后续援军需要时间集结,姬长伯恨不得现在就出兵伐庸。
如今汉中可用之兵,只有褒英的万余步卒,邓麋的两千骑兵,以及自己的亲卫数千锦衣卫。
除此之外,就是褒国各地的守军,汉中守军经历公子林的叛乱,肯定是不能用了。
如今,只有一个办法了。
“让褒国世子,以褒君名义,调葭萌关守军东进!”姬长伯下令,如花拟令,送往褒国世子处。
陈仓守军不能动,褒国世子还需要返回陈仓,遣返五千秦军。
只有等三天后祭天仪式,世子正式移交褒国政权,姬长伯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的使用褒国军队。
正思索对策的时候,侍卫上前禀报。
“君上,墨丘求见!”
姬长伯愣了半晌,没想起来墨丘是谁。
“公子,墨丘是您任命的工部侍郎,原是与邓麋一起加封的行伍出身。”
经过身边如意的提醒,姬长伯才想起来这个改良投石机的能人。
自从蜀地大战结束之后,自己就把他送到了工部,专门负责武器研发,自己曾给他提出过关于枪炮的概念,可惜炭炉冶铁,纯度和品质不高,达不到钢材的程度,所以一直没什么进度。
“让他进来吧。”
随后,墨丘带着几名匠人,拖着一个木盒,小跑着过来。
“君上!臣幸不辱命,按照您的思路,用模具成功加工了一根铁管,向里面加入您所说的定装纸筒火药之后,真的可以发射弹丸!”墨丘兴奋的从木盒中拿出那根火铳。
姬长伯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连忙接过。
仔细端详起来,自己当初和墨丘形容过,这种火枪的样式,使用的是定装纸筒弹药!
跳过了火门枪和火绳枪,直接从燧发枪开始发展火器。
姬长伯仔细端详着手中的火铳,只见其通体黝黑,长约三尺,前段是一根精铁打造的铳管,后端则连接着木质枪托。铳管内壁打磨得颇为光滑,显然经过反复锤炼。
铳管后面还有一个火石做成的简易激发装置,正是燧发枪标志性的点火装置。
这种设计的好处,就是其不用携带点火物品,使用定装纸筒弹药之后,最快,一个士兵几十秒就能装填完成,准备第二次射击。
他轻轻抚过铳身上几道加固的铁箍,指尖传来微微的灼热感——这显然是刚刚试射过的痕迹。
\"试射数据如何?\"姬长伯突然用拇指按住铳口,将枪托重重杵在地上。
这个充满武将气概的动作让墨丘眼前一亮。
\"回君上,三十步内可破皮甲,五十步能入木三分,百步外能有效射伤。\"墨丘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只是装填需时较长,且连续发射五次后铳管便会发烫,五十次之后就会开裂...\"
\"够了!\"姬长伯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传令工部,即刻调拨精铁三千斤,硝石五百担!墨丘升任工部郎中,三日内给孤打造三百支这样的'霹雳铳'!\"
帐中众将面面相觑。
勇冠忍不住上前:\"君上,此物虽巧,但临阵对敌恐怕...\"
\"将军可知上庸军最擅长什么?\"姬长伯突然将火铳抵在肩窝,做了个瞄准的动作。
\"是山地战。他们在云梦泽练就的藤牌阵,连弩都难以穿透。\"说着猛地转身,铳口直指帐外飘扬的旌旗:\"但孤的霹雳铳,专破藤牌!\"
此时墨丘再次施礼:\"臣还有一物呈上!\"他从怀中掏出一个牛皮包,展开后露出数十个纸筒,\"按君上吩咐做的定装弹药。每个纸筒内装火药二钱,铅子三枚,用蜡封口...\"
姬长伯眼中精光暴涨。他抓起一个纸筒放在鼻前轻嗅,火药特有的硫磺味混合着纸张的清香钻入鼻腔。
“好!好!好!”姬长伯连说三个好字,眼中满是惊喜与兴奋。
他将纸筒弹药小心收好,看向墨丘的目光满是赞许,“你此次立下大功,待击退上庸军,孤必有重赏。”
墨丘激动得满脸通红,跪地叩首:“谢君上,臣定竭尽全力,早日打造出更多霹雳铳。”
此时,一名斥候匆忙来报:“君上,上庸军已至城固十里外扎营,明日恐配合巴楚联军发起进攻。”
姬长伯神色一凛,随即镇定自若地说道:“无妨,褒英部即将抵达城固。万余人坚守城固,再有邓麋将军骑兵骚扰,坚持数日不成问题。”
众人了然,随后姬长伯命如花如意,将最近的情况,写成书信,拟成数份,分别用三翎骑兵送往江州黄婴、梓潼姬子越、新津卢林、郫邑鲍季平和阆中君无器处。
姬长伯其实对于趁乱吞并褒国,心中还是有些犹豫,毕竟不太光彩,虽然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的道理他也知道,但是总有些不踏实。
趁着距离大典还有些时日,自己想了解一下诸位封疆大吏的意见。
若是不妥,后悔也来得及。
安排完这些之后,姬长伯准备去见一下姒好,如今局势如此,褒国归附与否,姒好的态度很重要。
毕竟现在的褒国的局势全靠姒氏王族撑着,陈仓是褒国世子的封地,城固是公子棋的封地,葭萌关是公子林的封地。
至于汉中其他的一些小城,更是以姒姓马首是瞻,如果有一个姒姓举起反对姬长伯的大旗,整个汉中,姬长伯是住不下去的。
和姒好的联姻,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不知道姒好在其父亲褒君自焚之后,还能不能以平常心面对自己。
虽然公子林之乱,自己不是始作俑者,但是毕竟也间接促成了这个结果。
姬长伯犹豫再三,最后吩咐了一声,前往姒好的住处。
姬长伯来到姒好暂居的院落前,却见院门紧闭,只有两名褒国侍女守在门外。
见他到来,侍女们慌忙行礼。
\"公主可在?\"姬长伯问道。
其中一名侍女低声道:\"回君上,公主自昨日得知君上要取其为妻之后,便闭门不出,连膳食都未用...\"
姬长伯眉头微皱。他抬手示意侍卫退下,独自走到门前,轻轻叩响门环。
\"姒好,是我。\"
院内一片寂静。
正当他准备再次敲门时,门缝中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巴君何必假惺惺?先父尸骨未寒,你便迫不及待要吞并褒国,如今还要强占褒女不成?\"
姬长伯的手悬在半空。他沉默片刻,沉声道:\"令尊之死,非我所愿。公子林行事前确实曾与我相约,但我并未允诺。”
姒好没有回应,一直陪在哥哥公子林身边,对于公子林的行动轨迹,她是最清楚的人。
公子林起事的八千兵,其中五千还是阴错阳差之下,从三哥公子棋手中拿来的。
“如今汉中乱局必须平定,褒国归附对两国百姓都是好事,如果继续拖延,巴庸楚三国联军攻下城固只是迟早,若是丢了城固,汉中门户大开。\"
\"好事?\"门内突然传来瓷器碎裂的声音,\"我褒国四百余年基业,成了君上口中的好事?于我姒姓来说,无异于天大的坏事!\"
姬长伯突然一掌拍在门上:\"那你可知道,若没有我及时出兵,公子林之乱,你们姒姓又能有几人活下来?这褒国社稷又能苟延残喘几日?\"
院内顿时安静下来。
他放缓语气:\"开门吧,我有要事相商。若谈不拢,我即刻撤军回巴,绝不为难。\"
许久,门闩轻响。
姒好素衣散发站在门内,眼眶通红,手中紧握着一柄细剑,正是当初姬长伯赠与的妇好剑。
姬长伯目光一凝:\"你这是何意?\"
\"要么你杀了我,要么我杀了你。\"姒好抬起下巴,\"我姒好宁死不做亡国之女!\"
院外侍卫闻声欲冲进来,被姬长伯抬手制止。
他缓步上前,竟迎着剑尖走去。
\"站住!\"姒好声音发颤,剑尖抵住了他的咽喉。
姬长伯不避不让:\"洞庭波兮木叶纷,帝子降兮渚云昏。目眇眇兮愁予,佩兰芷兮空芬。”
姒好一怔,手中细剑一抖,差点就没拿住。
姬长伯继续背道,“桂舟兮兰枻,溯流光兮采薇。捐余玦兮澧浦,遗余佩兮涔陂。”
姒好眼中泪光盈盈。
“采杜若兮江渚,思公子兮未敢言。风飒飒兮吹衣,水潺潺兮断弦。”姬长伯背到这里,眼中也有了点点荧光。
春秋民风便是如此,女子若对男子心生爱慕,是不会藏着掖着的,大胆表达,认真述说,诗经里,男女表白的诗多的是。
“夜耿耿兮长嗟,星熹微兮将堕。愿随鸿兮高翔,惧罗网兮伤羽。\"最后一句出口,姬长伯深深叹了口气。
“君若愿嫁,吾定不相负!”
一滴泪从姒好眼角滑落:\"可褒国...终究不在了...\"手中的剑也无力的垂下。
\"不。\"姬长伯突然握住她持剑的手,\"姒姓会永远留在汉中。我们的孩子将来会继承姬姓和姒姓血脉,这汉中,依旧是姒姓子弟的。\"
姒好浑身一震,短剑\"当啷\"落地。
她面红耳赤的踉跄后退几步,扶住廊柱才没有跌倒。
\"你...你当真...\"
姬长伯拾起短剑,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和那枚信物玉佩:\"这是我之前拟定的婚书。\"
夕阳透过廊檐,在竹简上投下斑驳光影,姒好接过婚书,看着上面的字迹,原本这婚书,是要呈交褒君的。
姒好怔怔望着那些字迹,突然掩面痛哭。
姬长伯正要上前安慰,姒好却推开了姬长伯。
“三日之后,祭祀大典照常举行,我会劝说大哥放弃君位,远赴蜀南承爵。但是我们的婚事,必须待我守孝三年之后才可以举行!”
姬长伯点点头,当即应允。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号角声。
一名锦衣卫飞奔入院:\"君上!上庸军绕过城固,直奔汉中!城外驻扎的褒国世子请求支援!\"
姬长伯神色骤变,转身欲走,却被姒好拉住衣袖。
\"带上我。\"她抹去泪水,将妇好剑收入鞘中,\"我是褒国公主,亦有守土之责。\"
姬长伯点点头,拉起姒好的手,走出了小院。
如今的汉中城,城中主要的部队,是公子林和锦衣卫共同组成的万余人规模的守军。
城南门外还有姬长伯的数千锦衣卫,城北则是褒国世子带来的陈仓和秦国的万余人联军。
上庸军数千人,绕过城固,直奔汉中。
姬长伯估计,庸君应该是得知了公子林叛乱的消息,想尽快赶到汉中,摘桃子的。
猜到庸君的心思,姬长伯觉得好笑,这庸君从偷袭盘龙城开始,似乎一直钟情于摘桃子。
偷袭那处是摘桃子,偷袭乌江是摘桃子。
甚至姬伯越之乱的时候,也是想出兵江州,继续摘桃子。
可惜江州遇到了姬长伯,桃子没摘到,丢了十万大军,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当夜,汉中城外火光冲天。
上庸军借着夜色掩护,直冲汉中东门,似乎认定了汉中的守备力量不足。
于是姬长伯大手一挥,东门守军箭矢如雨,挡住了上庸军潮水般的攻势,给予了庸国军迎头痛击。
两军在汉中东门,展开了厮杀。
姒好跟随姬长伯到此,竟领着身边持剑的侍女,大步走上城墙。
一个九岁的女孩,领着一群女侍从,走上了城墙,她拔出妇好剑,持剑登上城楼,对守军高喊:\"褒国将士听令!我乃先君之女,褒国公主姒好!现以先君之名命令你们,全力守城!奋勇杀敌!保境安民!你们的身后,是汉中百姓!你们的身旁,是袍泽兄弟!你们是褒国最勇敢的战士!\"
顿时经历过叛乱的褒国军,顿时士气大振,他们与身边的巴国锦衣卫,共同杀敌,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
黎明时分,上庸军终于发现形势不对,准备退去。
城外一直观望的褒国世子,终于行动了,带着陈仓守军加入了战局。
而与其一路相随的五千秦军,却是按兵不动。
褒国世子一路追击,将上庸军杀的丢盔弃甲,一路狼狈逃回城固。
第二天,浑身是血的褒国将领激动的走到姒好面前:\"公主!末将愿誓死效忠!\"
姬长伯望着晨曦中姒好的侧脸,忽然觉得这个倔强的女孩,或许真能成为他平定汉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