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缓缓前行,车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即将抵达宫城时,车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策马奔来。
如花接过急报,迅速阅览:“君上,城固传来急报,楚军退出联军,正在有序撤离城固防线。”
姬长伯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
姒好闻言急忙问道:“如此一来,城固之围是否能解?”
姬长伯却是摇了摇头,“联军主力,以姬伯安为主力,楚军退兵,联军实力依旧不容小觑。”
“让邓麋尽快摸清城固外围局势,若有机会,告诉褒英,寻机决战!”姬长伯转头对如花吩咐。
姬长伯既然决定迁都汉中,城固是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门户。
既然楚军退去,城固压力减轻,自己也可以考虑一鼓作气,击败姬伯安,同时反攻庸国,最好是把战火烧到东部安康附近。
安康这个地方,处于巴、庸、楚,过去还有申国,等交界处。
乃是汉江下游,名义上属于巴国,实际上一直由庸国控制。
姬伯越进攻汉中,还需要向庸国借道,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褒国势大的时候,安康一直是褒国领土,但是自从犬戎之乱,褒国关中领土尽丧。
蜀国也不断在葭萌关骚扰褒国,以至于褒国国土越来越小,最后安康也丢了。
现在汉国初立,正是要找一个倒霉蛋立威的时候,控制安康的庸国正是一个好目标!
新仇旧恨,一起办了!
“葭萌关援军到哪了?”姬长伯询问如花。
褒国并入汉国,葭萌关就没有必要屯重兵了。
“已经抵达汉中南部,正准备顺汉江而下。”如花之前已经收到军报。
姬长伯点点头,没再言语。
随着马车前进,锦衣卫也开始入城,祭天仪式之后,檄文已经遍布汉中城。
汉中老百姓已经知道,褒国不复存在,新的国号是汉。
而曾经的褒国王族,官员贵族,依旧没变,整个汉中一切照旧。
姬长伯看着繁华的汉中城,一点不输江州。
正在盘算迁都的具体工作事宜的时候,海伦和一名蒙面人来到了汉中。
“你怎么来了?”姬长伯疑惑,海伦是自己特地安排,留在苍溪,等自己解决汉中问题之后,再接她过来。
海伦没有说话,而是施了一礼,“我在苍溪时,遇到了这位先生,讨论了夫君的迁都决定。我们一致认为,迁都之事不宜。”
姬长伯一愣,眉毛一挑。
这是海伦第一次公开反对自己,一旁的陪同的姒好也侧目看过来。
女子不得干预国政,这是惯例,姬长伯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虽然他一直不介意海伦与自己讨论国政,但是公开反对,实在是有点惊世骇俗了。
“敢问这位先生是?……”姬长伯没有立即追问海伦为何反对,而是转头看向一旁穿着黑袍的中年人。
那人摘下头套,竟然是苍溪旧臣,原兵部侍郎,权国上卿,现任充西大夫,文景!
“怎么是你?”姬长伯惊讶道。
“公子,多年未见,可安好?”文景微笑着拱手施礼。
自从苍溪被姬长伯剥夺兵权,关入大牢之后,文景就淡出了苍溪旧臣的统治序列,错过了姬长伯的崛起,彻底沦为背景板一样的人。
直到最近,姬去疾调任南充,空出了充城和充西大夫的职位,姬长伯才想起来重新起用这两个苍溪旧部。
“说说你的意见吧,为何不宜迁都?”姬长伯按下心中不满,想看看这个文景有什么说辞。
“君上雄才大略,想来对于未来汉国的发展,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臣大胆揣测,君上可是想先北后南,以汉中为跳板,入关中?”
姬长伯没有说话,沉默就是默认。
文景继续说道,“君上此举,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周天子的态度?”
姬长伯闻言愣了愣,心中虽然对文景有些不快,毕竟此人曾经拒绝自己的调令,与自己有过不愉快的经历。
但此刻他提出的问题确实切中要害。姬长伯微微皱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文景见姬长伯没有打断自己,便继续说道:“周室虽衰,但仍是天下共主。君上若以汉中为都,北上关中,势必与秦国正面冲突。届时,即便君上能击败秦军,那被秦军压制的犬戎怎么处理?”
“一旦秦国危急,犬戎作乱,周天子一怒之下,号召中原诸侯冲进关中平乱,到时候关中之地,混乱不堪,君上如何控制?”
“而且关中之地,可不仅仅是一个秦国,难保其他诸侯不会以‘尊王攘夷’之名,再搞一个葵丘之盟!”
“如今君上效仿楚武王,自立门户,不尊天子,早就已经得罪了周天子,得罪了天下诸侯,一旦被诸国群起攻之,以巴蜀之力,即便能侥幸存国,也必然会在接下来的诸侯争霸中默默无闻!”
姬长伯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他并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一直认为只要实力足够,周室的权威不足为惧。然而文景的话让他意识到,政治上的名分同样重要。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姬长伯沉声问道。
文景微微一笑,拱手道:“臣以为,君上当依旧以江州为都,稳守巴蜀根基。汉中可作为北进前沿,但不必迁都于此。如此,既能避免过早与周室冲突,又能以巴蜀之富庶,养精蓄锐,待天下有变,再图关中。”
海伦此时也轻声补充道:“夫君,文大夫所言极是。迁都汉中虽能显我汉国北进之志,但也容易树敌过多。不如暂缓迁都,先巩固根本。”
姬长伯沉默片刻,目光在文景和海伦之间游移。他心中权衡着利弊,迁都汉中的确能彰显自己的雄心,但文景的担忧不无道理。过早暴露野心,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君上,”如花忽然开口,“江州,梓潼……诸位总督皆上书,劝阻君上,延缓迁都……”
姬长伯闻言一愣,“那你为何不第一时间呈上?”
如花急得都快哭了,连忙跪地,“文书是今早陆续送达,随后祭天典礼,典礼之中又遇到巴楚联军突击,混乱之下无暇顾及。”
姬长伯闻言点了点头,却是不能怪如花,今天的典礼,确实混乱不堪。
他看向文景,目光中多了一丝赞赏。“文大夫,你的建议很有见地。眼下局势,迁都确非良机。我欲在褒国设立汉中总督一职,你可愿意?”
文景闻言大喜,他千里迢迢从充国那边赶来,正是为此,连忙躬身一礼,郑重道:“臣愿效犬马之劳。”
姬长伯点点头,又看向海伦,眼中闪过一丝柔情。“夫人,多谢你的提醒。”
海伦微微一笑,柔声道:“夫君能以大局为重,是汉国之福。”
随后一旁的姒好看到姬长伯的目光看过来,生气一般的转过头去。
“夺回城固,救出我三哥,让他留在汉中,我就跟你一起南下回江州。”姒好淡淡说道。
姬长伯顿时一滞,姒好猜到了他想说什么,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大哥褒国世子是肯定不能留在汉中的,三哥公子棋则可以作为汉中,姒姓宗族的代表,保证汉中褒国旧部的利益。
姬长伯则可以让文景主理汉中政务,推行巴蜀之地的政策,广播文教,宣传政策。
然后再让褒英领汉中武官一职,主管军事,成为独立第三方。
最后再派一个心腹太监,组建锦衣卫,监察汉中。
汉中的基本组织构架就有了。
接下来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城固之危,最好再从庸国手上,拿下安康!
“传令下去,全军备战!动员汉中贵族武装,由锦衣卫收拢整编,打开褒国兵器库,粮库,由我亲自统御,支援城固!”姬长伯向如花吩咐,一旁的姒好则唤来杜襄阳,命其配合如花,执行姬长伯的命令。
刚刚经历公子林之乱的汉中,贵族们的私兵养在各个贵族的领地,他们一直观望着褒国王族内乱,并试图在王族内乱之后的空虚期,捞一些政治资本。
然而姬长伯的出现以及褒国王族对姬长伯的迅速妥协,让所有汉中贵族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
很快,宫城卫四散开来,将姬长伯征召的军令送往汉中各个贵族的领地,
而姬长伯坐镇汉中宫城,静待汉中贵族的反馈。
“君上……汉中贵族,无一响应。”如意如实汇报。
姬长伯此时正在看锦衣卫从江州送来的政务。
“文景,你怎么看?”姬长伯头也不抬,随口问了文景一句。
“巴蜀改革,大夫贵族统治地方的模式成了君上直接任命官员,必然会让汉中贵族抵触。”文景分析道。
姬长伯嗯了一声,但是没有接话。
过了好一会,姬长伯处理完桌上政务,才放下手中毛笔,起身走到了文景身边。
“过去在苍溪的时候,你犯过糊涂。”姬长伯淡淡说着,文景闻言急忙跪伏,
“臣有罪……”
姬长伯没有扶他,也没有继续揪着过去不放。
“汉中初定,褒国大夫们算准了我初来乍到,没有根基,拿他们没有办法。”姬长伯踱着步,此时姒好,杜襄阳纷纷看向姬长伯。
“但是我这个人,向来不喜欢被人拿捏,以前做庶子的时候,我就不喜欢,现在做了大王,更不喜欢。”
“散播一条消息出去,城固危急,巴庸联军突破城固防线,深入汉中,前锋已经抵达汉中东部,让各贵族加紧巡逻,以防不测。”
跪伏的文景没领会姬长伯的意思,“若是如此,汉中各地贵族恐怕会立马动歪心思,也许会寻机投靠巴庸。”
姬长伯冷笑一声,“投靠?我就是要他们动动歪心思,如意,邓牧。”
“在!”两人走上前来。
“派出一个锦衣卫千夫镇,加强对汉中各地贵族领地的监视,严守前往城固的要道,抓捕可疑人员!”
跪伏的文景反应过来,连忙拍起了姬长伯的马屁,“君上此举甚妙!”
“你别恭维我,此事就作为你担任汉中总督的考察,若是做得好,我便将汉中总督的位置给你,做的不好,我不介意换个人来坐这个位置。”
文景一愣,连忙应诺。
随着消息的散播,汉中各地贵族领地顿时人心惶惶。
一些原本观望的贵族竟然真的开始蠢蠢欲动,他们清楚姬长伯在巴蜀是如何压迫国中贵族的,根本不愿意配合褒国王族,归附姬长伯。
汉中各地贵族开始暗中与巴庸势力联络,企图为自己谋得一条后路。
而锦衣卫千夫镇也如姬长伯所安排,悄然潜伏在各个要道,密切监视着贵族们的一举一动。
没过几日,锦衣卫便抓到了几个与巴庸勾结的贵族信使。
姬长伯得知后并没有声张,而是根据收集到的信件,挑出了一个实力最弱,兵力最少,野心最大,性价比最高的软柿子。
随后下令将这些信使公开处决,并在汉中城张贴告示,揭露了经过挑选出来的贵族的通敌之举,并在聚集围观的汉中百姓面前,当场命邓牧领一千锦衣卫,两千汉中军,“剿灭软柿子!”
汉中军,正是从公子林手中正式接过的叛军组建的部队,为防止汉中军和宫城卫再次爆发冲突,也为了防止汉中动乱,姬长伯将这支汉中军的指挥权,给了文景。
文景不愧曾经的权国上卿,政治手腕过硬,只过了短短一天,消息灵通的汉中贵族们,就收到了姬长伯发给他们的檄文。
“汉中叛徒已被剿灭,汉君初定汉中,以仁义治汉中,不扩大,不株连,现再次敦促汉中各方,抽调麾下大部兵力,组建汉中军”
一时间,汉中贵族们人人自危,再也不敢对姬长伯的征召令置若罔闻。
很快,贵族们纷纷响应征召,带着自己的私兵前来汇合。
大军在汉中城外云集,如同溪流归入大海。
数百人,上千人……
汉中城墙上,姬长伯带着姒好,海伦看着城下整齐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姒好看着这一幕,紧咬嘴唇。
“是不是觉得这些墙头草,坐视汉中大乱,褒国覆灭,心中很生气?”姬长伯仿佛看穿了姒好的心思。
姒好松开已经猩红的嘴唇,面无表情的看着城下,没有回话。
姬长伯还真有点不适应如此冷漠的姒好,于是从袖中拿出一个手帕,给姒好拭去嘴上血污。
“这就是政治,没有忠孝仁义,没有君臣佳话,只有权谋算计。”姬长伯耐心安慰。
姒好有些明悟的看向姬长伯。
“这个世上,即便是亲眷家人,也必须要以利待之,以权压制,以势逼之!”
“褒国覆灭,根本上是王族式微,无力压制褒国各地贵族,公子林之乱,只是导火索,即便没有公子林之乱,一盘散沙的汉中,也挡不住巴庸楚的联军,最后要么是我,要么是秦军进入汉中。”
姬长伯想趁机化解他和姒好之间的嫌隙。
“人心难测,唯有自强以应万变!”姬长伯最后这句话,也不知道是说给姒好听的,还是说给自己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