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长伯缓步登上祭坛,玄色锦袍在风中猎猎作响。
他的目光扫过四周——北面是褒国世子率领的陈仓军,旌旗招展;更远处,黑衣秦军如乌云压境;东面烟尘中,隐约可见联军先锋的旗帜。
铜鼎中的火焰越烧越旺,映照着姬长伯稚嫩而又冷峻的面容。
\"请褒国世子宣读祭文。\"主持仪式的老祭司高声道。
褒国世子姒明缓步上前,展开手中锦帛。他的声音清朗,却带着一丝庄重:\"皇天在上,后土在下。褒国自先祖立国以来,承天子命而治汉中...\"
祭文声在风中回荡,褒国世子姒明念罢,将锦帛郑重卷起。
就在此时,一阵怪风突然袭来,竟然吹灭了铜鼎中的火焰,众人皆惊。
老祭司脸色一变,急忙伏地祈祷:“大凶…此乃不祥之兆!”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姬长伯却镇定自若,他大步上前,将一旁侍从手中的苍溪酒拿起,一把扔进鼎中。
高度白酒瞬间爆燃,大鼎中的火焰凶猛复燃。
跪伏的老祭司大惊失色,“神迹!真乃神迹!”
“此风不过是上天对我等的考验。”姬长伯高声说道,目光坚定,“我顺天意而为,何惧区区凶兆!”
此时,一名斥候快马奔来,单膝跪地:“报!联军逼近!距此地仅有数十里!”姬长伯眼神一凛,下令道:“祭天仪式不容有失,典礼继续!锦衣卫整军备战,保护仪式继续进行!”
姬长伯站在祭坛上,望着即将到来的大战,心中暗暗思量,祭祀典礼只有褒国世子和自己商定,联军此时突袭祭坛,此事蹊跷,当即心中有了一丝警惕。
\"...今有巴国公子长伯,助我褒国平定内乱,抵御外敌。特此告祭天地,结为姻亲之好,两国合并,立国号“汉”,定都汉中…...\"
祭文没有问题,姬长伯的手指在剑柄上轻轻敲击,不知这褒国世子,会在什么时候出手。
突然,东面传来一阵骚动。一支骑兵冲破烟尘,为首的将领高举\"巴\"字大旗,直扑祭坛而来!
\"保护君上!\"勇冠一声令下,锦衣卫立刻结成防御阵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更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褒国世子突然提高声调:
\"...故今日告祭天地,褒国姒姓愿归入汉国,奉姬长伯与姒好子嗣为君!\"
话音未落,世子身后的陈仓军突然行动,迎着身后秦军方阵,长矛齐刷刷对准了秦军方向!
姬长伯吃了一惊,回首看了眼宫装的褒国世子姒明。
\"铮——\"一声清越的剑鸣,姬长伯抽出佩剑,正准备命令麾下锦衣卫警惕世子的陈仓军和秦军联合。
“联军应该是秦将招来的。”姒明将印玺和祭文一把塞进姬长伯手中,他也知道姬长伯误会了自己,心中稍微思量一下,就知道巴楚联军是从哪里得到的祭天典礼的消息。
“秦军是我招来的,我来对付秦军,后方巴楚联军就拜托君上了!”姒好躬身一礼,态度诚恳。
姬长伯一时间也不知道这世子所说是真是假,若是自己抵御联军关键时刻,他与秦军联合背刺自己。
想到这里,姬长伯不寒而栗,后背冷汗淋漓。
就在姬长伯准备出言拒绝,领兵回汉中城坚守的时候。
几乎同时,汉中城方向传来震天动地的喊杀声。
只见城门大开,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出——正是被释放的宫城守卫!他们打着\"杜\"字大旗,为首的正是宫城卫杜襄阳!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支军队并非冲向祭坛,而是直扑东面的联军骑兵!
\"君上勿忧!杜襄阳奉姒好公主之命,特来助阵!\"杜襄阳的吼声穿透战场。
局势瞬间逆转,姬长伯抓住时机,手中长剑直指苍穹:\"天命在汉,今日祭天!就以敌军之血,祭祀天地!向天下宣告我汉国立国!\"
随着这声怒吼,姬长伯自知已经没有回头的余地了,他没想到杜襄阳也会出城助战,更没想到褒国世子姒明仿佛早有准备一般,调转兵锋,直指秦军。
一时之间,形势明朗,褒国世子姒明和公主姒好坚定的站在了姬长伯这边。
而秦军与巴楚勾结到了一起,这样的局面,既在姬长伯的意料之外,但是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秦军不可能坐视汉中落入姬长伯之手而无动于衷。
而姒明也清楚秦军引巴楚联军来此,绝对不是为了自己复国,与其沦为秦国傀儡,倒不如如姬长伯所言,引褒入汉!
如此一来自己能远离这四战之地,远赴蜀南重新立国。
而自己的妹妹,贵为汉国王后,只要汉国不灭,自己姒姓作为外戚,也能一直繁荣下去!
“请君上莫要忘了承诺!”姒明转身,领着一众褒国文武官员,离开了祭坛,整军备战。
“呜呜呜呜……”秦军将领见祭坛方向,褒国世子调转兵锋,心中冷笑。
“真是没骨头的软货,被巴国夺了国祚,竟然还真跪舔起那巴君,搞什么两国合并,独立建国,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恐怕天子一怒,命全天下的诸侯国围攻你这所谓汉国,到时候看你们如何自处?”
秦军将领命令身边号角,吹起短促的声音。
这是展开阵列的信号,只见黑压压的秦军,分散开来。
五千精锐秦军,兵锋对准了陈仓褒国军。
秦将身边的褒国世子夫人面露忧色,一边是自己的夫君,一边是自己的母国。
她作为一个夫人,不懂什么政治,只希望与褒国世子,白头偕老,生儿育女便足矣。
可是现在,局势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设想。
毕竟曾是友军,秦军虽然摆开阵势,但是并没有主动出击。
陈仓军也因为姒明的顾忌,没有主动进攻秦军,两军对峙,战场上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另一边。
姬长伯的锦衣卫在阳光下,泛着璀璨光芒,全军稳如泰山,纹丝不动。
随着巴楚联军先头部队的靠近,姬长伯转头看了眼一旁的褒国宫城卫。
“有劳杜将军出城助战,但是还请你们不要动手,此战我要亲自动手,炮制它们!”姬长伯手中长剑遥遥指向远方烟尘滚滚的巴楚先头部队。
“擂鼓!布阵!”姬长伯下令,一旁亲卫领命,祭坛上,原本祭祀用的战鼓,纷纷擂动。
这支从苍溪,守阆中,战南充,平江州,定蜀地,一路杀过来的精锐之师。
他们的战斗力有多强,没有人知道。
锦衣卫从组建至今,还没有正式的与敌军野战过。
“骑兵迎上去,骑射,消耗他们!”姬长伯下令。
锦衣卫三百骑兵,由邓牧率领,姬长伯一声令下,邓牧纵马带领三百骑兵,迎着联军先头部队冲去。
收到秦国情报的巴楚联军,派出的部队,以战车和骑兵为主。
春秋大国,普遍以战车数量为衡量一国军事实力的标准,作为春秋大国的楚国,自然不例外。
而姬伯越的巴军,没实力养战车,只能出动百余骑兵,辅助行动。
两边骑兵部队快速接近,楚军战车上的弓手满弓抛射,对着三百骑兵射去。
邓牧右手握拳高举,随后五指张开,“散!”
三百骑兵迅速散开,向巴楚骑兵两边绕去,避免集中遭受战车弓兵的远距离打击。
毕竟姬长伯骑兵配备的连弩,只有五十步射程,战车弓兵满弓的射程却能达到一百步。
战车弓兵的箭矢还是射中了数十名骑兵,重伤数人,其余靠着皮甲扛住了伤害。
两边相向而行,距离迅速拉近,姬伯越的骑兵也配备了连弩,但是普遍没有马鞍。
接下来,五十步范围内,两边骑兵连弩互射。
“咻咻咻……”弩箭破空声不绝于耳。
姬伯越的骑兵,弩箭准头极差,铜制箭头甚至射不穿锦衣卫骑兵的皮甲。
而锦衣卫骑兵的铁质箭头,穿透力极强,准头又足,靠着马鞍,射击稳定性极强。
“呃啊!”一时间,楚国战车和巴国骑兵,中箭惨呼声不绝于耳。
秦军将领,褒国世子,巴国领军,楚国主将,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所有人暗暗吃惊,姬长伯的军队,以往都是在巴国境内,或者蜀地征战,具体战况都是道听途说。
但是这一次,锦衣卫作战的地方,是汉中,是门户,是四战之地!
锦衣卫的骑兵,绕着巴楚战车兵和骑兵不停骑射,“咻咻”之声如同一首死亡之歌,带走了一个又一个巴楚士卒的性命。
五十步内,锦衣卫的连弩又稳又准又狠,楚军战车兵指挥率先意识到不对,连忙挥动令旗,分散掉头,试图返回巴楚主力,寻求庇护。
但是锦衣卫的骑兵,如同附骨之蛆,行动迅速,无论战车怎么加速,减速,转弯,掉头,就是甩不掉锦衣卫的骑兵。
两军始终维持在五十步以内,眼看着战车兵和骑兵吃亏,楚军主将指挥部队加快行军,试图接应自己的骑兵部队。
但是邓牧根本不给机会,一直到所有锦衣卫骑兵的弩箭匣射空,才恋恋不舍的掉头回军。
回军路上,还用骑兵专用的长矛,勾住战场上无主的马匹和战车,奔回本阵。
“君上!幸不辱命!”邓牧翻身下马,单膝跪地一拜。
姬长伯朗声大笑,走上前,拍了拍邓牧的肩膀。
“好样的!没给我丢份!”姬长伯大喜。
然而秦军和巴楚联军的脸色就完全不一样了。
秦军将领的脸黑的快赶上秦军的黑色战甲了。
巴楚联军更是在接到败退的骑兵和战车之后,驻足不前起来。
战车和骑兵奔袭,差点全军覆没,这对士气的打击实在太大,步卒已经有些畏惧了。
最后锦衣卫撤退,勾走马匹额操作,更是让巴楚联军主将和指挥气的七窍生烟。
更令巴楚联军将领恐惧的是,这样的骑兵,在城固那边,有足足两千多骑!
如果没有猜错,此时这支骑兵,已经开始追击自己这支孤军深入的渗透部队了。
没有任何犹豫,巴楚联军指挥,下令撤军,只留下还在与陈仓军对峙的秦军,一脸懵逼。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秦军将领犹豫许久,最终决定,鸣金收兵,靠着褒国世子夫人在自己手上,一路退向陈仓。
褒国世子的陈仓军,一路尾随监视,直到秦军退出陈仓,并归还了褒国世子夫人。
此战正式宣告,褒国并入汉国!
而锦衣卫的威名,也开始崭露头角,在诸侯国之间广为流传。
巴楚孤军返回城固的路上,则遭遇了追击而来的邓麋部骑兵,果然如那将领所猜测的。
这支骑兵,同样是快速近身,然后五十步外清空箭匣,步卒方阵死伤惨重,战车和骑兵遭到重创,只能依靠弓手勉强还击。
可惜移动靶不是那么好射中的,邓麋部骑兵几乎没有什么损耗。
而随着这支先头部队的损失惨重,巴庸楚三国,都在奇袭汉中这个策略上,吃了大亏,于是再也不敢分兵突进了。
只能老老实实的围困城固,依靠营寨和汉江与邓麋的骑兵周旋。
汉中之危解除,姬长伯收拢锦衣卫,与杜襄阳的宫城卫,一同返回了汉中城。
祭天典礼礼毕,姬长伯拿到了汉中褒君印玺,正式接过褒国最高权柄。
随后,书信各地总督,并将定都汉中之事传达各地。
汉中城墙上,姒好款款走下城墙,姬长伯看到姒好面无表情的样子,心中有些心疼。
这个原本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在褒国一连串的政治斗争中,变得远超常人的理性和稳重。
“我刚才在城外看到城墙上长了个芋头。”姬长伯走下马车,迎着姒好走了过去。
姒好闻言,先是一乐,随后仿佛想起了什么,鼻头一红,眼泪就唰唰的流了下来。
姬长伯知道,当初她与父亲共同前往阆中买纸,如今父亲自焚亡国,姐姐也远嫁江州。
几位哥哥或互相残杀,或陷于敌军包围。
“褒英部主力,已经进入城固城,协防。邓麋部骑兵也协助防御城固。虽然兵力不占优势,但是稳住局势,保证城固不失,是没有问题的。”姬长伯说了一下城固的情况,也算是给姒好一点安慰。
“二哥关在哪里?我想见见他。”姒好询问道,他知道公子林没有死,不然姬长伯是不可能控制住城中叛军的。
姬长伯摇了摇头,“你最好不要见他,就当他已经死了吧。”
姒好闻言盯着姬长伯看了许久,最后轻轻叹了一口气,“他毕竟是我哥哥,哪怕他罪行累累,只要他还活着,他就还是我的哥哥。”
“过两天,陈仓局势稳定,姒明就回来了。”
“好。”姒好点了点头,姬长伯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自己最好不要在公子林的身上过分纠结,要说哥哥,褒国世子姒明和城固的公子棋才是自己的现在应该关心的人。
“我既然决定定都汉中,过些日子便要安排巴国迁都的事宜,恐怕要离开汉中一些时日。”姬长伯和姒好一起回到马车上。
“嗯。”姒好应了一声。
“我准备让姒明南下蜀南,封其为蜀南侯,过些日子就让他去就番。”
姒好闻言有些惊讶,但是转念一想,又释然了。
姬长伯想要控制汉中,必然不会让自己的世子哥哥继续留在汉中的。
“二哥也会南下么?”
姬长伯有些惊讶的看向姒好,她竟然猜到了自己的谋划。
“嗯,毕竟是封疆诸侯,虽然现在的蜀南是一片荒地泽国,但是日后若是壮大,难免威胁蜀地整体局势。”
“那你再派一名主官,一名武将,协助大哥便好。”姒好平淡的说道。
姬长伯表情非常精彩,“你真这么想?……”
姒好看着窗外,“我不希望兄弟相残,父子相杀的事再发生了。”
姬长伯恍然,于是默默颔首,“我会处理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