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朱元璋下旨,将常茂流放至龙州,那里山高路远,汉夷杂居,情况比较复杂,绝对算不上一个好去处,但是对常茂来说,能留条小命,有地方去,就已经很不错了。
此时心情最复杂的应该是常遇春,他也想过要不要豁出去一张老脸,向朱元璋求情。但是他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一定不要!一方面,常茂确实不是个合适的继承人,这小子浑身上下也就剩了一个浑字了,正常人都绝对干不出他那些事情。看看人家徐达的儿子徐辉祖,现在虽然承袭了魏国公的爵位,但是仍然谦恭有礼,而且还在一步一步地稳扎稳打,非常受器重。再看看常茂,去辽东大营镀个金,结果愣生生变成了罪行,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想当年他常遇春和徐达也没那么大的差距啊,怎么下一辈就差了这么多呢?
至于另一方面,则是朱元璋会不会给他这个面子。常遇春和朱元璋虽然关系亲近,但是说到底也是君臣的关系。倘若朱元璋给他个面子,不处置常茂。那以常茂的德行还有朱元璋的计算,没准他老常家这个爵位最后都会被剥夺了。倘若朱元璋不给他这个面子,那二人之间难免心生隔阂,他们常家在现在的大明也算是富贵至极,但是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谁知道朱元璋未来会不会对他们常家下手呢?看看冯胜,几个月前还统领了三十万大军,不也是朱元璋的儿女亲家么,现在怎么样,不也被扔到了凤阳去养老了,所以人真的不能太嚣张。
常遇春虽然是一员虎将,但并不代表他没有脑子。能在朱元璋手下干这么多年,还不被猜忌的,除了徐达也就是他了。自打他当年见到朱元璋的第一面,他就知道,自己未来的道路,就是一直紧紧跟着这个人,现在也是如此。朱元璋只把常茂流放到龙州,已经是给足可他常遇春面子了,他还有什么好不知足的呢?
于是常遇春便联合常茂,各自写了个谢恩的折子。常茂的折子自然全都是忏悔,至于常遇春的折子,则全是对皇上的感谢,他说自己教子无方,十分惭愧,但是皇上能给他常家恩典,没有杀了常茂,只是将他流放,留了一条性命,自己已经是感激涕零了。
朱元璋看到了常遇春的折子,也是忍不住笑着摇头。
“没想到当年叱咤风云的黑太岁,现在也懂得人情世故了……”
朱元璋本以为常遇春会直接来求他或者怎么样,毕竟这是他一贯做事风格。但是常遇春这一封谢恩折子,则是让朱元璋十分欣慰,这个兄弟终于懂得了他的心意。
一场关于官员惩罚的风暴至此结束,接下来就该轮到奖赏了。朱元璋特意下旨,将远在辽东的诸位将领召回应天,给他们接风洗尘,最重要的还是论功行赏。
他的一道诏书下去,远在辽东大营的各位将领都是激动不已,其中蓝玉则是喜忧参半,毕竟招降纳哈出一事,自己也犯了错,朱元璋要是怪罪下来,自己也不好说什么。但是诏书已经到了,当然要班师回朝了。
远在应天的朱标也有些小激动,毕竟他已经好多年没看到蓝玉了,这家伙一直在外面带兵,现在也算是历练出来了,也成为了大将军,不再是当年的保镖跟班了。不过换个思路考虑,蓝玉能挑起大梁,也就代表着自己的实力又得到了提升。毕竟不管怎么说,蓝玉都是他绝对的班底,是未来武将的不二人选。
“父皇,我猜您这次,可不只是犒赏三军那么简单吧?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事情?”
朱标又给朱元璋按摩上了肩膀,对于这个老爹,他还是很了解的,朱元璋一般做事都有双重含义,只不过很少有人能发掘更深的意思罢了。
“果然,还是瞒不过你啊……咱大明,可能很快就又要打仗了。”
“这才平定了纳哈出就又要打仗?跟谁啊?”
朱元璋看着桌前的地图,叹了口气。
“很多人,咱大明虽然现在已经是兵强马壮,但是周围依旧有很多人对咱虎视眈眈。其中元顺帝的孙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位了,年号天元,这家伙可不是个老实的主,一直对咱虎视眈眈,光是今年就没少侵犯我们大明边境,而且还一直联系其他部族,想要共同对抗大明。咱之前忙着收拾纳哈出,没工夫搭理他,现在腾出手来了,不得派人好好地会会他?除了这家伙,还有云南的边境,以及西番,都蠢蠢欲动了,咱也打算用兵。”
“这蒙古人咋就要不就叫脱脱,要不就叫帖木儿,他们是不是没啥好名字了?而且这年号天元?要下围棋不成?”朱标忍不住笑道。
朱元璋:“其实咱也这么觉得,这天元的年号太大,水太深,他一个年轻人驾驭不了,还是让咱来帮帮他。”
“哦?您怎么帮?派人去给他再起一个年号?”
朱元璋咧嘴一笑,语出惊人。
“只要把他们都给灭了,那他们不就没有皇帝,也没有年号了么!身为蒙古人的老相识,咱还是很愿意帮这个忙的!”
朱标无力吐槽,只是竖起了大拇哥。
“霸气了,我的爹!”
朱元璋这时候也来了兴趣,随即看向他问道。
“标儿,倘若你继位了,你会起一个什么年号?咱还有点好奇。”
“这个嘛……”
朱标摸着下巴开始琢磨。
“这要根据季节、风向、潮汐、天象,以及当时的国力和国情来决定……”
朱元璋眯起眼睛笑道。
“那现在让你继位你会起个什么年号?”
“那就年号天工吧!”
朱元璋非常感兴趣。
“难道是说上天赐予你的地位和权力,希望大力发展工农商么?”
朱标果断地摇了摇头。
“不!是因为我爹撂挑子不干了,我被迫天天做苦工!”
朱元璋:“朕想当个太上皇就这么难么?人家之前都说当上太上皇就逍遥得很,咱也想试试啊!”
朱标嘿嘿一笑。
“您身子骨还硬朗呢,而且这正是开疆拓土的好年纪,哪能天天考虑着退休逍遥,当太上皇,您不得把这些难啃的骨头都啃下来啊,然后到时候跟我说,标儿,看这都是爹为你打下来的江山!”
朱标这倒不是瞎说,一般来讲,开国皇帝都是要南征北战,扩大疆土。然后后继之君开始发展经济,与民休息。毕竟开国皇帝的武力值和谋略值都是要高一些的。
朱元璋笑着捋着胡子。
“好,那朕就依了你!咱给你多打下一片地方,然后让你发展去。你不是爱鼓捣发明和种地么,咱让你到时候可以派人去西域和蒙古种地,咋样?”
“嘿嘿嘿,中!那我保证咱大明的国库肯定满满登登的!爹,那你可得努力啊!”
朱元璋点了点头。
“这都不叫个事情,那你现在可以告诉我,你到时候准备起个什么年号了吧?”
朱标嘿嘿一笑。
“这是秘密,还不能告诉您,总之不能叫永乐就是了!”
“永乐?”
朱元璋开始揣摩起这二字。
“寓意永恒长久的欢乐,也就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这两个字很不错啊,为什么不用?”
朱标:“这涉及到历史遗留问题了,以后再告诉您吧……”
其实朱标也不是觉得永乐二字不好,主要是一用到永乐,他就会想起这是朱棣之前的年号,会有一种从朱棣手里抢夺来了江山的错觉,哪怕这方江山本就是他的。他还是决定重新用一个年号,毕竟这是属于他朱标的新篇章,还是要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开始。
“好吧,既然如此咱也不多问了,那咱想知道,你对带兵征战的将领怎么看?”
朱标微微一笑。
“您心中都有答案了,又何必再问?”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
“蓝玉么?你就这么信任他?”
朱标狠狠地点了点头。
“我只能说,谁敢横刀立马,唯我蓝大将军,别的都不用说了,蓝玉这个人打仗的实力您已经全都知道了,确实博采众长,有勇有谋,而且善于奇袭。他打仗绝对是一把好手。我觉得您用他去征讨蒙古,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是,他性格有缺陷,为人还是有些娇纵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之前不就是闹出了乱子么?我觉得这天下间能治住他的没有几个人。”
朱标点了点头。
“确实,蓝玉是十分傲慢,不过不是表现在战场上,而是表现在为人处世中。但是你要是说天下能治住他的还有几个人,那绝对不超过五个,一个是冯胜,一个是傅友德。他们二人资历深,和蓝玉搭档已久,蓝玉对他们两个老将,还是十分尊敬的。”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是两个,然后呢?”
“然后就是我岳父常遇春了,蓝玉本来就是他小舅子,还是他一手提拔教导,我岳父就算揍他一顿,他也不能说什么。之前魏国公徐达算一个,可惜他已经过世了那剩下的两个人就是你我父子二人了。您身为皇帝,自然能号令蓝玉,而我嘛,一方面他可是我媳妇家的小舅舅,至于另一方面,他可是在我八岁的时候就给我当护卫,这可是接近二十年的情谊了,他于公于私都要听我的,更别说他本就是您为我留下来的武将班底。”
朱元璋听完也不禁笑了。
“你这个臭小子,就是习惯把话挑明了说,咱可没说这次一定要听你的。”
朱标摊了摊手。
“太过耿直怪我咯?不过这本来就是事实嘛,蓝玉骁勇善战,还效忠于我,本来就是您留给我的人。这现在就咱俩父子二人,我跟您也不能打哑谜不是。而且我觉得,这一战您除了蓝玉,绝对没有可以任命的人了!也就是说他是您的不二之选!”
朱元璋看着朱标这么自信,也是感到好奇。
“哦?那你就说说咱为何无人可用了,咱倒是要好好听听,你的高谈阔论!”
朱标直接来到了朱元璋的桌子前面,取出了他几支用来批改奏折的笔。
“大明现在文臣武将虽然不少,但是真正能堪大用的不多,不是没长成就是太老了。您看这个,这是冯胜,您刚把他罚了一顿,让他去养老了,您别说现在再让他去带兵,估计士兵不服,他也不忿。”
朱元璋点了点头。
“说的没错,咱是不考虑他。以后就算给他差事,也不是统率大军,不过还有傅友德呢?”
朱标又抽出一支笔。
“傅友德倒是能打,但是您也不想让他重蹈冯胜的覆辙吧,毕竟他也是老三的岳父。”
朱元璋仍旧是点了点头。
“至于其他人,纳哈出刚投降,不可能带着几十万大军打蒙古人,其他人带几十万大军都有风险,所以只能是蓝玉!”
朱元璋这时候却笑着摇了摇头。
“照你这么,其实还有更保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