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
“三千营!”
“哈哈哈哈哈哈哈!”
听得三千营骑军都督吴克忠所言,杨洪顿时大笑,笑的是直接直不起腰。
杨洪的这一笑,看在三千营一众将官眼中,是愤怒无比,气愤非常。
“杨总兵笑什么?”
“难道本都督说的不是实话吗?”
“你宣府没胆子发兵救援,那我三千营,自然是当仁不让!”
吴克忠说着。
“好!”
“有胆气!”
“杨某佩服!”
“但是,就不知道吴都督是去支援大同呢?”
“还是去大同送死呢?”
“你说什么!”
吴克忠暴怒开口。
“莫非吴都督耳朵不太好,需要杨某再说一遍?”
“我说,你三千营,去大同,不是支援,而是送死!”
杨洪说着。
“贪生怕死的东西,老子去大同,也比你龟缩在宣府,什么都不做来的好!”
“是吗?”
“莫非吴都督没听到大同总兵西宁侯宋瑛战败之事?”
“足足两万六千人呐,一天一夜,就被瓦剌军全部歼灭!”
“这件事难道没有给吴都督一点警醒吗?”
“两万六千人啊,就算是被埋伏,也不可能死的那么快啊。”
“唯一的解释,就是瓦剌军的兵力,是宋瑛的好几倍!”
“唯有如此,配合埋伏,才能这般快刀斩乱麻的结束战斗!”
“现在,大同的有生力量被歼灭,瓦剌军自然趁势围城。”
“但下一步,你觉得也先会做什么?”
杨洪反问道。
“围点打援!”
同知都督王贵开口道。
“没错,正是围点打援!”
“诸位,你们不要忘了,宣府东北部的瓦剌军,可是打到雕鹗堡了!”
“这也就是说,你三千营的两万骑卒,早被人家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我可以保证,一旦三千营两万骑去救大同,路上一定会被也先埋伏!”
“面对也先的早有准备,加上他巨大的兵力优势!”
“你三千营,仓促支援大同,岂不就是第二个宋瑛,岂不又是全军覆没!”
“我大明能受得了多少次全军覆没啊,吴都督?”
杨洪说着。
听着杨洪所言,骑军都督吴克忠脸色是越来越难看,但却不知该如何反驳。
因为按照现在的局势,三千营敢动,这就是现实。
这么好围点打援的机会,只要是懂兵法的战将,就绝对不会放过。
“救援也不是,不救援也不是!”
“那我们该怎么办?”
“真如杨洪所言,龟缩在宣府,看着郭登战死,任由大同城破吗?”
“看着自己的同僚死战殉国而不救援,老子宁可战死在路上!”
“老子从来没打过这么憋屈的仗!”
骑军副都督吴克勤开口道。
“三千营不能动!”
“绝对不能动!”
突然,一旁的宣府城防总兵朱谦开口道。
说着,还来到邝尚书面前,抱拳行礼。
“邝尚书,阿剌知院三万骑卒就在雕鹗堡虎视眈眈。”
“但你们要知道,井源的三万步卒,可还没过宣府呢!”
“要是三千营走了,没了骑军掣肘,阿剌知院看到井源兵马行军,那必然会对井源发动突袭啊!”
“骑卒冲杀步卒,还是在城外无遮无拦的战场上,这意味着什么你们应该都明白!”
“三千营去了大同,先不说会不会遭到也先埋伏。”
“就眼前的现状,三千营就走不得!”
朱谦说着。
但听完此言,府内众将官的脸色就更是阴沉了。
憋屈,憋屈啊!
多少年了,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憋屈的仗。
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
动,也先可以围点打援,阿剌知院可以突袭井源部队。
不动,也先直接猛攻大同,只要夺下大同,便能和宣府东北部的阿剌知院相互策应,两路大军便可直指紫荆关,居庸关。
草图,便于大家了解局势
“邝尚书,依我之见,我军当务之急,是先保证井源部队的安全!”
“有三千营留在宣府威摄阿剌知院,策应接应井源!”
“待井源大军抵达宣府,即刻合三千营,五军营共五万人,一起支援大同!”
“五万步骑,协同并进,就算也先有埋伏,想要拿下这两军,也得崩了他的牙!”
宣府总兵杨洪说着。
“那大同怎么办?”
“井源就算再快,也是步卒,过宣府,援大同,也需要时间赶路!”
“大同城,撑得住吗?”
“一旦大同城被攻破,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谁能承担?”
王贵问道。
“那只能寄希望于郭登,能撑住了!”
“这一次,只能靠他自己!”
“因为我们的兵力,实在是不足!”
杨洪叹息道。
听着杨洪所言,邝埜不由得抬头望向总兵府内的房梁。
那里,或许时间久远,也横生朽木了。
就如同这北边的战局一般,原本不至于此。
却因为大同宣府两地军镇的各种问题,在开战之初,便葬送了大好的局面。
以至于此刻,进退两难!
想着想着,邝尚书不由得有些悲戚。
不知,他能否完成答应于谦的约定了。
片刻后,邝尚书一扫颓废之气,强撑着让自己振作起来。
快步走到总兵府主位之上,朗声开口:
“诸位,大同宣府局势糜烂至极,此皆为我等之罪责也!”
“然今日之势,实非绝境!”
“岂不闻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诸君上下同心,击破瓦剌,势在必成!”
“今日,我邝埜,以兵部尚书加大同宣府巡检总督的之职,统摄大同宣府防务!”
“此后战事,无论胜败,我邝埜一力承担!”
“王贵。”
“末将在!”
“率三千营两万骑卒,留守宣府,策应井源!”
“两军汇合后,迅速支援大同!”
“记住,务必要小心!”
“末将明白!”
“杨洪!”
“末将在!”
“宣府,不能再出事了。”
“此后的宣府防务,老夫全权交给你。”
“邝尚书放心,宣府若是丢城失地,杨洪自斩谢罪!”
“好!杨总兵,记住你说的话!”
“稍后,老夫会撰写奏章,向京师陈述大同宣府之局势!”
“同时请求朝廷,让朝廷大军尽快发兵!”
“但到底何时能发兵,老夫不能保证。”
“还有给马营堡赵忠请功,老夫也一并写了送去。”
邝埜说着。
听着邝埜所言,众将齐齐点头。
唯有王贵,察觉到丝丝不对劲。
“邝尚书,你这般出言安排,莫不是邝尚书自己,不打算在宣府坐镇?”
王贵问道。
“呼~”
“大同,是大明的大同!”
“大同的百姓,是大明的子民!”
“郭登率领大同残军,面对汹涌而来的瓦剌大军,死战不退,护佑百姓,苦苦待援!”
“更有豪言,郭登在,大同在!”
“而我邝埜,是大明朝的兵部尚书,更是陛下钦点的大同宣府巡检总督!”
“如此局势,我这个尚书,我这个总督,万万没有退却的道理!”
“只有我邝埜去了,大同的军民才会知道。”
“陛下没有放弃他们!”
“大明没有放弃他们!”
“我邝埜,和他们一样,与大同城,共存亡!”
“哈哈哈哈!”
“总不能,什么风头都让郭登抢了,那我这大同宣府巡检总督也太差劲了!”
“老夫可是和北伐行军总管说过的。”
“邝埜在,大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