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这边不足为惧,南方主要打的就是一个水上作战。
而要是论水战,就算是有将领带的水军都打不过有火炮加持的战船。
要是论陆战,那就更别提了,袁耀的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远胜荆州士兵。
唯一让袁耀有些担忧的,是关中的战斗。
也就是刘璋和西凉马腾韩遂之间的联盟!
马腾韩遂自从宣布拥立刘璋后,便收了李傕郭汜二人,占据了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以及河东四郡。
在曹操的使者抵达长安后,意识到此时是全据关中的好时候,刘璋和马腾韩遂当即拍板决定进军弘农、河南尹以及河内郡。
只要打下这三郡,便算是彻底将司隶校尉部打了下来,同时占据刘汉王朝的新都和旧都。
从地理上来说,刘璋这个自立的皇帝就算是拥有了大义。
众所周知,华夏自古以来就讲究个师出有名。
一个刘姓宗室,不光占据了长安,还拿下了洛阳,但凡这不是在汉末,天下诸侯基本上都会承认他的合法性了。
至于说逃到南方的刘姓皇帝?
他算个啥?
想到这一点,刘璋就很激动。
他可不是刘协那种傀儡皇帝,他手上握着近十万益州军,是有自保能力和制衡马腾韩遂能力的人。
也因此,马腾韩遂、李傕郭汜等人对于刘璋也表现得很尊敬,也将自己当成了臣子。
别看马腾韩遂之前带着羌人骑兵从凉州侵犯司隶,别看李傕郭汜还把控朝政,挟持天子。
但只要天子本身是有能力,有兵力,有话语权,又有一个正统合法的身份,他们随时可以成为大汉最忠诚的臣子。
谁不想当匡扶汉室的大将军呢?
要知道马腾韩遂这俩人可不是羌人,而是汉人官吏。
最初的两人,也不过是凉州兢兢业业的汉人官吏,可以说是阴差阳错的被挟持着成为叛乱羌人领袖的。
这一段若是要展开说的话,就相当长了。
最开始羌人叛乱还没他俩的事,是湟中义从的两个领袖,北宫伯玉和李文候,因为整个湟中义从受到不公正待遇,于是反叛,杀死了当时的护羌校尉冷征。
这个湟中义从就是羌人的骑兵,听从汉人命令,帮汉人作战,所以叫义从。
他们反叛,自然也是因为当时管着他们的护羌校尉冷征没拿他们当人。
反叛杀冷征后,北宫伯玉和李文候立刻意识到他们如今的危险处境。
他们是羌人,虽说凉州汉羌混居,但汉人终究还是人上人,天龙人。
他们想要在杀死护羌校尉后活下去,不被当地汉人集结军队杀死,那就必须找两个有名望的汉人当他们的老大,起码是名义上的老大。
这样才能不让当地的汉人视他们如水火。
而这个人选,就是韩遂和边章,没错,最开始还没马腾的事。
韩遂边章两人都是当地的世家豪族,十分有名望,他俩被胁迫当了老大后,很多当地汉人世家豪族就不再对北宫伯玉和李文候的湟中义从敌视。
反而觉得这是个大赚一笔的好机会,于是纷纷加入其中,然后这股子叛军就越滚越大,既有汉人又有羌人。
韩遂在这中途,也逐渐忘记了自己是个汉人官吏,应该护佑大汉,而不是为了权利不断征伐。
中途,也就是187年,马腾这个汉人也加入了其中。
经过复杂的入侵和朝廷镇压,以及不断地内部争权夺利,到最后凉州只剩下了两家最大的军阀,也就是韩遂和马腾。
然后就是到如今了。
两个本就为了权利和地位的人,在拿下了长安后,看看刘璋这个正统刘氏宗亲,又看看近在咫尺的新都洛阳。
忽然就意识到他们可以不当反贼,而是当光武帝身边云台二十八将那样帮助光武帝重新建立大汉政权,受后人敬仰的武将!
毕竟现在他们不光有这个实力,还有大义在,换了谁不兴奋。
他们觉得,最起码他们拥立的刘璋,也要比那刘备强上万倍。
等再拿下刘表和刘协,那刘璋不就是唯一的皇帝了么。
谁说前反贼就不能匡扶大汉了!
他们如今可是正义使者。
带着‘大义’,马腾韩遂还有李傕郭汜,率十万羌汉混合骑兵向弘农郡进发了。
此时的弘农郡太守还是段煨,这是一个承认刘协合法性的人,因为他就曾接刘协东归洛阳,因此换了一个弘农太守的职位。
也因此,钟繇在洛阳安定下来以后,并未去攻打弘农,而是将弘农和河内郡一样,归到了袁耀的版图中去。
段煨甚至每个月还会将粮草赋税上交到洛阳,这就让袁耀对于段煨这个人很满意。
实际上段煨这个太守做的还是真不错,他在任的时候,弘农的农桑发展的非常好,是司隶地区在饱经蹂躏后少有的富庶之地。
但可惜段煨的战斗力不是很强,在面对十万骑兵的时候,简直就像是那风中残烛般不堪一击。
但也不怪他。
当今天下,哪怕是袁绍面对西凉的十万铁骑,也一样是不好打的。
更何况刘璋手上还有近十万益州兵,加一起就是二十万可战之兵!
就算这兵力有水分,十万里有一半是辅兵和民夫,那刘璋和西凉两方势力加在一起,也有实打实的十万精锐可用。
哪怕是依仗关隘防守,段煨也仍旧守不住他的弘农郡。
让西凉骑兵打的节节败退,仅三个月时间,弘农全境就丢了,段煨不得不带着自己的残部五千兵马退到了函谷关以东,也就是洛阳地界,寻求钟繇的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