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战场很胶着。
双方每天的推进都只能用按照几英尺来衡量,堑壕、铁丝网、炮阵、地下工事,每一步都需要用无数人命来填。
而且,今天被打下的地方,明天就会被反攻回来。
双方都意识到,这样耗下去,是无意义的。
于是一次会战即将打响。
朱尔典跟钟明说,这次攻势将会彻底扭转局面。
听到会战的地点之后,钟明就知道,这个时代真正的大幕已经拉开。
看来,争取到自己这个盟友,让朱尔典他们信心大涨。
钟明目前的情况派不出人,武器装备人家也不一定看得上,左思右想,拿出了战略武器——坦克。
林明恩的军工厂已经研究很久了,但受限于工业水准,一代产品有些简陋。
朱尔典看到后却惊叹连连。
不列颠很早就弄了个“陆地巡洋舰”计划,最近卓有成效,生产出了十来辆,正准备投放到这次战役中,看看效果。
“钟,天才的设计,你是怎么想到的?”
双方的默契让朱尔典感到惊讶。
钟明指着坦克的履带说:“想要越过铁丝网、机枪、壕沟,就必须要用到这个东西。”
朱尔典想了想,看向等在一旁的林明恩,问钟明:“这是你们的设计师吗?”
林明恩说:“我只是个商人。”说着,看了钟明一眼,没有多说。
见钟明含笑站在那里,朱尔典似乎明白了什么,“钟,我们也有相似的计划…和成果。”
钟明当然知道,他知道的比朱尔典都多,“我们改进了动力系统,它更持久。”
朱尔典眼睛一亮,“这可是个关键之处。那如果我们合作完善这个武器,必然可以在战场上取得巨大优势。”
钟明微微点头,“但在此之前,还有个问题得解决。”
“什么问题?”朱尔典紧张起来。
钟明说:“我们可以技术共享,就是不知道贵方怎么想?”
朱尔典一顿,他太明白钟明话里的意思了。
他们最擅长造船,工艺堪称世界顶级,这个项目既然叫做“陆地巡洋舰”,就知道它的技术是从哪里来的了。
据他所知,南区的工业才刚刚起步,想要成长到与他们比肩的地步,起码也得一百年,这时候提出技术共享,他们是亏的。
虽然这场战争让他们已经无暇顾及以后,可日子总要过的,战争终究会结束,同盟也绝不会永久持续。
殖民地的仇,朱尔典只是选择性忘记,可从没说过不报了。
可现在双方刚刚确立合作关系,这场战争还需要钟明助力,肯定不能生硬地拒绝。
做为一个资深政客,他很快就有了对策。
“那是另外的价钱,但我们是朋友不是吗?”
朱尔典哈哈一笑,“我想,我们可以用技术入股来代替贷款。”
钟明笑着伸出手,“那祝我们合作愉快。”
两只手握在一起,两颗心却各有思量。
钟明熟知天下大势,这是无与伦比的优势,知道再过四十年,盛极一时的不列颠就将被肢解。
因此,不管怎么样,总归要先把技术骗过来,确保工厂都落在南区。
……
与朱尔典的会谈,让钟明想起一件事。
那两场惨烈至极的战役,似乎是孕育某种思想的温床,在这一节点之后,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动。
钟明想趁机做点事。
茅山这种千载大派中,总会刻意留着一些隐学、或是断绝传承的空门道统。
一个是为了保存先人智慧结晶,这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嘛,就是为了特殊时期拿出来用。
所以,茅山有一些南华真人传下的法脉,而且各种记载都挺详细。
钟明隐晦的一提,石坚就派人给他送了过来,还批评钟明,藏藏掖掖地,丢人。
钟明虚心接受了批评,可能在大师伯他们眼中,自己既然已经做了类似张角的事,而且前景不错,就没必要偷偷摸摸了。
翻了翻送来的典籍,里面除了南华真人的着作,还有很多相关法门,其中名头最大的一本,叫做《太平道经》。
钟明兴致勃勃地看了看,其中记载了许多“大术”。
大术就是应用于战阵上的法术,特点就是威能大、范围广,除了群体攻击,更多的是操控天气,进行辅助的法门。
这是融合了兵家战法和玄门阵法的东西,涉及的东西很多,不下功夫研究,很难学会。
钟明没那精力。
他其实要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一些理论着作。大师伯把这东西送来,属实是意外之喜,有空的话,他也不介意涉猎一下。
道教的传承,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各种经书典籍,但那些是给不懂的普通人看的,讲的是理论,是思想,是包括起源、发展脉络和传承的发展史。
真要说起来,都是没啥用的东西。
而不为人知,讲的全是呼吸、指法和技巧,外修内炼,种种窍门。这类东西,才是真经,也是一个门派的立根之基。
钟明跟了四目六年,也没得授真经,非要受箓之后,才拿到《玄元内参妙录》,直到命功有成,才真正触及茅山的核心传承。
他隐约有种预感,等自己结丹之后,还会接触到更多的“核心传承”。
当老周把从西方买来的“禁书”交给钟明之后,他就开始闭关了。
他要做一件前无古人的事。
把庄子的理论和“禁书”结合到一起,其中还要加入后世带来的一些经验。
说他着书立说也好,篡改经典也罢,钟明都必须把自己要做的事,隐藏在一个本地化的理论框架里。
无论是茅山还是道教,都不可能接受他去拥抱西方思想的,不能“立派”,那就只能“开宗”了。
庄子的理论是有其时代局限性的,但只要剔除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其思想内核其实与“禁书”的思想不谋而合。
张角终结汉朝气运,其实就是“武装夺取”的典型。
近代以来的工业化,导致世界从小农经济结构向着工业结构迈进,这对于钟明来说是好事,编纂新书过程中,遇到需要删改的东西,都可以用“时代变迁”糊弄过去。
毕竟你不能直接用几千年前的思想,原封不动的搬过来,指导现在的生产生活。
钟明学术水平有限,大概攒了个框架,就有点写不下去了,硬着头皮把资本运转的本源逻辑、大同社会的形式写出来。
回头一看,发现有点牵强附会的意思。
这可不行,自己都能看出不对劲,别人能挑出的理只会更多。
因此,他把自己写的东西复印了几份,分别发给了石坚、九叔、四目和千鹤。
请几位大手子,给自己润色一下论文!
顺便也跟上上下下通个气,让祖师爷知道一下,看看这想法行不行。
毕竟现传的道教法脉,都来自于三清。
也不知道跟南华真人有没有什么冲突。
没多久,就收到了回信儿。
四目哀嚎:我就知道,这一天到底是来了……
千鹤在劝钟明:阿明,这种事牵扯甚大……
九叔考虑比较周到:这书一出,必定引起儒教反感,孟子的微言大义也有相似论调,我联系一下儒教好友,看看能不能拉来一些盟友……
石坚看过之后,觉得太过保守。
“阿明,不要只偏爱南华真人,道祖的思潮也当加入进去!”
钟明有点懵,道祖也热衷造反吗?
没有吧?
“大师伯,道祖所言是上善若水,主张无为、不争,牵强附会不太好吧。”
“糊涂!”
石坚回应:
“滔滔江水,亦可飞流如瀑!道祖所言不争,乃是大争,恰如大象无形,大音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