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历史的长河中,张居正的夺情事件可谓是极为着名且极具争议性的典型事例。当时,张居正之父辞世,依循惯例,他理应返回原籍守孝三年。然而,当时他所力推的改革正处于关键节点,诸多政策的施行离不开他的持续引领与把控。倘若他离开朝堂达三年之久,改革大业极有可能陷入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困境,这无疑会给国家的整体局势带来极为严峻的不利影响。于是,在朝廷的审慎决策之下,张居正被 “夺情”,得以继续留任内阁首辅之位,执掌朝政大权。
丁司满怀欣喜地来到李准家中,向其讲了张居正夺情视事的案例。李准在听完丁司的陈述后,面露忧色地说道:“丁司,承 您对我个人及工作的认可与肯定,不过明朝张居正的夺情视事乃是特殊个例,毕竟他身居丞相之位。依照朝廷惯例,唯有处于战争时期或者面临紧急军情的高级武官方可夺情视事,而文官群体中除张居正外再无第二人有此情形。我不过是一介厘金文官,并不 符合夺情视事的特殊条件,实在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接受任职。”
李准对明朝张居正夺情视事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有着清晰的认知。在传统的礼教观念里,文官夺情视事极为罕见,且与常规的礼教规范背道而驰。李准深恐自己若贸然应允夺情,将会引发诸多争议与非议,这不仅可能致使自己违背传统的道德准则,还极有可能对自身的声誉以及仕途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他在面对这一艰难抉择时,内心满是忧虑与矛盾,一方面是对父亲的孝道以及守丧的责任,另一方面则是对工作与大局的权衡考量,深陷于两难的泥沼之中而难以自拔。
丁司听了李准的话后,亦觉得其所言在理。他返回之后,向陶总督进献计策道:“大人,李准身为文官,按照规定的确不能夺情视事。广东巡航营务本就隶属于水师工作范畴,当属军务范畴。如今原统巡因病离职,岗位出现空缺。我提议任命李准为营务统巡,此安排契合紧急军务状况,如此一来,朝廷才有可能准许李准夺情视事。”
总督闻之欣然应允,旋即上书朝廷,并责令李准守孝一百日后担任巡防营总巡,同时兼任此前所有各局提调工作。事已至此,李准亦觉无言以对,只得应允夺情视事,恢复工作。
李准无奈地长叹一声,凝视着父亲的灵位,心中默默念道:“爸,孩儿不孝,然为顾全大局,唯有如此行事。” 李准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极为重大,尽管内心对父亲满怀愧疚之情,但在这特殊的情境之下,他亦只能顺应时势,接受这一安排。他明白,这既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信任,更是为了广东的财政与经济能够得以发展,为了不辜负众人的殷切期望。在这艰难的时刻,他唯有在心中默默祈求父亲的谅解,与此同时,亦坚定了自己要在工作中奋力拼搏、创造佳绩,以慰藉父亲在天之灵的决心。
李准首先耗费五万元重新建造了厘金局办公楼,其余资金则用于为营务水师购置巡航船与小兵舰,使得整个广东的水上护商条件获得了极大程度的提升。当年厘金收入高达 430 多万元,不仅圆满达成既定目标,还超额完成 30 多万元。厘金局乃至整个广东财政经济界皆为之震惊,众人皆觉此事不可思议,唯有李鸿章独自开怀大笑。
李准深知,唯有水池盈满,水缸方能有水;唯有船东老板收益增长,政府的基金收入才有可能增加,否则竭泽而渔必将导致两败俱伤。故而当务之急乃是强化内河航运安全。于是,他在新会县猪头山岛设立行营,作为清乡护商的办公场所,对内河安全实施统一指挥调度。
大清各省的武装力量经费皆由各省自行筹备。巡防营人员虽配备武装,然其大多未曾接受正规训练,称其为武装安全保卫力量或许更为贴切,且其中以湖南籍人士居多,对于水上安保工作并非专长,故而进行严格的操练培训实属重中之重。
在人事安排方面,坚决撤换所有不称职的人员,沿海舰艇官员一概由海军水师院校毕业生担任,内河兵舰军官亦必须由具备水师经验之人出任,所有官员皆需拥有专业技术经验,唯有经过严格考察且廉洁奉公之人方可得以任用。
因曾国藩之故,湘军人数众多、声名远扬且实力强劲。为便于管理,李准要求所有军官全部选用湖南籍人士。他依照新式军队的规范开展全面训练,并聘请陆军院校毕业生隆世储、贺敏、蕴栅、孙士雄、江永清、祝士椿等担任教官,这些教官皆具备较高的军事理论水平与军事素养,李准亦将他们全部任命为各营管带。
与此同时,招收500人,组建义军营,由吴宗禹统领。义军营全部由德国军官负责训练所配备的枪炮皆为全新的德国装备。广东义军乃是李准亲手创建的第一支归其直接指挥的准军事力量,其主要职能乃是作为机动灵活的游击部队,能够随时随地增援各河段。
在外海内河巡防训练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之际,李准又收获意外之喜。湖北省发行了第一批牙签彩票,尚有部分彩票未能发行出去。鉴于李准多年来对湖北赈捐工作的卓越贡献,经王雪岑提议、张之洞批准,将剩余的彩票赠予李准。不想李准竟中了头等奖以及一些尾奖,总计获得两万白银。这两万两白银,无论是对于寻常百姓还是对于李准而言,皆是一笔数额巨大的款项,等同于李准所有公差一年的薪俸收入。李准起初亦不知该如何处置这笔款项,在与黄夫人、张夫人商议之后,最终决定将其全部捐赠给黄浦陆军学堂,用作教学经费。为此善举,陶总督向朝廷保荐,朝廷赏赐李准头品顶戴。
历经精心筹备,李准名义上拥有了 12 营水上准军事力量,再加上其掌控的钱局、善后局、厘金局,李准实则已然成为广东财政经济、军事武装领域的实权人物,堪称一方霸主,而他也由纯粹的文官身份跨界成为半个武官。
只是,这位半路出家的武官,其麾下官兵是否会听从他的号令指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