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大典的喧嚣终了,李准仿若一只脱笼之鸟,谢绝袁世凯的盛情挽留,迫不及待地离开天津,踏入那艘即将载他远行的海轮船舱。他在宽敞的过道中穿梭,眼神急切地搜寻着自己的一等床位。待寻得后,整个人如同一滩软泥般瘫倒在上,长途跋涉的疲惫感瞬间如潮水般涌来。船身随着海浪有节奏地轻轻摇晃,恰似一位温柔的母亲轻轻推动着摇篮,每一下晃动都像是在他紧绷的神经上轻轻抚摸。舱内静谧极了,只有那海浪拍击船舷发出的 “哗哗” 声响,宛如一首单调却又极具催眠效果的摇篮曲。李准的眼皮渐渐沉重,不多时,便陷入了沉沉梦乡。
梦中,他仿若置身于一片柔软的云朵之上,四周是无尽的湛蓝天空,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北京城中那些繁琐复杂的繁文缛节,官场应酬时的强颜欢笑与身心俱疲,以及那一道道或审视或期待的目光,如同被一阵神奇的清风席卷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睡得酣甜无比,唇角微微上扬,似乎在梦中也感受到了这份难得的惬意与自在,仿佛正于仙境之中遨游,远离尘世的纷扰。
这一觉,仿若历经了漫长的一个世纪,无尽的疲惫在睡梦中渐渐消散;却又似白驹过隙,短暂得让人有些恍惚。待李准悠悠转醒,只觉通体舒畅,每一个毛孔都仿佛在欢呼雀跃,尽情地呼吸着这自由的空气。北京之行所积聚的疲倦,仿若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彻底席卷而去,踪迹全无。他畅快地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身体的关节发出一阵 “咔咔” 的轻响,仿佛在为他重新焕发活力而欢呼。双眸之中,原本的黯淡无光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重新焕发出的奕奕神采,他已准备好迎接接下来未知的旅程。
次日,李准三炮二人平安抵达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码头,宛如一个巨大的蜂巢,车水马龙,喧嚣不止。人群如潮水般涌动,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船只在港口往来穿梭,忙碌地装卸着货物,船工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与海浪的拍岸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市井画卷。两江总督周馥早有筹谋,此前已遣巡捕官郑红岩与许春溪前去探察相关事宜。他们二人在码头穿梭,仔细查看每一处细节,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纰漏的地方,只为能周全地迎接李准前往南京。
当日下午,阳光温柔地遍洒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一众文武官员身着威严官服,衣料在阳光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他们整齐列阵于庭院之中,表情庄重肃穆。见李准前来,为首的官员率先屈膝下跪,动作整齐划一,其余众人纷纷效仿,齐声高呼 “跪请圣安”,那声音高亢嘹亮,在静谧的空气中久久回荡,场面恢宏壮观,令人心生敬畏。
两江总督周馥更是精心筹备,于南京西花园举办了一场极为盛大的欢迎酒会。西花园内,繁花似锦似海,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绽放,散发出阵阵迷人的芬芳;绿树成荫若盖,茂密的枝叶遮挡住炽热的阳光,洒下一片片清凉的绿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飞檐斗拱在阳光下勾勒出精美的轮廓,仿若人间仙境。酒会上,精美的酒具摆满了一桌又一桌,美酒在杯中荡漾,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佳肴琳琅满目,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精致酒杯于阳光下闪烁着魅惑光泽,众人欢声笑语,相互寒暄敬酒,其乐融融,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眼神都处处彰显对李准的敬重之意。酒会上,李准两次当面感谢周总督的保荐之恩。
次日,江苏广东会馆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会馆内雕梁画栋,色彩斑斓的图案在灯光的映照下栩栩如生。华灯璀璨,明亮的灯光将整个会馆照得如同白昼。各界人士齐聚一堂,有身着华丽锦袍的富商大贾,他们身上的珠宝首饰在灯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有儒雅的文人墨客,手持折扇,谈笑风生;还有一些地方乡绅,满脸堆笑,互相打着招呼。欢声笑语萦绕于每一寸空间,众人纷纷向李准道贺,话语中满是对他功绩与能力的盛赞,现场气氛喜庆欢腾,热闹非凡。
李准亦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诸位大人、同僚,今日承蒙两江总督周馥大帅盛情,在此举办如此隆重的欢迎酒会,李某深感荣幸。回首往昔,我自微末起步,一路艰辛坎坷,仿若在荆棘丛中艰难前行。其间遭遇无数险阻,然幸得皇恩眷顾,如暗夜中的明灯照亮我前行之路,方能在仕途蹒跚前行。每一步皆布满荆棘,每一次抉择皆肩扛重任,犹如背负千钧重担,不敢有丝毫懈怠。此次北京之行,恰似一场风云变幻的奇幻旅程,其间种种经历,令我更知责任之重大,仿若在烈火中淬炼,使我心智更加坚定。在这动荡不安之世,我们身为臣子,当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犹如那忠诚的卫士,守护着神圣的家园。今日这杯酒,敬皇上、太后的信任,愿我大清江山永固,社稷安康;敬周馥大帅的厚爱,若无大帅的悉心关照与鼎力支持,李某断难有今日之局面;亦敬在场各位同僚的同舟共济,愿我们在这乱世之中,携手并肩,坚守正道,守护我大清疆土,不负圣恩!” 言罢,他举杯一饮而尽,酒水顺着喉咙流下,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感激的光芒。
28 日,李准告别上海的繁华盛景,登上广大号轮船,向南驶去。轮船缓缓启航,船身微微震动,发出低沉的轰鸣声,于江面上犁出一道悠长波纹,仿若一条灵动的水蛇在江面游动。那波纹逐渐扩散开来,像是在向两岸的青山绿水诉说着离别的愁绪,又仿若携着众人对李准的美好祝福,开启崭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