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反对之声渐趋平息,灾区女子经商似迎来一段相对安稳的发展阶段。然而,恰似平静湖面之下常隐伏暗流,一系列崭新的难题正悄然浮现,对凌轩、苏瑶以及女子商人们的智慧与毅力构成严峻考验。
女子商人们在经营进程中,渐感资金层面的压力。诸多女子从事的是小本生意,初始资金本就有限,伴随业务拓展,对资金的需求与日俱增。以擅长刺绣的李三娘为例,她的绣品凭借精湛工艺,在周边地区广受欢迎,订单数量持续攀升。但要扩大生产规模,便需购置更多丝线、绣架等材料与工具,还得雇佣帮手,这一切都需大量资金投入。然而,当她向当地钱庄借贷时,却连连受挫。
钱庄老板们觉得女子经营的生意风险颇高,即便有新规保障,仍担忧她们一旦经营不善,便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李三娘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向女子商会求助。女子商会会长林婉儿深知此问题具有普遍性,即刻与苏瑶商议应对之策。
苏瑶了解情况后,旋即与凌轩商讨。凌轩提议:“我们不妨尝试与钱庄沟通,为女子商人提供信用担保,亦或设立专项商业扶持基金,助力她们化解资金难题。”
于是,苏瑶与林婉儿亲赴各大钱庄。在钱庄的议事厅内,苏瑶言辞恳切:“各位老板,女子商人于灾区商业发展意义重大。她们大多诚信经营,眼下只是遭遇资金困境。若能获各位支持,不仅可助她们拓展生意,更能带动整个灾区经济繁荣,从长远看,对钱庄亦是利好。”
然而,钱庄老板们依旧顾虑重重。其中一位王老板摇头道:“苏姑娘,我们并非不愿施以援手,只是商场风险难测。女子向来鲜少涉足商业,我们实在不敢贸然放贷。”
苏瑶早有准备,她拿出一份由女子商会整理的部分商户经营数据及信用记录,递与王老板:“王老板,您瞧瞧这些,这些女子商户皆具备良好信用与经营前景。我们女子商会亦愿为她们提供一定程度的担保。”
经过一番艰难谈判,部分钱庄终于松口,同意在女子商会担保的前提下,为有资金需求的女子商人提供小额贷款。与此同时,凌轩与苏瑶积极筹备商业扶持基金,他们向灾区富户、乡绅募集资金,并承诺给予相应回报与荣誉。经一番努力,基金初步建立,为女子商人们解了燃眉之急。
随着女子经商合法化与规范化,越来越多女子投身商业活动,灾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原本相对和谐的商业氛围,逐渐被紧张的竞争态势所替代。
集市上,两家相邻小吃摊便因顾客争夺产生矛盾。张二丫的馄饨摊与刘翠花的烧饼铺,平日生意皆不错。但近来,刘翠花为吸引更多顾客,推出买一送一的优惠活动,致使张二丫的馄饨摊生意冷清不少。
张二丫心中不满,遂在摊位前抱怨刘翠花抢了自己生意。刘翠花听闻后,亦不甘示弱地回怼,两人争吵起来,引得众人围观。
女子商会得知此事,即刻派人调解。商会代表劝说道:“大家同为女子商人,理应相互扶持、共同发展。如此恶性竞争,只会两败俱伤。”
然而,类似情形在其他行业亦屡有发生。部分女子商人为降低成本,开始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严重损害女子商人整体声誉。
苏瑶意识到问题严重性,遂召集女子商会成员召开紧急会议。会上,苏瑶神情严肃:“姐妹们,我们好不容易争取到经商机会,切不可因眼前利益自毁前程。恶性竞争与不正当经营只会让我们失去顾客信任,大家务必团结一心,共同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经讨论,女子商会制定更为严格的行业自律准则,对产品质量、价格竞争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设立监督小组,定期检查商户经营情况,对违规者予以严厉处罚。
尽管新规推行后,女子经商表面上获一定认可,但传统观念的隐性束缚依旧存在。部分顾客与女子商人交易时,仍抱持偏见。
例如,有位外地客商来灾区采购布料。他在一家女子经营的布庄挑选布料,对质量与价格颇为满意,可得知老板是女子后,便犹豫起来。
“这布料看着确实不错,可你一个女子,能做主这买卖?我要是付了钱,你丈夫或者家人日后反悔咋办?”客商质疑道。
布庄老板李巧儿耐心解释:“客官,我是依循官府新规合法经营,拥有自主决策权。我们家上下皆支持我做生意,您放心,绝无您担忧的情况。”
但客商依旧半信半疑,最终还是离去。李巧儿倍感委屈,向女子商会哭诉:“明明我们做得不比男人差,为何他们就是不信任我们?”
此类事情让众多女子商人颇为沮丧,积极性遭受打击。凌轩与苏瑶意识到,要真正转变人们观念,尚需长期努力与引导。
于是,他们组织一系列活动,宣传女子经商成果与贡献。邀请成功女子商人分享经验,展示商业成就;举办商品展销会,集中展示女子商人优质产品,吸引更多顾客前来购买与了解。同时,凌轩借助官府影响力,发布公告强调女子经商合法性与权益保障,对歧视女子商人的行为予以谴责与处罚。 正当凌轩、苏瑶与女子商人们全力应对各类困难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侵袭灾区。连日暴雨引发洪水,众多商户店铺被淹,货物受损严重。
李三娘的刺绣工坊地势较低,洪水灌入,大量绣品与原材料遭浸泡,损失惨重。她望着一片狼藉的工坊,不禁痛哭流涕:“这可如何是好?辛辛苦苦积攒的家业,瞬间化为乌有。”
类似场景在灾区随处可见,女子商人们多年心血毁于一旦。凌轩与苏瑶迅速组织救灾行动,带领官兵与民众,协助商户排水清淤,抢救尚可挽回的货物。
同时,凌轩向上级官府申请救灾物资与资金支持,苏瑶则组织女子商会成员互帮互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她们还通过多种渠道,向周边地区商会与商家发出求助信,寻求援助。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灾区渐启恢复重建。凌轩与苏瑶鼓励女子商人们振作精神,他们表示:“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携手努力,定能重新把生意做起来。”女子商人们亦纷纷擦干眼泪,投身重建工作。她们在废墟上重新搭建店铺、整理货物,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再度踏上商业征程。
面对这重重困难,凌轩与苏瑶始终与女子商人们并肩而立,共同探寻解决之道。他们深知,唯有克服这些困难,灾区女子经商事业方能真正迈向繁荣发展之路,灾区经济方可实现可持续增长。而女子商人们在这场磨砺中,亦变得更为坚强成熟,她们对未来满怀希望,决心凭借双手创造更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