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师好,我是刘据。”
“我是李清照。”
“我是苏妲己。”
“我是沈言之。”
“你们好。”
几个人简单和韩信介绍自己,韩信也很礼貌地和大家打招呼。
刘据一点都不客气,直接就和韩信握手,也不知道这握手礼是他打哪儿学来的。
“韩信,你跟我走吧,大秦灭亡了,大汉建立了,我是大汉的皇帝,你跟我回大汉,别跟着刘邦了,我们一起打到北欧。”
李清照见刘据一张口就抢人,顿时着急了,生怕韩信就这样被刘据这样抢走,于是也上前去。
“别,韩信,你跟我回大宋吧!刘老师他父亲穷兵黩武,刘老师那时代大汉还没恢复元气,我们大宋不一样,有钱。
你跟我回大宋,我们官家……也就是我们皇帝一定会好好重用你,我们一起打到非洲,北欧都看不上!
而且我们大宋是大汉之后的年代,科技武器防具各种都比大汉先进,可以给你提供更多资源,你的发展空间会更大。
反正你别跟刘邦就对了。”
“我……我……我……”妲己也想抢人。
可是听了李清照的话,她完全没有底气了。
她的年代太久远了,武器防具科技什么的,别说和大宋比了,连大汉都比不上。
还没钱……
大王往东南方向开疆拓土,不就是因为他们遭遇了小冰河时期土地收成减少?
都没有土地没有后方供给,确实给不了韩信大宋或者大汉能给的。
“我……我去擦玻璃。”妲己支支吾吾说完,小跑着继续干活去了。
她内心跑过一个流着泪的小人,可没办法啊。
韩信听完刘据和李清照的话,一头雾水。
“刘邦是谁?”
“就是你后来追随的人……我看下……”李清照掏出手机看了下韩信的备注。
“韩老师,你来的这个时间点,大秦没几年就亡国了。”
“秦末大乱,你本来是跟着一对叫项梁和项羽的起义军头子混,得不到重用,项羽不听你劝,你对他失望了,就离开了他,跑去跟了另一个头子,叫刘季,也就是刘邦。”
“你帮他打江山,立下赫赫战功,最后他夺得天下,你也封王了……”
“啊……”韩信听到这里瞪大了双眼。
他每天都看兵书,不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上战场建功立业衣锦还乡吗?
可因为他名声不好,一直没有机会,他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
哪想到到了未来一趟,能知道这样的好消息。
“后来呢?”少年韩信有些开心地问。
“后来刘邦就杀了你,狡兔死,走狗烹,你还被他夷三族了。”
韩信:……
他感觉自己这个心情,就像是一块烧红的烙铁,突然被泼上了一盆冷水。
“所以跟我回大汉吧,我是刘邦的后世之君,我老爹已经被我用加特林架去做太上皇了,我就是皇帝,我要什么都有,你可以在我手底下建功立业,我和刘邦不一样。”
“跟我跟我!刘老师你别跟我们大宋抢了,匈奴都被你家那个脖子上长着个无形的加特林的太上皇打废了,你们暂时没啥战事,我们大宋才更需要猛将!”
“我……”韩信看着努力抢自己的刘据和李清照,更坚信自己在历史上是建立了很大的功业的了。
他若是不强,刘据和李清照又怎么会抢他?
所以他封王是真的,被夷三族也是真的。
“园长,你们这里有史书吗?我可不可以看看史书?”韩信当然不能轻易就答应刘据或李清照。
事实上他现在还是没缓过来。
自己建功立业,被封王,结果却被夷三族?
哪怕去找人算命算出来自己的未来不太好,人都会难受的。
何况他这不是算命,这是真的从后世之人中得知了自己的结局。
夷三族,谁听到自己下场如此会冷静淡定的。
“有。”
“刘老师,李老师,你俩先别抢了,让韩老师先缓一缓吧。”
“韩老师,你跟我来。”
沈言之把韩信带去图书室。
韩信看着书架上的书,顿时瞪大了眼。
沈言之给他拿了写有关于他的内容的那一册的《史记》。
韩信看着手中的书,嘴巴微微张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
“园长……这……这……这是你们这年代的书册?”
“嗯,这是我们这年代的纸。
你别着急惊讶,这里毕竟是你之后两千多年的时代,以后你还会见识到更多你没见过的东西。”
“好,谢谢园长。”
“你先看书吧,我不打扰你了啊。”
“好。”
沈言之从图书室出来,还看到刘据和李清照边干活边聊韩信,言语间都是想把韩信带回家。
妲己是没有那个信心能带走韩信,只能羡慕了,不过还是偶尔插两句嘴。
“战功赫赫的大功臣,那么厉害,刘邦为什么要杀他?他拥兵自重谋反?”妲己是想不到为什么韩信会被杀。
以妲己的小脑袋瓜子,除了韩信谋反,她真的想不到为什么韩信会被杀了。
同样是少女,她年纪比李清照要大,可李清照那是饱读诗书,看过的史书也不少,她现在连字都还没认全,她哪里能有李清照的眼界。
“妲己,我这样跟你说。韩信从陈仓道北伐,还定三秦后继续向东打,先后攻灭了复国后的魏国、赵国、代国、燕国……最后打到了最东边的齐国,一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而刘邦呢,刘邦有韩信在身边的时候节节胜利。那一次韩信在打章邯,不在他身边,他自己带兵和项羽在彭城交战,惨败给项羽。
那场史上着名的彭城之战,刘邦还葬送了几十万士兵,靠着投奔吕雉的哥哥才得以重整旗鼓,无比狼狈,更是衬托了北伐东进的韩信的勇猛。
所以灭齐后的韩信不仅有兵,还有很高的名望。
这时候是韩信自立的最好的机会,他手下的谋士蒯(kuai第三声)彻都劝他自立,项羽那边也派来使臣劝他趁机自立,他都没有自立,依旧跟着刘邦。
帮刘邦夺得天下后,刘邦成了皇帝,手下兵多资源多,而韩信这时候已经失去了大部分兵了,又怎么会在这时候谋反?”
“我也觉得,他放着最好的自立的机会没有自立,又怎么会在完全没有胜算的时候谋反。
韩信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少年之时吃不饱饭,河边洗衣服的大婶见他可怜请他吃饭,他都记得这份恩情,衣锦还乡后第一个报答的就是那位大婶。
他又怎么会去反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太祖?他不是那种人。所以我才想让他跟我回大汉。”
“跟我回大宋才是最好的!北伐韩信他有经验!大宋有他发挥的空间,你大汉都开始休养生息了,兵仙放到你那年代浪费资源!”
“韩信才十七岁,我们大汉休养生息几年,就可以顺着河西走廊打到欧洲了,他跟着我怎么会没发挥空间!”
李清照和刘据还在这儿“抢”,就在这时候,韩信手里拿着一本史书,一脸严肃地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