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总发现自己看不出李承平在想什么。
李承平的表情永远是那么的自信。
高挺的鼻梁两旁深邃的眼睛,里面是绝对的自信和高傲。
他相信自己无论遇到什么都能解决。
哪怕是突然听到自家女儿说出来的出乎意料的话。
他也没有发生什么情绪变化,而是顺利陈章的扮演出了库存就是够的有底气形象。
来迎合自己女儿说的话。
其实库存还够这种话,李承平说出来都不一定有效。
毕竟他是公司负责人,有没有库存他最清楚,供应商的交货他也都在场。
而卫总是供应商,每一批货他都会过手。
计算集团的库存对他而言也是手拿把掐。
可是这句话由李兰蕙说出来。
就不好说了,李兰蕙是公司的继承人,对于公司会有基本的了解。
如果没有库存,李兰蕙肯定会知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肯定会有胆怯的心理。
可是李兰蕙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的胆怯和豪赌欺骗的表情。
就像是在阐述自己集团真的有库存一样。
让卫总怀疑起来自己之前算李家库存的时候,是不是算错了。
这李承平这个老狐狸,是不是其实一直藏了一批货作为库存。
尤其是李兰蕙那平静的眼神,让他心里又冒出一股寒意。
卫总一咬牙,不加钱就不加钱吧!
买一份人情也行。
在这位危机时刻,唯一相信李家的供应商,也算有一份人情在。
到了自己工厂危机时刻,也算有个助力。
卫总就算心里戏这么多,表情还是带着微笑:“那就好那就好哈哈哈哈哈。”
“既然发布会迟早要发,那这批货现在给你们也没事。”
“李总,那货的单子,我就照常发给你们了?”
李承平解决一件大事,放下心来。
“照旧就行。”
解决了正事,李承平又端起茶,拉起卫总开始叙旧。
说了说商业上的八卦,家里的长短。
最后卫总送走了两位大神,同时早就让管家去准备的小礼物也送到了李兰蕙的手里。
是他底下的两座小工厂还有公司的2%的股份。
李兰蕙看着这份礼物,思考了一番。
两座小工厂只算是赠品,真正重要的是2%的股份。
虽然说卫总作为供应商的体量比不过李家集团。
但是作为上市公司,实力也是有的。
这2%大概也值个两三千万。
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李兰蕙是李家的继承人,如果接了这2%的股份,意味着卫总的公司绑上了李家的船。
试问,李兰蕙作为公司的股东,能够接受公司经历风波倒闭吗?
虽然此前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他卫家,绑在了李家身上。
可是还没有任何事情能够证明他卫家和李家关系亲近。
如果李兰蕙接了这份合同,那就有实际上的联系了。
李兰蕙作为继承人,接到了他们公司的股份。
那他卫家,就彻底绑定了李家了。
李兰蕙拿不准父亲对于卫总的看法,把视线转到了李承平那。
见李承平点头。
坦然接过股权合同。
“那我谢谢卫总了。”
然后嘴角勾出一抹笑容。
这抹笑容与见许义时的不一样。
如果许义在的话,就能一秒看懂李兰蕙这是个假笑。
可是卫总不是许义,李兰蕙的假笑也笑的很真。
“卫总,我的生日是在四月份,千万记得要来。”
卫总多少有点惶恐,毕竟李兰蕙之前完全没笑过。
突然一笑,让他觉得自己的礼物没送错。
对于李家接纳自己,很是十分惊喜。
表情都不知道怎么摆了。
只是说着:“一定一定。”
“那卫总,下次再见了。”
...
回到车上,李兰蕙的表情又冷了下去。
李承平无奈,说道:“平日里,也可以多笑笑。”
李兰蕙看向自己的父亲。
这个工作狂,今天已经是他们两个相处时间最久的一次了。
不过也是为了工作。
这也是他们父女少有的共处一室的机会。
基于此,李兰蕙和李承平都有些沉默。
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借口聊天。
李承平既然提出了这个话题,李兰蕙就不应该敷衍才是。
想着,她用力拉扯着口轮匝肌和笑肌,扯出一个笑容。
眼神毫无波澜,“这样吗?”
李承平:“...”
“算了。”
李兰蕙收回表情,恢复原样。
是父亲说算了的。
李承平觉得话题还是不能就这样终结,又问道:“那个谁,不会在意的一直冷着脸吗?”
那个谁...
看样子是父亲对许义的特殊称呼了。
李兰蕙说道:“他并不在意,也不在乎我是不是有没有笑,他能够看出来我是否开心。”
李兰蕙在句话,把李承平说的有些羞愧。
他把这怪在了许义头上。
见岳父难度+1
话题又到这里终止了。
李承平实在是说不出来话了。
自己的亲生女儿,论熟悉自己竟然比不过认识几个月的野男人!
李承平陷入了反思。
李兰蕙觉得自己得主动找话题了。
毕竟是自己的父亲。
李兰蕙开口道:“我们什么时候去京城?”
“欢颜在放假的时候就问我了。”
李承平把注意力从自己竟然不了解女儿深深自责中缓回来。
开口道:“处理完这边的所有事情就回京城。”
“这边还有什么事情要处理?”李兰蕙主动询问。
因为李兰蕙是继承人,李承平觉得让李兰蕙接触这些事情也没有关系。
开口说道这边需要处理的事情。
一进入工作,就像是进入了李承平的舒适区。
不知道怎么说的话,不知道怎么跟女儿沟通,在说起工作上的事情后迎刃而解。
把李兰蕙当作女儿,他不知道该怎么交流。
但是把李兰蕙当作继承人,他突然就会交流了。
在宴会上听过的数多教育继承人,如何与继承人相处的技巧在脑中盘旋。
对于工作上的问题,事情的核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123都在脑中有了雏形。
询问李兰蕙的意见,为李兰蕙分析李兰蕙所想到的解决方法的利弊。
又开口为李兰蕙介绍这些工作的细节部分。
很深刻,说的话也滔滔不绝。
短短时间内,就把公司的大小事情,遇到的大小困难,全部详略得当地说给了李兰蕙听。